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120|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我所知道的安徽1969年5斤粮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8-8 22: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内容提要:  (由于文件格式问题,本文中提及的图片均无法展示。)
       安徽省1969年版5斤粮票,因语录设计错误而倍受藏友关注。本文依据多年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对5斤粮票的发行历程、票面特点、样本版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力争将该票的真实情况呈现给大家。
关键词:未发行  语录错误  暗记 样本 传言

       江苏省1969年的“红旗版”01斤和02斤;广西自治区1968年的绿色01斤;江西省1968年的黄色2斤以及安徽省1969年的5斤,这四种文革期间发行的语录粮票并称省级粮票中的“四大错票”。多年来,大家在争相收藏这些错版语录票时,对安徽的5斤票总是举棋不定,之所以有这种思想斗争,主要是源于对该票知之甚少。
一、5斤的设计与发行: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安徽1969年版粮票的设计是由粮食部门内部人员完成的,其实该票是当时的省粮棉局委托某印刷厂设计的,局里只是委派某某某同志监督该票的设计与印刷工作。而这个印刷厂估计也是青海1968年版粮票的设计、印刷单位,因为该票与青海的1968年版粮票及其相似。其中02和05斤的是套用青海1968年地方粮票中面额为01和05斤的图案;1斤的图案与青海1968年地方粮票中面额为5斤的一致;3斤的图案与青海1968年地方粮票中面额为1斤的相似;另外,01斤的图案与国票1965年版中面额是5斤的一模一样;10斤的图案是套用军票1967年版中马料票的图案;5斤则是套用军票1967年版中大米票票面右边的图案。由此可见,安徽1969年版这套粮票的图案全部都是舶来品,丝毫没有体现出安徽特色,要是由粮食部门自己的人员来设计,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据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粮棉局1970年5月15日下发的(70)革粮油字第002号“关于发行新版’安徽省地方粮票’的通知”中称,一九六九年增印的“安徽省地方粮票”,其面额分为:拾市斤、五市斤、叁市斤、壹市斤、半市斤、貮市两、壹市两七种,并在文件第一条中明确规定:“安徽省地方粮票”壹市斤、半市斤、二市两、一市两共四种,自一九七0年六月一日起在社会上发行使用。其余面额暂不发行,由有关地区负责妥善保存,听候通知。
      既然文件公开告知1969年版的安徽地方粮票全套是七枚,为何却先只发行面额较小的四枚,难道在该文件下发前已发现5斤的语录设计错误而故意将大面额粮票缓发?事实上,安徽省粮棉局的(70)革粮油字第002号文件之所以规定先期发行四枚小面额票,主要是为了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因新票种需单独捆扎和另立帐表带来的工作负担。从各地都有从样本上撕下的5斤来之事实来看,在该文件下发前,5斤的设计错误尚未被发现。1970年12月19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粮棉局下发(70)革粮油字第161号“关于发行叁市斤、拾市斤’安徽省地方粮票’的通知”,该通知称:为更好地支援工农业生产,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决定自一九七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发行一九六九年印制的叁市斤、拾市斤“安徽省地方粮票”。至此,5斤粮票正式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据老同志回忆,5斤粮票命运的急转直下,源自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在欣赏1969年版样本时,无意中发现5斤背面的最高指示错将毛主席的原话“必须将粮食抓紧、必须将棉花抓紧、必须将布匹抓紧”设计成“一定要将粮食抓紧、一定要将棉花抓紧、一定要将布匹抓紧”。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省局对这样的错误高度重视,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其一,要求各地将样本上的5斤票样全部撕下来上缴;其二,已印制好的5斤实票,全部彻底的烧毁。其三,全面封锁5斤粮票的相关信息,直到1993年粮票作废时,该票才逐渐被大家所关注。至于坊间流传某某某同志因监督不力而受到了严厉处分之事并不属实,该同志当时四十岁不到,一贯表现不错,时任局领导出于关心爱护,并没有深究其相关责任,仍让他安心工作,直至退休。            
    关于5斤粮票上的语录为何被引用错误,可能是设计者将毛主席 1951年5月15日给治淮委员会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句话牢记在心,同时在老百姓的口语中“一定要”比“必须”更有加重语气的意味。所以就很自然的将毛主席1967年9月24日提出的“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理解成“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于是就诞生了这枚著名的错版语录粮票。
二、5斤的几大亮点
      与其他几种错版语录粮票相比,安徽的这枚5斤粮票还有不少内在的闪光点等待大家去重新认知。
其一、是唯一没有再版发行的错版语录粮票。其他省的错版语录粮票,在发现问题后都及时重新改版发行,而安徽的这枚5斤则没有再乔装打扮,粉墨登场。此举不仅巧妙的将5斤从历史中删除,淡化了本次“非常事件”, 而且也体现出了相关领导为保护同志免遭政治迫害的良苦用心。
其二,是唯一没有实票的错版语录粮票。其他省的错版语录粮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实票存世,而安徽的这枚5斤,虽然实票当时已印制好了,但在发现瑕疵后,被全部集中干净彻底地烧毁了,没有一张实票存世。(烧毁比送造纸厂打浆省事、省钱,也更能确保销毁彻底。)
其三、是错误最多、最严重的错版语录粮票。四大错版语录粮票中的错误之处,江西和广西的都是个别汉字设计错误,江苏的也只是桥头堡上的红旗方向设计反了,它们都是只有一处错误,而安徽的5斤则是将三个“必须”错成三个“一定要”,完全改变了原语录的意思,可谓是“罪大恶极”。
其四、是面额最高的错版语录粮票。广西的错票面额是0.1斤;江苏的两枚错票合计面额是0.3斤;江西的错票面额是2斤;这三个地方的错票面额总合计都没有安徽的5斤面额高。
其五、是暗记最多的错版语录粮票。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江苏和广西的错版语录粮票尚未发现有暗记,江西的黄色二斤有一处暗记,而安徽的5斤则在票的正、反面隐蔽之处设计有四处暗记,有兴趣的藏友不妨去仔细寻找一下。
其六、5斤有大小两种票幅。票幅的大小虽然是整版票在裁切中因不同位置而造成的,但对喜欢猎奇的藏友来说,这也算是安徽5斤票的一大特点。该套票中其他面额的粮票虽然也有大小票幅区别,但都没有5斤这枚来的明显。
三、通过样本看5斤
     不知何因,安徽1969年版粮票的样本非常少见,而内含5斤票样的样本,则更是闻所未闻!曾从皖北一藏家处见到一本没有封面的样本,该样本第二页中5斤被撕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其“惨状”虽让人痛心疾首,但领略到了原始样本的风貌,也算是件快慰之事吧。
通常情况下,一套票的样本应该都是同样版式的,可从三位藏友提供的安徽1969版粮票的样本来看,虽然样本的封面是一样的,内芯也都只有四页,但里面的样票张贴却各有千秋,没有一本是完全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样本中都没有看到5斤的蛛丝马迹,因此可以断定,这三种样本都是在纠正5斤错误后,省局重新制发的。
1、皖北没有封面的样本:
2、票证网图库里注明暗记的样本:
3、皖南粮友的藏品:
   皖南这位藏友的样本,内页中第一页的正反面都贴上了样票,第三和第四页却都是空白的,从贴票的风格来看,该样本应该与上图中“注明暗记的样本”属于同一版本,之所以贴票顺序不同,可能是工作人员在贴票样时的随意“创新”之举。
4、河北齐兴明的藏品:
  齐兴明老师的这本样本,内页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页都是空白的,所有六枚样票都挤在第一页上,虽然直观,却少了美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不得而知。
四、关于5斤的几种传言:
  对于安徽的这枚5斤粮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当藏友间一有这枚5斤粮票交流时,各种传言即甚嚣尘上,什么发现5斤实票啦、什么5斤有假票啦、什么5斤的量很大啦等等,说的头头是道,搅得人心惶惶。好在谣言止于智者。大家对这类传言好像并不在乎,因为5斤的实票,至今没有人见到;5斤的假票,也没听说那位拥有;至于量大,这就更是个模糊的说辞了。
     有道是:因为喜爱,所以关注!有人对安徽的5斤有这样或那样的传言,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该票的喜爱却又对其知之甚少,所以就将心中的疑虑表达出来。其实,安徽的5斤没有实票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有假票的传言应该是空穴来风,因为该票中隐藏的四处防伪暗记可以让假票即刻遁迹,造假这枚票是要承担风险的。该票的存世量到底有多少枚,估计没有一个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不过与其他几种错版语录粮票相比,它的存量可能还略逊一筹。
       其一、安徽的5斤损耗严重。当年省局要求各地将样本中的5斤悉数撕下上缴时,仅合肥市就撕下上缴了42枚,由此可以想象出全省有多少枚5斤被惨遭蹂躏。就是部分藏友现在拥有的5斤,其中不少大概也都如图这样,在票的边缘上还残留着样本的“血肉”,品相难至完美。
       其二、其他几种错版语录粮票从发行使用到回收,都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沉淀,在收藏界也是较均匀的分散在各地藏家手中。而安徽的5斤,则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被集中收缴,直到1993年粮票取消时才有零散的流向市场。二十余年的岁月更替,频繁的人事更迭,当年收缴上来的5斤还能遗留下多少?相比其他错版语录粮票现在很少看到交流,安徽的5斤只不过是露面次数较多罢了,而这,正是5斤走向市场沉淀的必由之路,大家据此产生该票有量流出的错觉,情有可原。
      其三、安徽的5斤才进入收藏界时,因为卖家和买家对其身世都不甚了解,其真实价值被长期低估,市价始终在几十元到百余元间徘徊,直到2008年杜成平在其“中国粮票论坛”上成功拍卖出一枚,该票才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当时该票被拍到1500多元。现今,该票的价位基本维持3000-4000元之间,这在各种票样都飞涨的大环境下,体现出市场正在逐步认可它的收藏价值。
      1976年11月27日,安徽省粮食局通知,1969年版粮票和1963、1965年版等粮票于1977年元月31日前清理收回,过期作废。也既说是从1977年开始,官方就不再关注这枚5斤粮票的命运了,该票今后何去何从,无人知晓,也无人能驾驭,主宰它命运的只有收藏市场。相信只要大家都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来对待它,安徽的69年错版5斤一定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未来的它,也一定会成为票证家族中倍受大家关注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新中国省级粮票目录》2009年8月第一版,P76、P97、P111、P139.
2.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粮棉局文件(70)革粮油字第002号“关于发行新版安徽省地方粮票的通知”。
3.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粮棉局文件(70)革粮油字第161号“关于发行叁市斤、拾市斤安徽省地方粮票的通知”。
4.    《合肥市志 贸易卷  粮食篇》(1949-1985)初稿  第34页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5 23:59 , Processed in 1.093725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