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852|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邮、电】本是亲兄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5-5 17: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邮、电本是亲兄弟 来源:中国集邮

作为工业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1843年,世界上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美国华盛顿至巴尔的摩)建成。30多年后,这项“高、精、尖”技术开始引入中国。而近代邮政也在这时“落户”天津等地。邮与电,乃一对儿亲兄弟,前后脚出生。

1878323日,天津海关书信馆开放收寄华洋公众邮件,拉开了近代邮政的序幕。已如前述。电信则需稍作介绍。

清代晚期,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华,战争频仍,海防吃紧。作为北京海上门户、战略要地的天津,加强战备成为当务之急。光绪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移驻津门,处理军事、外交等事务,文报往来频繁,深感驿递迟缓,贻误事机。他从防务紧急需要出发,一方面力促以天津为中心试办新式邮政,一方面率先在直隶总督衙门(今金刚桥西)至天津机器局(今贾家沽)之间试设同城电报短线。近代邮政试办的次年,即光绪五年四月(18795月),李鸿章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间建成津沽电报线。从此,以电报通军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使有关各方初步体验到了现代技术的奇妙与快捷。津沽电报线是中国陆地自己修建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成为中国近代电信史的开端。

鉴于津沽电报线试设成功,光绪六年八月十二日(1880916日),李鸿章上奏朝廷,请设南北洋电报。八月十四日奏准,“即着妥速筹办”。188010月,李鸿章在天津东门内问津行馆(又称杨家花园)成立津沪电报总局。是为中国第一家电报局,也是第一个负责线路工程和组织电报通信的管理机构。李鸿章亲任总裁。光绪七年三月(18814月),津沪电报线分别从天津、上海两端同时动工,历时八个月建成。该线以天津紫竹林为起点,东至大沽口沿运河南下经临清、济宁、清江浦(今淮阴市),跨长江,越镇江、苏州抵上海,全长3075华里。该线经设于上海的丹麦大北、英国大东公司海缆接转,天津电报可通达欧洲各国。是年十一月八日(18811228日),由军用催生的电报,率先在天津对公众开放,收发公私电报。使用莫尔斯人工报机,雷克斯湿地电池,每分钟28个中国字。此乃中国公众电报史上的里程碑。

“消息灵通异等闲,巧凭电线露机关,不须山海嫌修阻,千里音书一瞬还。”(《津门杂记》咏电报诗)。然而,天津开通电报之初,却遭朝野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被斥为“奇技淫巧”,不准进京。因此,各国致大清政府的电报,都须在上海接收后先传至天津落地,再由天津经骑差邮路转呈北京总理衙门。于是,一种专门向北京转呈电报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报封”应运而生。这种电报与邮政接力传送方式,虽仅存在一年多时间(约从18821月到188367月间),却是邮与电结合乃至“邮电”行业(事业)的发端。新中国成立后,邮、电合一时断时续,邮电部存续几十年,原来“根”在这里。

总理衙门电报封为竖式红框,右列“第(  )号(  )局来报录封交津海关税务司由拨驷达递呈”,中间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钧禀”,左列“光绪(  )年(  )月(  )日(  )时(  )刻(  )分天津电报分局谨封”。据集邮家游乃器先生考证,目前已知存世的总理衙门实寄封共11件,有8件贴大龙邮票,其余3件不贴票,每件均有英文“天津海关邮件”椭圆型戳和中文竖形“信力已付  勿索勿给”方戳。目前,这11枚封中的5枚为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藏,两枚为天津邮政博物馆珍藏。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13:35 , Processed in 1.078938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