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200|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集万枚邮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21 16: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集万枚邮
     这个题目我早在25年前就在香港《邮票世界》上谈过。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当然有一些新的感受。
     集邮是一种文化活动。集邮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我最近在《中国集邮报》和《集邮博览》上连续发表一些文章,其基本用意就是阐述文化是集邮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化就不可能真正集邮,“集邮文化”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集邮者,需要博览群书。一个人念了大学,甚至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文化知识可谓丰富了。但是这样人的的知识范围集中于他学的专业。有的学者可能学过不同专业,知识面更为宽广。也许有电脑专家熟悉历史的,有高明医生精通艺术的,不过恐怕相当少见。一个高水平的集邮者需要的是非常广泛的知识面。这种知识往往不需要多么高深,却需要十分广博。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于集邮者是必要的。这种读书的目的不是取得学位、考试过关......而是充实自我。而且闲来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远非喝大酒、打麻将、看足球、上网玩游戏所能相比的。集邮家应该是个杂家。1960年前后邓拓主张“提倡杂家”,文革开始遭到批判,杂家也似乎变得臭不可闻。前几年一位老同学开玩笑地说:“田健行成了杂家”,我回过头来一想,可不是么。学化学的我喜欢读史书、天文、医学书,文学也有爱好。还舞文弄墨发表了那么多的邮文。本专业可以说没有什么成就,集邮却载入史书......这种广泛的、专业以外的知识用途是很大的。不久前我闹了场病。看病时我自报了一个一般人不太熟悉的病名,医生按此治疗。化验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是准确的,少了不少麻烦。
     “读万卷书”似乎很难。现在的一卷书怎么也有几百页。其实古代的一卷书并不多:能够卷成一卷。这是一个古代说法,当然从古人。现在一个人一天读古人的十卷书毫不困难。“开卷有益”,针对不同需要我们要有不同读书方式。读书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要求掌握、精通,如同学生学通一门课程。一种只要达到知道了就行,不需要精通。集邮而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只能出现两种结果:或者集邮范围局限于自己的知识面,无法扩展;或者胡乱收集一堆邮品却难得糊涂。这里所说的读书是广义的。读[url=]报纸[/url]、期刊,甚至网上阅读和交流也在内。
    古人“行万里路”是极其困难的。今天日行万里也是可能的。行路与集邮的关系可以举一个例子。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邮票的共同特点是色调灰暗。是不是设计不佳?不是。这种色彩真实地反映了川西地区的景观特点。这个地区温暖多雨,植物茂密,多色彩深重的松杉和樟树。即使裸露的岩石也为众多的苔藓植物覆盖。所以川西景观色彩就是这样的。这三个景点我都去过,所以能够认同邮票的设计。今年的孑遗植物,除去银杏,在北方见不到。我近年居南方,银杏、水松、鹅掌楸不仅司空见惯,而且制作了它们树叶的标本。鼎湖山的妙处非亲临其境是无法领会的。到了无锡,看到太湖才知道应该、可以收集哪些太湖[url=]极限片[/url]。青藏铁路马上就要通车了。如果可能,我真想去看看。
    集邮没有万枚不能真正体会其妙趣。一个集邮者将新中国邮票集全,水平可算高了。那对于“邮票”这个话题只能是管中窥豹。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果没有数量相当的国外邮品,我们的集邮范围只能说是狭隘的。不错,集邮不能仅求数量,不求质量,可是没有足够的数量就没有足够的趣味。如果只是几本年册,翻来翻去次数多了就会兴味索然。我现在在无锡、广州分别建立了邮集——当然以后还要合并的,随时可享玩赏邮品的乐趣。我在广州的邮集有一个特别的部分:600枚苏联邮资封片。大约1994年,我开始将极限片作为集邮的一个重点。当时的计划是退休时集到1000枚。这个计划提前完成了。现在我有大约2000枚极限片,在极限集邮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当然集邮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不能盲目胡集。我的收集数量可以说是很大的了,内容更是庞杂。但是还有几条主线:新中国邮品主导,外邮成为重要内容。极限片也是一大重点。在外邮中,少年时代喜欢苏联、匈牙利票,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重新收集已成规模。美国、加拿大这两个国家与我有不解之缘,我也收集了大量他们的邮票。能不能展出、价值如何是次要的,首先是自得其乐。我的极限片已经有相当水平,但是我为自己定了一个规矩:70岁前不考虑展出。我有四个重要的专题:苏联航天、动物、花卉、绘画,后面三个专题只是外行看热闹。
    在家中随手可以拿到一本邮册玩赏,是何等的乐趣——这也要有足够的邮品。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1 21:33 , Processed in 1.088706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