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红军票”即群众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的爱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1932年3月在瑞金正式成立,并发行了纸币和铜币。据《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记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1932年7月开始发行银币券,流通的面额有5分、1角、2角、5角、1元五种”。又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总行第一年度全年全体总决算书》(1933年2月—1933年12月31日)载:“至年终共印成1元票375,000元,2角票103,000元,1角票129,800元,5分票48,375元,总计印刷了656,175元”。另外,曹菊如同志回忆:“从货币发行到长征之前,发行总数800万元”,5角券是1933年发行的。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国家银行被编入中央军委直属纵队第15大队,挑着几十担金银、现钞,以及国家银行的重要资料、中央造币厂的主要器材,进行长征。
贵州是红军长征期间所经历时间最久、经过地方最多的省份。据《红军转战贵州》载:“ 红军长征转战贵州61个县,前后时间长达8个半月(红六军团西征过贵州一个月零八天,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四个月零十天,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二个月零二十六天)。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二天,其中在贵州转战的时间占中央红军长征三分之一强。”
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方,都是使用苏维埃票子。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张长庚回忆说:“国家银行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用实物、银元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钞票,把红军使用而在市面上流通的苏钞,从群众手中兑换回来。长征进入贵州境内,只要军委纵队或红军大部队在一个地方停留一天以上,比如黎平、施秉,余庆等地,红军都以国家银行的名义,写出布告。布告内容大致是:‘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印制的钞票’。然后。在繁华闹市区,或在十字街头,或在小镇集市,放上一张大桌子,上面堆放着钞票、银元,桌子旁边放着一堆各式各样的实物。任由兑换苏钞的群众自由选择。兑换实物是按照当地的物价进行折算的。”
因此,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期间,红军票的使用和流通是很频繁的。下面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按红军行程把红军长征期间(主要是中央红军)经过贵州时,红军票的使用流通情况统计如下:
黎平
1934年12月14日,红军开进黎平县城,看到一部分商人关门闭户,就向群众广泛宣传,说明红军公平交易、保护工商业,并叫唱戏的周花脸等在街上打锣宣传,叫大家安心。逃跑了的动员他们回来。商人们听到宣传,又看到营业的商号和小贩生意都很好,红军确实纪律严明,公平交易,就先后打开铺面,拿出各种货物供应红军。当时的市场繁荣景况,为黎平历史上所罕见。张一之的杂货店一天可卖大洋30、40元,比平常增加4、倍。宁会卿的理发店过去一天收入不过几角钱,现在一天可得大洋10多块。李子善的酒肉店,过去一天只卖10多元,现在一天就卖40多元。其他如赵发祥的杂货店,王华堂的粉馆,雷德生的中药铺……,营业额都增加了几倍。城关附近的高屯、广土田、八舟、山脚村等地农民,听说红军公买公卖,也都挑着鸡鸭,柴火、小菜等物进城卖给红军。
当时黎平市场通用的货币是银元和铜元,红军使用的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为了使群众不受损失,红军临走时,还通知群众到银行去换大洋。一般群众都很感动地说: “红军真是关心人民利益,不叫老百姓吃一点亏。
居民高必胜大妈和女儿帮红军舂了两天的米,红军很感谢她们,有个长官拿几张崭新的票子给她,她不晓得是什么,不肯要,红军首长对她说:“这是我们开你大嫂子的一点工钱”。她才收下。。
红军进驻黎平期间,皮匠蒋发卯帮一红军小战士补鞋,小红军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几张票子说:“老乡,我没有现洋,只有几张苏维埃票子,请你收下”。 蒋发卯不肯要,硬把小红军推出门。
陈世军家在街上卖粑粑,开始他们对红军不了解,不敢拿出去卖。红军进城后,纪律严明、公平买卖,于是陈家就把做好的粑粑拿到外边去卖,不大一会儿就卖光了。陈世军立刻把收来的苏维埃钞票拿到红军的临时银行换了4块大洋,利润比任何一次都多。
解放后 ,黎平文物所征集到一张1933年版的5角券。
台江
红军先头部队在台江向老百姓买东西,用的是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大部队一到,就用银元兑换、收回。红军这种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的行为,给台江人民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
施洞
在台江施洞,红军战士借农民刘文英家的火盆烤火,不慎把火盆烧坏了,赔了5张5角的苏维埃票子。
平寨
平寨是施秉县新城区所辖的一个自然村,1934年,红军曾先后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是红六军团,第二次是红第一方面军。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向老百姓买柴米菜蔬时都付了钱。苗族贫农龙老金把家里仅有的两斗大米供应红军,红军按市价付给他7元苏维埃纸币,并叫他等大部队来时,拿去兑换银元。但是,龙老金因珍惜这7元纸币,不肯拿去兑换,就把它留作永久纪念。直到1957年,人民政府征集红军文物时,他才献了出来。
红军用了平寨村口苗族老人告春的柴禾,便用纸包一张‘花花绿绿、画有镰刀锤锤的纸币,’放在柴禾上方树上,纸上还写道:
“叫声老乡对不起,
我们行军事情急,
烧了你家柴火,
柴钱包在纸里。
只因你不在家,
没得你的同意。
将来红遍全国,
再来道歉赔礼。”
后来红军大部队经过时,告春拿条子和纸币去换成铜钱,买了几升米。
红军离境后,有为数不少的苏区币被百姓收藏起来。解放后,县人行分别于1951年8月和1952年1月两次征收苏区币,共计收兑19.75元,面额有5分、1角、2角、5角和1元5种,均随函上交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珍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