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2289|回复: 4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红军票在贵州流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9-23 2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红军票”即群众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的爱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1932年3月在瑞金正式成立,并发行了纸币和铜币。据《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记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1932年7月开始发行银币券,流通的面额有5分、1角、2角、5角、1元五种”。又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总行第一年度全年全体总决算书》(1933年2月—1933年12月31日)载:“至年终共印成1元票375,000元,2角票103,000元,1角票129,800元,5分票48,375元,总计印刷了656,175元”。另外,曹菊如同志回忆:“从货币发行到长征之前,发行总数800万元”,5角券是1933年发行的。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国家银行被编入中央军委直属纵队第15大队,挑着几十担金银、现钞,以及国家银行的重要资料、中央造币厂的主要器材,进行长征。
       贵州是红军长征期间所经历时间最久、经过地方最多的省份。据《红军转战贵州》载:“ 红军长征转战贵州61个县,前后时间长达8个半月(红六军团西征过贵州一个月零八天,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四个月零十天,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二个月零二十六天)。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二天,其中在贵州转战的时间占中央红军长征三分之一强。”
      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方,都是使用苏维埃票子。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张长庚回忆说:“国家银行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用实物、银元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钞票,把红军使用而在市面上流通的苏钞,从群众手中兑换回来。长征进入贵州境内,只要军委纵队或红军大部队在一个地方停留一天以上,比如黎平、施秉,余庆等地,红军都以国家银行的名义,写出布告。布告内容大致是:‘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印制的钞票’。然后。在繁华闹市区,或在十字街头,或在小镇集市,放上一张大桌子,上面堆放着钞票、银元,桌子旁边放着一堆各式各样的实物。任由兑换苏钞的群众自由选择。兑换实物是按照当地的物价进行折算的。”
因此,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期间,红军票的使用和流通是很频繁的。下面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按红军行程把红军长征期间(主要是中央红军)经过贵州时,红军票的使用流通情况统计如下:
                                                                   黎平
    1934年12月14日,红军开进黎平县城,看到一部分商人关门闭户,就向群众广泛宣传,说明红军公平交易、保护工商业,并叫唱戏的周花脸等在街上打锣宣传,叫大家安心。逃跑了的动员他们回来。商人们听到宣传,又看到营业的商号和小贩生意都很好,红军确实纪律严明,公平交易,就先后打开铺面,拿出各种货物供应红军。当时的市场繁荣景况,为黎平历史上所罕见。张一之的杂货店一天可卖大洋30、40元,比平常增加4、倍。宁会卿的理发店过去一天收入不过几角钱,现在一天可得大洋10多块。李子善的酒肉店,过去一天只卖10多元,现在一天就卖40多元。其他如赵发祥的杂货店,王华堂的粉馆,雷德生的中药铺……,营业额都增加了几倍。城关附近的高屯、广土田、八舟、山脚村等地农民,听说红军公买公卖,也都挑着鸡鸭,柴火、小菜等物进城卖给红军。
     当时黎平市场通用的货币是银元和铜元,红军使用的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为了使群众不受损失,红军临走时,还通知群众到银行去换大洋。一般群众都很感动地说:  “红军真是关心人民利益,不叫老百姓吃一点亏。
     居民高必胜大妈和女儿帮红军舂了两天的米,红军很感谢她们,有个长官拿几张崭新的票子给她,她不晓得是什么,不肯要,红军首长对她说:“这是我们开你大嫂子的一点工钱”。她才收下。。
红军进驻黎平期间,皮匠蒋发卯帮一红军小战士补鞋,小红军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几张票子说:“老乡,我没有现洋,只有几张苏维埃票子,请你收下”。 蒋发卯不肯要,硬把小红军推出门。
      陈世军家在街上卖粑粑,开始他们对红军不了解,不敢拿出去卖。红军进城后,纪律严明、公平买卖,于是陈家就把做好的粑粑拿到外边去卖,不大一会儿就卖光了。陈世军立刻把收来的苏维埃钞票拿到红军的临时银行换了4块大洋,利润比任何一次都多。
      解放后 ,黎平文物所征集到一张1933年版的5角券。

                                                                       台江
      红军先头部队在台江向老百姓买东西,用的是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大部队一到,就用银元兑换、收回。红军这种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的行为,给台江人民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
                                                                      施洞
      在台江施洞,红军战士借农民刘文英家的火盆烤火,不慎把火盆烧坏了,赔了5张5角的苏维埃票子。
                                                                      平寨
       平寨是施秉县新城区所辖的一个自然村,1934年,红军曾先后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是红六军团,第二次是红第一方面军。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向老百姓买柴米菜蔬时都付了钱。苗族贫农龙老金把家里仅有的两斗大米供应红军,红军按市价付给他7元苏维埃纸币,并叫他等大部队来时,拿去兑换银元。但是,龙老金因珍惜这7元纸币,不肯拿去兑换,就把它留作永久纪念。直到1957年,人民政府征集红军文物时,他才献了出来。
      红军用了平寨村口苗族老人告春的柴禾,便用纸包一张‘花花绿绿、画有镰刀锤锤的纸币,’放在柴禾上方树上,纸上还写道:
  “叫声老乡对不起,
    我们行军事情急,
    烧了你家柴火,
    柴钱包在纸里。
    只因你不在家,
    没得你的同意。
    将来红遍全国,
    再来道歉赔礼。”
     后来红军大部队经过时,告春拿条子和纸币去换成铜钱,买了几升米。
红军离境后,有为数不少的苏区币被百姓收藏起来。解放后,县人行分别于1951年8月和1952年1月两次征收苏区币,共计收兑19.75元,面额有5分、1角、2角、5角和1元5种,均随函上交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珍藏。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1: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平
      红军在进入黄平新州后,打土豪、分浮财,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商民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就纷纷打开店门,拿出各种货物供给红军,城内秩序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小贩张玉珍的东西一会儿就卖光了,价钱分文不差,她又买了一些来卖,很快又卖光了,前后共卖得大洋10块。开香烟店的何炳全,几天就卖得大洋30多块。
      红军吃了杨通英的粉面,付的是苏维埃纸币,并对她说:“我们银行有大洋,等他们来了,我们帮你兑。”杨总共收到10来块纸币。她看到红军不但讲话和气,买卖公道,而且还拿财主家的东西分给穷人,觉得这支军队古来少有,就特意把这10来元纸币收保存起来,留作纪念。红军走后,白军就来挨家挨户搜查,她怕纸币被查到,就用布把纸币包好,放在猪圈的墙缝里。解放后,她只要一想起当年的红军,就把珍藏了多年的纸币拿出来看看。有人叫她拿到银行去兑换,她舍不得,直到1958年,听说人民政府征集红军文物时,这才把它捐给了政府。
       红军副营长应圣霖在攻打黄平县城时脚被炸成重伤,行至贵定边境的洗马河时,为了不拖累部队,组织上最终同意应的要求将他留下养伤,并给了他几十块大洋和一些苏维埃纸币,把他托付给一个姓郑的贫农。应圣霖后康复并到黄平安家落户。
                                                                 摆街营
     红军一部在县城附近的摆街营驻扎时,用12元红军纸币购买杨正华家一头肥猪,杨正华将这12元纸币珍藏多年。
                                                                  旧州
      红军在旧州(当时黄平县城)街上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时,支付的是印有“苏维埃”字样的纸币,为了不使群众受到损失,红军就到处张贴布告,叫卖东西得到苏维埃纸币的人去设在朱家房子(今旧州中学门口)的临时银行兑换银元或铜币。有的来不及去兑换,红军就带着银元挨家挨户上门兑换。这样街人们都放心地把东西卖给红军。不到两天,街上的东西都卖光了。老人们都说:“红军说话算数,1元纸币真的能兑1块大洋。”
       住在王祖昌家的红军战士各用银币2元和5张1元面额的苏维埃共和国纸币,购买王祖昌家及其姨父杨胜邦的鸡鸭,王祖昌父亲王同生执意不收,红军战士说:“我们吃了老百姓的东西,必须按价付款,这是纪律。”王父只得收下。后来,王同生把2元银币托人带给杨胜邦,遗憾的是,另外的5张纸币连同王祖昌家的5张纸币,在一起火灾中被烧毁。
       旧州街上的苗族张玉昌夫妇,卖了一头肥猪给红军,红军除了照市价付给苏维埃纸币外,杀了猪后,还给了他家一只大猪脚,并叫他家两个儿子一起用餐。作为报答,张玉昌就帮红军挑了三天米。红军走后不久,白军就回来了,到处搜查红军和红军留下的东西。张玉昌夫妇怕苏维埃纸币被搜出,就用油纸把纸币包好,放在一个玻璃瓶内,埋在屋外。不久,他们又怕纸币潮湿腐烂,就把瓶子挖出来,用布包好放在衣柜里,一直把纸币保存到解放。
      1988年6月1日,旧州居民汪明成拆迁老屋时,在房梁上发现一张1933年版的苏维埃1元纸币。该纸币系当年红军长征过旧州时,红军战士支付汪的爷爷汪少富的柴禾钱。当红军离开后,汪少富便将这张纸币藏了起来。
                                                                 红梅
      1934年,红军长征过旧州红梅时,战士谢祖安因病掉队,组织上给谢120块大洋和1张苏维埃纸币,把谢祖安托付给姓唐的贫苦农民照护。
                                                                谷陇   
          中央红军长征过黄平谷陇时,战士易永成不幸受伤,被留在当地。后被土匪抢去3块大洋和几百元苏维埃币,易后到重安镇安家落户。
                                                                 镇远
       红军到镇远后,叫更夫在街上打锣,宣传红军保护工商业,公买公卖。市民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后,便纷纷打开店门,拿出各种商品供应红军。镇远古城一时洋溢着一派生机。第三天早上,更夫又敲锣通知,收得苏维埃纸币的人,到城隍庙红军银行进行兑换。小姑娘戴玉珍拿了1元5角的苏维埃票子,换得了1斤多鸦片。卖袜子的李基元手里有20来元的苏维埃纸币,没有拿去兑换,一直细心的珍藏着。
                                                                  余庆
    1934年12底,红军来到余庆时,在宋锡光家临街的大门上挂出“中华苏维埃银行办事处”的牌子,后又改成“中华苏维埃银行兑换处”,并找来杨顺老人,叫他在街上鸣锣通知:各行各业继续交易,不要害怕,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买卖公平,红军来时所用的钞票,可在“中华苏维埃银行兑换处兑换银元。兑换处由一位红军干部和宋锡光祖父及张受伯老人负责兑换,兑换处还负责收管土豪劣绅交来的罚款。红军走后不久,又有一个老百姓拿着2元苏维埃银行的钞票来兑换。这时兑换处已撤离,为了不影响红军声誉,宋锡光祖父就用自己的银元换给这位老百姓。
     解放后,宋锡光祖父把这2元苏维埃纸币连同一幅朱德肖像献给了人民政府。
                                                              明星
     红军过余庆白泥区明星乡时,向陈武州哥弟俩买肉,用的是苏维埃纸币,他俩说:”先生,你们这个钱我们这里不通用。”红军说:“你们不要担心,可拿去兑换大洋。”陈武州的哥哥便把卖肉得的纸币,拿到城里红军设立的“苏维埃银行兑换处”换成了大洋。几天以后,红军离开余庆,陈武州拿着几张还没来得及兑换的纸币,去追赶红军兑换,并在龙溪的凉风哨追上红军。后来,陈武州并在红军的鼓励下参加了红军。
                                                              猴场
      1935年初,中央红军到达瓮安猴场时,正逢阳历新年之际。由于红军指战员到处张贴布告和标语,宣传红军的纪律与政策,加上红军各伙食单位举行新年会餐,又给每人发了过年费,因此猴场的商店和小贩莫不利市3倍。
        红军在猴场街上设有临时银行,有个摆小摊 的张四嬢,收到800—900元苏维埃票子。因为人多,未兑到银元,她心里很着急。银行的红军工作人员说:“同志,兑不上不打紧,我们到遵义还要设银行,你可以到遵义换。”红军走后,张四嬢也跟着到了遵义,去了几天之后才回来。她笑眯眯的对家人说:“红军说话算话,不哄人,我的苏维埃票子都换成了大洋,红军还给了我一挑盐巴(80—90斤)。”
        民国二十三年冬月(1 9 3 4年1 2月)间,红军第二次从瓮安老坟嘴经过,叫祝少华带路,祝给红军扛着两支枪走在前面,经观塘,尹家坟、韩家坳、各水坝,陈家寨、猴场(今草塘),到遵义。祝在遵义住了5天,要求回家。临走时,红军张队长问他要啥子东西,祝说啥也不要。张队长便给祝好多苏维埃票子,他没有要,后来便给了他1挑盐巴,送他到袁家渡。
       一个打草鞋卖的老人张克锡回忆说, 那年八月间(指农历)萧克军长的部队从老黄平、梭洞、老坆嘴来,起初大家都说是苗匪八大哥的队伍,团防队长何安安只带10几个团兵去防堵,走到韩家坳就碰上红军的便衣队,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部活捉了,因此无人回来报信。街上的人不见何安安一帮人回来,以为一定是把“苗匪”堵住了,都安心地待在家里。直到红军来了,在满街各处写标语、散传单,大家才知道,除了几个当公事的拼命地逃走之外,老百姓都没有走。红军把土豪吴家、丁家,李家、杨家的东西拿在老场坝戏台脚分给群众。红军买东西付出来的票子,后来都用“飞鹰”(西班牙银元)、  “搬桩(法国银元)、  “太阳”  (日本银元)等银币换了回去。
                                                                     松桃
       红军进入松桃县境,在松桃县甘龙、永安一带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红军用带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兑换券”在当地购买农民的生活日用品,当地农民称为“红军票”。
                                                                     印江
     1934年10月,当红六军团到达印江木黄时,曾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纸币向当地农民田景平买猪。

                                                                      玉屏
     1935年冬,红军长征过玉屏田冲时,用了甲长向景焕的豇豆栅子烧火做饭,红军战士付给他红军票作柴火钱,但田景焕不敢保存,就烧掉了。
                                                                      遵义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部队获得了一段极其珍贵的休整时间,苏维埃国家银行驻遵义期间,曾组织发行过苏区纸币。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平
      红军在进入黄平新州后,打土豪、分浮财,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商民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就纷纷打开店门,拿出各种货物供给红军,城内秩序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小贩张玉珍的东西一会儿就卖光了,价钱分文不差,她又买了一些来卖,很快又卖光了,前后共卖得大洋10块。开香烟店的何炳全,几天就卖得大洋30多块。
      红军吃了杨通英的粉面,付的是苏维埃纸币,并对她说:“我们银行有大洋,等他们来了,我们帮你兑。”杨总共收到10来块纸币。她看到红军不但讲话和气,买卖公道,而且还拿财主家的东西分给穷人,觉得这支军队古来少有,就特意把这10来元纸币收保存起来,留作纪念。红军走后,白军就来挨家挨户搜查,她怕纸币被查到,就用布把纸币包好,放在猪圈的墙缝里。解放后,她只要一想起当年的红军,就把珍藏了多年的纸币拿出来看看。有人叫她拿到银行去兑换,她舍不得,直到1958年,听说人民政府征集红军文物时,这才把它捐给了政府。
       红军副营长应圣霖在攻打黄平县城时脚被炸成重伤,行至贵定边境的洗马河时,为了不拖累部队,组织上最终同意应的要求将他留下养伤,并给了他几十块大洋和一些苏维埃纸币,把他托付给一个姓郑的贫农。应圣霖后康复并到黄平安家落户。
                                                                 摆街营
     红军一部在县城附近的摆街营驻扎时,用12元红军纸币购买杨正华家一头肥猪,杨正华将这12元纸币珍藏多年。
                                                                  旧州
      红军在旧州(当时黄平县城)街上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时,支付的是印有“苏维埃”字样的纸币,为了不使群众受到损失,红军就到处张贴布告,叫卖东西得到苏维埃纸币的人去设在朱家房子(今旧州中学门口)的临时银行兑换银元或铜币。有的来不及去兑换,红军就带着银元挨家挨户上门兑换。这样街人们都放心地把东西卖给红军。不到两天,街上的东西都卖光了。老人们都说:“红军说话算数,1元纸币真的能兑1块大洋。”
       住在王祖昌家的红军战士各用银币2元和5张1元面额的苏维埃共和国纸币,购买王祖昌家及其姨父杨胜邦的鸡鸭,王祖昌父亲王同生执意不收,红军战士说:“我们吃了老百姓的东西,必须按价付款,这是纪律。”王父只得收下。后来,王同生把2元银币托人带给杨胜邦,遗憾的是,另外的5张纸币连同王祖昌家的5张纸币,在一起火灾中被烧毁。
       旧州街上的苗族张玉昌夫妇,卖了一头肥猪给红军,红军除了照市价付给苏维埃纸币外,杀了猪后,还给了他家一只大猪脚,并叫他家两个儿子一起用餐。作为报答,张玉昌就帮红军挑了三天米。红军走后不久,白军就回来了,到处搜查红军和红军留下的东西。张玉昌夫妇怕苏维埃纸币被搜出,就用油纸把纸币包好,放在一个玻璃瓶内,埋在屋外。不久,他们又怕纸币潮湿腐烂,就把瓶子挖出来,用布包好放在衣柜里,一直把纸币保存到解放。
      1988年6月1日,旧州居民汪明成拆迁老屋时,在房梁上发现一张1933年版的苏维埃1元纸币。该纸币系当年红军长征过旧州时,红军战士支付汪的爷爷汪少富的柴禾钱。当红军离开后,汪少富便将这张纸币藏了起来。
                                                                 红梅
      1934年,红军长征过旧州红梅时,战士谢祖安因病掉队,组织上给谢120块大洋和1张苏维埃纸币,把谢祖安托付给姓唐的贫苦农民照护。
                                                                谷陇   
          中央红军长征过黄平谷陇时,战士易永成不幸受伤,被留在当地。后被土匪抢去3块大洋和几百元苏维埃币,易后到重安镇安家落户。
                                                                 镇远
       红军到镇远后,叫更夫在街上打锣,宣传红军保护工商业,公买公卖。市民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后,便纷纷打开店门,拿出各种商品供应红军。镇远古城一时洋溢着一派生机。第三天早上,更夫又敲锣通知,收得苏维埃纸币的人,到城隍庙红军银行进行兑换。小姑娘戴玉珍拿了1元5角的苏维埃票子,换得了1斤多鸦片。卖袜子的李基元手里有20来元的苏维埃纸币,没有拿去兑换,一直细心的珍藏着。
                                                                  余庆
    1934年12底,红军来到余庆时,在宋锡光家临街的大门上挂出“中华苏维埃银行办事处”的牌子,后又改成“中华苏维埃银行兑换处”,并找来杨顺老人,叫他在街上鸣锣通知:各行各业继续交易,不要害怕,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买卖公平,红军来时所用的钞票,可在“中华苏维埃银行兑换处兑换银元。兑换处由一位红军干部和宋锡光祖父及张受伯老人负责兑换,兑换处还负责收管土豪劣绅交来的罚款。红军走后不久,又有一个老百姓拿着2元苏维埃银行的钞票来兑换。这时兑换处已撤离,为了不影响红军声誉,宋锡光祖父就用自己的银元换给这位老百姓。
     解放后,宋锡光祖父把这2元苏维埃纸币连同一幅朱德肖像献给了人民政府。
                                                              明星
     红军过余庆白泥区明星乡时,向陈武州哥弟俩买肉,用的是苏维埃纸币,他俩说:”先生,你们这个钱我们这里不通用。”红军说:“你们不要担心,可拿去兑换大洋。”陈武州的哥哥便把卖肉得的纸币,拿到城里红军设立的“苏维埃银行兑换处”换成了大洋。几天以后,红军离开余庆,陈武州拿着几张还没来得及兑换的纸币,去追赶红军兑换,并在龙溪的凉风哨追上红军。后来,陈武州并在红军的鼓励下参加了红军。
                                                              猴场
      1935年初,中央红军到达瓮安猴场时,正逢阳历新年之际。由于红军指战员到处张贴布告和标语,宣传红军的纪律与政策,加上红军各伙食单位举行新年会餐,又给每人发了过年费,因此猴场的商店和小贩莫不利市3倍。
        红军在猴场街上设有临时银行,有个摆小摊 的张四嬢,收到800—900元苏维埃票子。因为人多,未兑到银元,她心里很着急。银行的红军工作人员说:“同志,兑不上不打紧,我们到遵义还要设银行,你可以到遵义换。”红军走后,张四嬢也跟着到了遵义,去了几天之后才回来。她笑眯眯的对家人说:“红军说话算话,不哄人,我的苏维埃票子都换成了大洋,红军还给了我一挑盐巴(80—90斤)。”
        民国二十三年冬月(1 9 3 4年1 2月)间,红军第二次从瓮安老坟嘴经过,叫祝少华带路,祝给红军扛着两支枪走在前面,经观塘,尹家坟、韩家坳、各水坝,陈家寨、猴场(今草塘),到遵义。祝在遵义住了5天,要求回家。临走时,红军张队长问他要啥子东西,祝说啥也不要。张队长便给祝好多苏维埃票子,他没有要,后来便给了他1挑盐巴,送他到袁家渡。
       一个打草鞋卖的老人张克锡回忆说, 那年八月间(指农历)萧克军长的部队从老黄平、梭洞、老坆嘴来,起初大家都说是苗匪八大哥的队伍,团防队长何安安只带10几个团兵去防堵,走到韩家坳就碰上红军的便衣队,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部活捉了,因此无人回来报信。街上的人不见何安安一帮人回来,以为一定是把“苗匪”堵住了,都安心地待在家里。直到红军来了,在满街各处写标语、散传单,大家才知道,除了几个当公事的拼命地逃走之外,老百姓都没有走。红军把土豪吴家、丁家,李家、杨家的东西拿在老场坝戏台脚分给群众。红军买东西付出来的票子,后来都用“飞鹰”(西班牙银元)、  “搬桩(法国银元)、  “太阳”  (日本银元)等银币换了回去。
                                                                     松桃
       红军进入松桃县境,在松桃县甘龙、永安一带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红军用带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兑换券”在当地购买农民的生活日用品,当地农民称为“红军票”。
                                                                     印江
     1934年10月,当红六军团到达印江木黄时,曾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纸币向当地农民田景平买猪。

                                                                      玉屏
     1935年冬,红军长征过玉屏田冲时,用了甲长向景焕的豇豆栅子烧火做饭,红军战士付给他红军票作柴火钱,但田景焕不敢保存,就烧掉了。
                                                                      遵义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部队获得了一段极其珍贵的休整时间,苏维埃国家银行驻遵义期间,曾组织发行过苏区纸币。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1: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陈云、成仿吾、吴洁清(毛泽东当时的警卫员)等同志回忆,由于红军买卖公平,纸币兑现,遵义城的商业非常繁荣,买卖十分兴隆。陈云同志说:“当我步行遵义全城时,只见3种店铺门庭若市:一为洋货铺,套鞋、面巾莫不售卖一空;二为书店,遵义城有书店3家,间有上海、南京之杂志出售,此3家书店之新旧书籍、铅笔、抄薄均售卖一空;三为酒肆,全城面馆、酒楼、莫不利市3倍。遵义城酒肆中颇饶川菜滋味,我亦同二三人去过一次,回锅肉、辣子鸡及各种泡菜,均烧川味,且价极廉。”他又说:“红军在遵义时,所以商店照常营业者,系因红军之纸票均按日兑现。红军没收黔省主席王家烈氏所经营之盐行值几十万元,王家烈氏向上海南洋烟草公司所定购之白金龙香烟值5万元,准备旧历年节以慰薛岳军队者,均被红军缴获没收。红军除以此盐及香烟一部在遵义桐梓两城发给贫民外,其余出售。每红军钞洋1元可买盐7斤,可买白金龙香烟4罐,价值远贱于平昔。故红军以盐及香烟两项收入之现洋兑付纸钞也。”成仿吾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写道:“全市商店顾客盈门。特别是洋货铺、书店、面馆、酒馆等。我们经过长途行军,都要补充生活用品,很多人要买文具书籍,有的人想吃回锅肉,羊肉粉等当地美味。我们很多人长期以来积累了不少纸币,……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印发的纸币,所以我们每到一城镇,就设一兑换处,让商人拿我们的纸币来兑取白区通用的货币。这次占领遵义城,我们的中央银行行长毛泽民同志,立即派人在商业中心设了兑换处。本来毛泽民同志从突围以来就有一个运输队,带了大量的货币。这次红军没收了王家烈开办的盐行,除了发给贫民一部分盐外,其余低价出售,又收到大量现金。王家烈刚从上海买回来的头等香烟,他准备慰劳蒋家军的,也被我们没收,低价卖给群众。所以,红军不仅买卖公平,而且纸币完全兑现,商人十分满意。”吴洁清亦有相似的回忆:“城内各个商店,每天很早就开门了,货色齐全,摆得整齐美观,因为红军买卖公平。
       是日晚,毛泽东会后漫步遵义新城,访问卖碗耳糕的小贩,问一天能卖多少钱?小贩答说是小本买卖,红军来后生意好做多了,他一辈子还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军队呢!毛泽东又问这位小贩,红军中有没有买碗耳糕不给钱的,小贩回答说没有。
      为了使遵义城的商人、小贩不受损失,维护红军票的信誉,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红军第一次驻遵义城时,苏维埃国家银行在老城犹国材的公馆,和新城商业中心设立了兑换处,在乡村,凡有红军部队营以上机关的驻地,大多设了兑换点,办理白区纸币兑换苏区纸币、苏区纸币兑换现洋、铜板、毫子的业务。红军战士从老苏区带来的、从每月伙食费节余中分得的“伙食尾子”,在遵义城乡派上了用场。红军撤走时,流通在遵义县城乡的苏维埃纸币,大多由红军设立的兑换处用银元、铜板、毫子或大烟、盐巴、白区流通的纸币兑换回来;《红星》报1935年2月11日出版的第九期,以《不要乱用苏维埃国币》为题,强调用大洋、铜板兑换群众手中的苏维埃国币问题:最近在我们的部队中,有些同志表现着不重视苏维埃国币,乱用苏维埃国币的现象,甚至有请运输员请向导也用纸币的,这不仅是浪费,而且是脱离群众的现象。我们国币应该是有信用的,更是十足兑现的,但我们不一定每到一处都设有兑换处,假使不设兑换处的地方,也用纸币,必使群众受到损失,而发生对我们不满,结果是帮助了敌人,同时如果我们把可以兑现的国币,去买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和食品,一到有了必须品要买时反而没有钱了,这也是最有害的。为了争取群众维护苏维埃国币的信用,为了反对浪费,节约苏维埃国币来买必须的东西,《红星》报的文章提出了3条办法:
1、请向导请运输员,一定要用现洋,没有现洋也须用鸦片烟、银品代替。
2、没有兑换处的地方,不准个人用苏维埃纸币,公家用亦须设法全部兑换。
3、公家没收的现洋、铜板、毫子应有计划的兑给红色战士。
     1935年1月中旬,红军撤离遵义前,苏维埃国家银行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苏区币到指定地点兑换。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在县城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及新城福音堂等处,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好食盐等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
     2月下旬,红军再度进入遵义城,市民与前次大不相同了,他们不仅不躲避红军,还主动来慰劳红军。国家银行利用原有的信誉,开展了营业,营业的主要目的是回收一些没有回收完的红军票,不让市民受到损失。部队在遵义只呆了两天便掉头北上,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剿”,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边缘地带。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义发行的纸币有:
1,  1元券 1934年版,票面正中为列宁头像。
2,  5角券  1933年版。
3,  2角券 1934年版,正面为列宁头像。
4, 1角券 1932年版。
5,  5分券 1932年版。
      此外,红军在遵义还发行过一些银质和铜质辅币。据《中央红军在遵义》记载:“板桥镇的周俊华和葛云清给红军当过向导,红军一夺娄山关,北出遵义县时,走经大沟、小箐直插娄山关东侧的小道,就是周俊华带的路。事前,红军曾赠送给他一匹围腰、一双袜垫、二块丝绸方巾,当完向导后,红军又付给周俊华几枚银币,这些银币是苏区造的,正面上部边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下部边缘铸有“公元一九三二年”几个字,中间为楷书“贰角”币额,背面边缘为麦穗,中间的是镰刀、铁锤嵌在地球正中。周俊华已经去世,这几枚银币现存在他老伴手中。”
     1935年1月,红军一渡赤水途径董公寺,一战士在群众家吃了一顿饭,随即掏出3枚1分和1枚5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酬谢主人。主人再三推拒,最后红军战士把钱塞给主人家的外侄田君,返身随部队而去。几十年来,田君一直将这4枚铜币精心收藏着。
                                                                    三岔
     1935年1月9日,红军大部队从尚稽方向朝三岔开来,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红军在三岔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农会、工会和游击队,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和进行打土豪活动。红军在三岔使用的是苏维埃票子,银行设在蒙海桃家,里面有大洋和铜圆,群众买卖东西可以去那里兑换。
                                                                  尚嵇
      红三军团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尚嵇那天,正逢尚嵇赶场,屠户张启合正在街上卖猪肉。一位红军战士来到张启合的肉案,客气地问过价钱后,没有讲价还价,就要张启合给他称肉。肉称好后,这位红军如数付了列宁券(苏维埃银行纸币),离开肉案时再三嘱咐张启合用列宁券去红军师部兑换大洋。当时有个向姓老头在张启合的肉案旁看热闹,见此情连称:“天底下哪里见过这样的仁义之师。”在尚嵇街上卖粉蒸牛肉的陈光蓉,见红军来了,即在摊子上插了一面写有“欢迎红军”字样的三角小红旗,红军战士纷纷来到她的牛肉摊,先付钱,后吃肉,忙得她装碗、收钱都顾不过来。陈光蓉抬头观看其他小贩货摊,插了三角小红旗的,都围满了红军战士。红军在尚嵇街上和农村买东西,用的都是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纸币。尚嵇农民周金德卖l头肥猪给红军,得的是苏维埃银行纸币,虽说红军战士再三给他讲可以去师部换大洋,但他吃国民党军队的亏太多,心里总不踏实,后来,红军战士领他去师部把纸币换成了银元,他逢人便讲:“红军说话算数,是我们自己的军队来了。”
      红军买了周金德家一头肥猪,付的也是苏维埃票子,等到打了土豪以后,周金德将票子从红军手里换回了银元。这件事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刀靶水
     红军进驻刀靶水时,在徐家院子(区公所)三军团司令部设临时兑换处。红军在街上买东西是用苏维埃纸币,人人都可以到哪儿去用纸币兑换大洋、铜圆。当时陈启庸的父亲也去换过铜圆。
                                                                  凉水
      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遵义县凉水乡,发现赵金和家有一头大肥猪,但主人不在,急于得到补充的红军于是先行斩杀,并留下买猪字条和15元红军钞票、15元银币。红军留下的字条是这样写的:
收到

“红军连部买赵姓肥猪一只,国票拾伍元正,每张即付银币壹元。我军走后,转来在(再)用。
此致
                         连长  x 树容
                         公元一九三五年阳历一月廿六日。”
       解放后,赵金和即持15张红军钞票和买猪条,至凉水乡人民政府换得人民币15万元(旧币)。凉水乡人民政府将这15元红军钞票和买猪条一并送交遵义会议纪念馆珍藏。
                                                                  团溪
       团溪仁寿乡有个木匠叫刘发成,在反动势力捕杀红军伤病员时,机智勇敢地掩护了5名掉队红军战士,并将他们安全送到羊舌场。分手时,一位战士付给刘发成l块大洋和1张苏维埃纸币,还留给他l张字条,并对刘发成说:“我们过5年还要到贵州来,那时再会”。33年后的一天,一位年轻的解放军干部到仁寿找到刘发成,问刘发成当年杀过红军没有,刘回答说给红军带过路。这位解放军干部当即送钱、送手表给刘发成,刘没有要,说他最缺的是酒。这位解放军干部走后3、4个月,刘发成领到一个白酒供应证,每月可以到供销分店文宗卫那里买15斤白酒。
     红军在遵义发行的苏区币,在红军离开后,有大量流散民间,被当地人留作纪念。
  1950年6月,遵义专员公署出具布告,对留存民间的苏区货币进行收兑,以1元苏区币收兑1500元人民币的比率,共收兑苏区币2343.60元。
                                                            湄潭
       1935年1月,红军来到湄潭,经过一周的休整后,机关、部队焕然一新……红军开设了银行,以没收军阀的布匹、川盐、粮食等为基金,使苏区货币流通。县城里的经济活跃起来,市面一片繁荣。街上人山人海,红军威信很高,苏维埃钱票1元当国民党票子2元用。
                                                            桐梓
   1935年2月下旬,红一军团攻占桐梓县城,在桐梓前后休整了10天。红军战士在街上公平买卖,对群众秋毫无犯。为了保证人民的利益和打击地主、投机商人。红军在城里罗家水烟铺设立银行,负责兑换票子。
桐梓是军阀的老窝,地主、商人、工商业比较多,富得流油。部队第一天打土豪就收到大洋3700多块,第二天没收的钱更多,种类有苏区钞票,国民党的纸币、银元和铜圆。三天打土豪共收入大洋17000多块。
红军来到桐梓时,16岁的文利华在街上卖柑子,红军问他:“小鬼,多少钱一个?”他说5分,红军没有讲价钱就买柑子,给他的是红军票,文不愿意要。红军便给他解释:”我们设有银行,可以兑换。”旁边的一个桐梓人也说:“娃儿,收下,没有关系”。不一会儿,一背篼柑子全卖完了,文利华又回家去拿来卖,两天时间卖了几十斤。时隔两天,红军果然在大十字罗家水烟铺设立银行,商民可以拿红军钞票去兑换大洋,文利华则用红军票买了红军的东西。红军第一次离开桐梓,有些老百姓的红军票没来得及兑换,便追到栗子坝,红军在行军当中全给他们换成大洋。
     红军叫郭春林带了一个月的路,临别时,红军给了他4元红军纸币,后来不能用(花不掉)便藏在墙缝里,时间久了就烂了。
     红军在杨厚珍家买米,用的是红军票子。临走时一位红军对她说:“老板,赶快拿你的钱去兑换,我们走了就不能用了。”她问怎么个兑换法,红军说:“可以换银元,也可以买东西。”于是,杨厚珍便拿卖米得到的红军票买了几十斤盐巴和海带。
                                                                       松坎
     红军一部驻在桐梓松坎,下乡杀猪时,是穷人的猪就用钱买,有钱有势人家的便不给钱。红军指战员使用的是苏区票子,红军离开松坎时,怕老百姓吃亏,便用大洋、铜圆、食盐等把苏区票子换回去。他们在现在的派出所门口摆了一个摊子,1元红军票子换1块大洋,不要大洋的,可以兑换食盐等。
                                                                       习水
    1935年1月26日,红军在县城官渡“天下通”号设立临时银行,用银元收兑红军买东西时付出的苏维埃钞票。
                                                                      东皇
      红军长征过习水县东皇镇时,在街上设有临时银行,用铜圆和大洋收兑红军战士买东西时使用的苏维埃钞票,此举让商民很满意。
                                                                    二郎滩
      1935年2月28日,红军在习水二郎滩打富济贫、开仓分盐,购买生活用品是使用的是蜡黄色的“中华苏维埃票券”。
                                                                       土城
      1935年1月27日,三、五军团与国民党军郭勋祺师于习水县土城青杠坡激战,军委纵队驻土城,三、五军团司令部驻青杠坡,土城街上全部住满了红军指战员。国家银行在罗家铺子(今农业银行)设有临时兑换处,商民可以拿卖东西得到的苏维埃币去兑换铜币、银元。
                                                                       仁怀
      红军来到仁怀时,刘光荣家卖皮蛋、盐蛋、饼子等副食品给红军,收到的是苏维埃票子,红军走时,怕他们花不出去,就叫拿去换大洋,刘家的苏维埃票子兑了30多块大洋。
退休教师陈继陶也回忆说:“红军买东西用的是苏维埃票子,也有用大洋的。红军临走时,随军的苏维埃银行通知群众去兑换大洋。当时红军在县城设有两个兑换点,一个在商会门口;一个在曾荣章家门口。卖东西收到苏维埃票子的人,都去兑换大洋。祁承修家卖了3、4缸咸菜给红军,收到的红军票子都拿去兑换成了大洋。”
                                                                         茅台
     红军来茅台时,在街上买东西,用的是中华苏维埃银行的票子。红军买了东西后说:“银行设在中街,可拿红军票去兑换大洋。
张有成卖了200多个饼子给红军,得到的票子换了一大坨盐巴。
                                                                       金沙
     民国24年(1935年)3月14日,中央红军到达境内岩孔,建立苏维埃政权,在水巷子设立设立红军银行,发行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兑换券,面额有5分、1角、2角、5角和1元5种,与银锭、银元兑换,老百姓得到红军票,凑足14元可以换1锭银子。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曾行文金沙收兑红军票,比率为1500:1。
                                                                      沙土
        红军两次经过金沙沙土,第一次是1935年1月31日、第二次是1935年3月28日,红军来时,用的是“中华苏维埃制造”的纸币,群众照样卖东西给他们,红军走时又用大洋换回。      
                                                                      毕节
       红军在买卖东西中,使用过一些苏维埃银行的纸币,但红军确定撤离毕节前夕,又很快用银洋换回,这一行为获得了广大工商业者的好评。
                                                                    纳雍
    1935年,住在苗族黄登祥家的一位红军小战士不治身亡,众人在给他收敛时,从他的荷包里摸出一些票子,但拿到市场上却用不掉。
                                                                      息烽
     红军到养龙站后劫富济贫,打开土豪简步云的盐仓,把盐分给群众,最后有十多个人没有分到盐,红军就给了他们每人发了一些红军票。
时年七、八岁的袁景行帮母亲卖豆腐干,无意当中收到红军叔叔们一升子上面“有中华苏维埃银行”字样的红军票。当年夏天,息烽境内痢疾大流行,传说红军票烧灰兑水喝能治,于是,袁家的这一升子的红军票又换回了一升子尖尖的银元。
                                                                      葛马
     1935年3月,红军长征过修文葛马,战士黄胜利因患病痢疾掉队。联保主任苏华斋指使保守队在长坡将黄胜利残酷枪杀,并搜走黄身上的5元苏维埃纸币。
                                                                     贞丰
     1935年4月19日, 红军长征过贞丰时,请贞丰县的王学恩,送一封署名“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的信给参加南昌起义,时已返回安龙的第九军军长韦枚,并给了他一把短刀,12个银豪,6张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债券。红军走后,王学恩把信送到安龙县北乡,但韦已离乡,于是,他将信和上述钱物一起珍藏起来。
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一支渡过北盘江后取道鲁贡经册亨的坡妹去安龙。其中有位红军干部,在贞丰县的洛艾安排几名红军伤员在群众家养伤耽误了时间,不久就迷了路,走到了长冲道洞子,后被恶霸地主、国民党区长刘跃先和甲长郭连培等杀害并被抢去一本书、一颗化学私章、一支钢笔,约50张中央苏区纸币,以及十多块大洋等。
                                                                      普安                       
     1935年4月,红军经过普安雨雪时,请布依族妇女王立佳带路,向张玉才家买米两斗,并付给王立佳苏区纸币两张作为酬劳。
                                                                       泥堡
      在普安泥堡,有几个红军给了桂崇阳的母亲1张2角的票子,票子有二指那么宽,上面有“苏维埃政府”等字样。
                                                                      安龙
      红军在安龙县城买东西,付给的是苏维埃币,如果群众不愿要的话,就付给当地通用的货币。临走时,红军在街上鸣锣通知群众去兑换小洋等通货。
     红军在街上公买公卖,很客气,并且尊重地方民族习惯。他们在买菜、毛巾、鞋子、蜡烛等生活用品时,如果卖主不要苏维埃币,他们就付给大洋、小洋,如果没有大洋、小洋就宁可不买东西。
      红军在广东街的秦光前家买了10桶洋油、10匹布,用的是苏维埃币。
     红军进驻村寨城镇,不随便进老百姓的屋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住在城里黄友初家,首长在堂屋办公,红军没有乱拿黄家一件东西。另一部分住郭腾光家,郭由于受反动宣传的影响,跑到乡下躲藏。回来后,家里的东西一点也没少,楼上放的红糖也没动一块,就连掉到床下的一块滇洋,也没有被红军拿走。一位站岗的红军战士口渴了,向老乡要水喝,还付给一个铜板。铁匠黄正祥给红军修理马笼头,不慎烧坏,又急又怕。红军战士来取货,不但没有责备他,而且还安慰他,照常给了他几张苏维埃币,老铁匠感激得泪花直转。
      1935年4月24日,红军在钟鼓楼、北门、西门贴出布告:“凡持有‘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币’的老乡,速到东狱庙兑换硬币”。同时,红军还去商店、摊铺一一询问兑换情况。最后查出还有8张纸币还没有兑换,直到蜡烛铺的黄家拿去兑换时,他们(红军)才点点头说:这才清楚了”。
                                                                         镇宁
    1935年4月,红军过镇宁江龙期间,群众拿大米、蔬菜和甜酒慰问红军,红军都付给了银元和铜币,有的则付给了工农银行钞票,后勤部队则用硬币进行兑换。
     后留下一枚3串面值的钞票,解放后群众捐给了人民政府,现珍藏于遵义会议纪念馆。
                                                                          杨武
     红军走后,有人在杨武碉堡南面草堆里发现躺着一个红军,脸色蜡黄,生命垂危。他的口袋里有用纸包着的一小块红糖,还有几张本地未见过的钞票,上面好像印了个光头的外国人像。红军战士被两个区丁残忍的杀害,随身物品也被洗劫一空。
                                                                       盘县         
     民国24年(1935年)4月下旬和次年3月红军先后几次途径盘县,曾使用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货币,《盘县特区金融志》载有一枚正面为列宁头像的1元券。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4-11-23 17:08 , Processed in 1.109417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