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2446|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收藏小常识 银元中到底含多少“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3-20 1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从中国银元诞生以来,官方的银元含银量几经变迁,大体的变化过程是,主币从90%含银逐渐降低到89%含银,辅币拿五角来说,从86%到84%,再到80%,最后到70%的过程,含银量下降是主要变迁方向。

大头的含银量,根据民国三年公布的《国币条例》,银币有四种
一圆银币:银九铜一
五角银币:银七铜三
二角银币:银七铜三
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辅币均为有限法偿,公差千分之三。
再参考民国六年的《国币法草案》,其中规定
一元银币:银八九,铜一一
中元银币:银七铜三
二角银币:银七铜三
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这就是官方大头的含银量)
再看清代龙洋,根据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分量奏折》,银币有四种:
七钱二分银币:银九铜一
三钱六分银币:银八五铜一五
一钱四分四里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七分二厘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注,到宣统二年,又有改变,但基本维持在主币银九,辅币银八的范围)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大头的主币一圆的含银量,从民国三年规定的银九降到了银八九。另外辅币的含银量民国时期固定在银七铜三,这比清代的龙洋辅币成色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铸造新币成本太高造成的!不得不降成色以实现普及并增加利润。
银币的铸造成本到底需要多少呢?

根据梁启超叙述:
一元主币,法价与实价相等,外加铸费六厘,而此六厘不足供购银及工作之需,计每铸一枚,应亏四厘左右,此迳购原料以铸新币所亏之数也。
旧银元成色不齐,故起市价在国币法价之下,今若认为与国币有同一之效力,则每枚应亏三分一厘余,此改旧为新所亏之数也。

(摘自《币制局总裁梁启超呈大总统为胪陈铸币计划文(附说贴)》民国三年九月)
面对主币如此巨大的亏损额度,显然降低成色可以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毕竟主币的定位是本位币,无限法偿,故而不能大幅降低成色,这就得从辅币中另寻办法。在清代,贰角,一角的铸币也是有盈余的,如今辅币成色又进一步降低,这使得铸造辅币的盈余增长明显,这一方面能弥补铸造主币的亏损,另一方面也能贴补国家财政。但面临如此高的溢价,想控制滥铸也是很困难的,这方面在本文话题之外,暂不细说。
从主币辅币的铸造成本和利润,大体可以看出银元成色降低的端倪了。

下面我们再看看清代龙洋以及外国银元的含银量图谱,总而言之,龙洋的含银量各地差异较大,这也造成的银色,包浆,直径,厚度,以及声音的不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中国近现代货币图说》以及《民国财政史》1924年出版。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0 11:50 , Processed in 1.100296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