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互寄实寄封中的三点感悟 日前,笔者同全国各地邮友们进行了一次互寄实寄封的尝试,收获颇多心得体会,发现了以前不曾注意到的问题。特意撰文,供诸多同好交流切磋之用。 一是邮资问题。笔者主要使用2012年、2013年中国邮政贺年邮资封寄发,同时使用一些历年积攒下来的邮资明信片,还应一些邮友的特别叮嘱,专门制作自然封。对这些封片,笔者特别注意邮资问题,对于早期60分明信片,一律补资20分,达到符资标准。对于自然封,尽量使用120分单枚的纪念、特种 邮票,不用超过面值的邮票替代,最大限度追求邮资相符。 二是书写问题。对于所有的邮资封片,笔者均工工整整的书写,绝不凑合、怕麻烦、图省事,使用电脑打印邮友地址、邮编、姓名粘贴的办法。因为这样一来,一枚好好的实寄封片就变得有点不伦不类,对于追求 品相的邮友来说,着实可惜,也失去了实寄封最基本的手写要素。笔者同互寄邮友们打趣,如果我们之间将来有人成了另外一个“张包子俊”,这亲笔签名的实寄封可就太有珍藏价值了。 三是品相问题。很多邮友在互寄中,不是十分在意细节,笔者收到一些邮友互寄的实寄封,因为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变得有些面目全非。因此,笔者对所有实寄封,均采取内部放置贺年封插页、邮报邮刊赠送的明信片、亦或是使用过的打印纸折叠加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好实寄封的安全,防止因为太薄造成折损的情况发生。 通过互寄,笔者发现邮友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邮资不符,超资实寄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书写不对,有使用打印纸打印粘贴的,有加盖印章的等;三是地址不对,主要是不留自己地址,一旦收不到无法退回。 通过互寄,笔者感觉到,主要邮友们都是60后、70后、80后邮友,90后很少,只有一人。看来,加快培养 集邮新人,扩大集邮活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看来,集邮要从青少年抓起真的是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