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384|回复: 1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新中国邮市史话(五)上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3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8-31 1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五六十年代邮票市场从繁荣走向衰落。

  总之,我国五六十年代的邮票市场总的发展水平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相一致的,因而是健康有序的。在延续了旧有邮票市场体系的基础之上,对邮票市场结构的调整有所突破,即对私营邮商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建立了以国营集邮公司为主体的邮票市场新格局,并且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有理有节,使得建国初期的邮票市场在总体上是稳定的,稳定之中还有所发展。

  1949年至1954年期间的邮票市场是新旧体制共存的格局,邮票市场主体中私营邮商所占的比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无论从经营品种上,还是从业务量上,都比国有集邮台要大得多。这种状况与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商业行业的公私比例也是相吻合的。

  到了5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各行各业中,国营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因为新政权甫建之初,商品物质严重匮乏,国家对几乎所有的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私营商业的货源与销路都被破堵死,越来越无法生存下去,邮票市场的情形也大致相同。国家为了避免或减少城市人口的失业,对所有私营商业及其工作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措施,使私营邮商得以平稳过渡,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在1956年前后,全国几乎所有的私营邮商都销声匿迹了,但是1955年1月国营中国集邮公司的成立又为邮票市场点亮了一盏明灯,使得1955年至1966年这十年间成为新中国邮票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期间,一大批红领巾集邮爱好者加入到集邮大军里来,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集邮事业的中坚力量。

  从整个邮票的发展阶段来看,1949年至1950年期间全国掀起了收集解放区邮票的热潮,民清邮票开始受到冷落;1951年初至1952年,区票热开始降温,人们又开始热衷于收集新中国邮票;1953年至1954年,集邮者开始接触并逐渐喜欢收集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1955年至1959年,自中国集邮公司开业以后,特别是随着国营集邮网点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集邮者人数大量增加,邮票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邮票市场最为繁荣的阶段,同时也是集邮活动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外票热”,现在年纪大一些的集邮者对此恐怕还记忆犹新,一方面受政治气候的影响,收集苏联票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国集邮公司通过交换,使邮票市场上的外票货源充足,价格低廉,因而受到收入水平不高的集邮者的青睐。到了60年代初,国内邮票市场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中苏关系交恶,苏联邮票不再吃香;二是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老百姓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全国集邮者人数急剧减少,邮票市场开始走向萧条,即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低谷”。

  有一个例子或许能够说明问题,1962年8月和9月,邮电部新发行了“梅兰芳舞台艺术”有齿、无齿邮票和一枚面值3元的小型张,当时除一些邮商、收入较高的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集邮者外,广大普通集邮者均无力购买,而大量积压在集邮公司手里。据一些资深集邮者回忆,当时在集邮公司的柜台里,小型张是按面值出售的,然而3元的面值对一个普通的集邮者来说还是太高了,无齿票的售价大约是4.5元左右,更是无人问津。在集邮公司门前的邮票市场上,这些邮票、小型张甚至低于面值出售,仍鲜见有人成交。另据文献记载,当时邮电部门领导曾动员原工商企业家中的集邮者,多购买包括梅兰芳小型张在内的高值邮票。有些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慷慨解囊,几十盒地购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邮票市场是何等不景气。事过境迁,这枚小型张现已成为集邮者梦寐已求的珍品了。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4 05:04 , Processed in 1.077069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