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有关“大龙”的一桩公案 来源:中国集邮报
中国开天辟地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诞生后长期没有名字,已如前述;有关其首发的确切日子,迄今未发现一纸文书甚或只言片语的记载,因而成为百余年来集邮史上的一桩公案。 大龙邮票,1套3枚,先后印刷,分别发行。那么,有两点须明确:一是近代邮政以天津为中心试办,邮票发行首日应以天津发行日为准;二是3枚邮票中5分银最先面世,自然,以5分银在天津开始发行的时间确定大龙邮票的发行首日。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龙邮票的首发日主要有1878年8月、12月和10月等三种说法,以“8月说”最为普遍。“8月说”以英国《吉本司目录》、马任全《国邮图鉴》为代表。其根据主要是绵嘉义著《华邮纪要》。该《纪要》称,大龙邮票由海关上海造册处印刷,1878年8月运至天津。 1925年,上海周今觉先生提出“12月说”。其在《邮乘》撰文道其根据:一是其所藏及所见大龙邮票数百枚上盖销的日戳最早为12月,二是上海海关出售邮票的通告为12月16日。显然,周先生的偏颇在于:仅限于个人所藏所见,已然目光狭窄;仅据上海海关通告而不能追根溯源,锁定天津这个中心,难免舍本求末之嫌。1931年,周先生在《规定华邮纪念日之提案》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继购得5分大龙型票一枚,其邮戳日期为1878年10月2日,地点为北京,乃知北方京津一带发行日期,实较早于上海”,据此又提出“10月说”。事实证明,这一修正远远不够。 约在1940年,天津邮票会常务理事黎震寰先生,在与天津邮局邮票发行总经办人徐家麟聊天时,徐谈到,自己的岳父是一位“老邮政”。据岳父讲,邮局最初开办时没有邮票,那天柜上第一次来了邮票,图案上印着龙,面值为5分银,觉得新鲜便买了一枚,时间是农历戊寅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历1878年7月24日)。因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所以记得非常清楚。从此,“7月24日说”不胫而走。1940年7月出版的《天津邮刊》称:“中国政府正式发行之首次邮票在1878年7月24日。” 40年后,黎震寰先生旧话重提。集邮家杨耀增先生于1982年6月,在《集邮》撰文,引述黎震寰讲的“故事”,力挺7月24日发行之说。半年后,上海集邮家杜圣余先生在《集邮》杂志披露了自己的最新发现:由天津海关填写、于1878年7月24日收到大龙邮票5分银的“收发文联系单”。杜先生据此认为,德璀琳作为全国海关邮政主管,在收到邮票的当天或隔天即公开发售是合乎情理的。 至此,一个回忆,一纸记录,口述回忆在前,档案发现在后,两相对照,互为佐证,致使有关这桩公案取得了重大进展,“8月说”、“12月说”、“10月说”不攻自破。但事情并不简单。随着牛庄1878年8月1日发售大龙邮票的记录被发现,集邮家孙君毅先生又力主8月1日发行之说。黎震寰复函动了粗口,斥之为“有奶便是娘”,表示“不能同意”:“天津是大龙邮票的发源地,那时又迫切需要邮票,既然7月24日收到,则发行日期不会落在牛庄之后。”“粗口”不该,但所说不无道理。 经过多年研究,再与20世纪80年代挖掘出的清代海关档案相印证,有关大龙邮票首发日的看法渐趋一致。于是,在1988年于北京举办的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大龙邮票的发行首日上限为1878年7月24日,以后陆续发售使用。1991年5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福州会议也做出同样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