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185|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中国近现代印刷字体的创设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8-8 2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在上海先后成立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不但为近代印刷术在中 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也为近代印刷汉文字体的创设和铜模制作奠定了基础。到本世纪三十年 代,使用的印刷字体,除了宋体和楷体外,又增加了仿宋体和黑体。但是后两种字体,没有在报纸和书刊上普遍使用,如1936年出版的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从正文到标题 ,用的只有一种老宋字体。
  1.五十年代字体的整理,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在五十年代初,出版总署和以后的文化部对印刷用字的规范都极为重视,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通知推进印刷用字的改革。
  五十年代初,当时还没有条件组织力量对文字进行改革,创设新字体,只是对已有的字体加以整理,拾遗补缺,以应急当时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
  1955年5月1日,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汉字简化草案》,之后,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和印刷厂,试用简化汉字。1956 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从此结束了汉字字数太多,笔画繁杂,同音异 体字混乱使用的不规范局面,也为创设新的印刷字体,更换新字模创造了条件。
  为配合《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字模厂和印刷厂迅速更换了字模,印刷用字以新面貌与社 会见面。
  到六十年代初,在出版物中常用的印刷字体有以下4种:
  楷体,也称真书,是汉字流传历史最久的书写体,它博采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精华妙笔,撇捺舒展,工整潇洒,端庄大方,适合于排印小学课本及儿童读物。
  宋体,横细竖粗,刚柔兼济,遒劲挺拔,端庄稳重,既便于刻版又适宜阅读,自明朝以来一直是图书刻版印刷的首选字体。
  仿宋体,1916年杭州金石书法家丁辅之兄弟亲自仿写刻制的字体。1921年丁氏兄弟与中华书局合作正式推同"聚珍仿宋体"。该字体既有宋体风貌,又兼楷体韵味,明快秀丽,排印古籍,与宋体和楷体都能协调塔配。
  黑体,本世纪三十年代摹仿日本汉字的一种印刷字体,它浓重醒目,多用于排印标题。
  2.创写新的印刷字体
  印刷字体是印刷品给读者直观的第一印象。"文若其人","字若其体",什么样的文章内容,选用什么样的印刷字体来加以烘托,历来是出版印刷工作者刻意追求的。但是在印刷字模的生产还处于手工作坊式条件时,不要说创设新的印刷字体,就连一支专门从事印刷字体 创设的队伍也难以形成。
  在出版老前辈胡愈之的倡导下,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于1960年成立了印刷字体研究室,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书法、美术工作者及老刻字工人为骨干的字体研究创设队伍。
  五十年代字模厂经过公私合营及并厂以后,工厂稍具规模,相继组建起字体创写队伍,一方 面对原有的字体、字模进行整理,一方面结合推广简化汉字,制做新字模供应印刷厂。经过几年努力,文化部于1960年10月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出版部门发文,《请组织有关部 门改进和创写新的印刷字体》。鉴于当时的条件,该文提出了"整旧创新并举,以整旧为主"的 字体设计方案。
  字体同书法一样,是中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体字流传几百年长盛不衰,并传至朝鲜、日本;楷体中神妙佳品更是不胜枚举。长期积累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既是整旧的对象,也是创新的基础。
  从1961年到1963年,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设计室和上海字模厂,设计出了用于《辞海》正文的宋一体和词目的黑一体两副字稿,共有17118只字头。宋一体的特点是字体秀丽、清新、简化字与繁体字的风格保持一致。为了配合《汉语大字典》的出版,上海字模一厂又重新设计宋一体单用字约60000只字头。这是中国近代采用铸造活字以来,历史上最齐全的一套汉字字模。
  1964年又设计了适合排印《毛泽东选集》横排本正文的宋二体9240个字头。这副字在1978年上海科学大会上荣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宋一体字体秀丽,笔画匀称;宋二体笔势挺拔,有木刻韵味,不仅适用于各种书刊排版,还用于制做照相排字的字版,受到海外侨胞 的欢迎。
北京新华字模厂于1961年设计出61-1宋体,用以排印《毛泽东选集》竖排本。1964年又设计出清秀、典雅的64-1宋体,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与读者见面。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甘肃日报社的牟紫东陆续设计出几种新的字体,六十年代开始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应用,受到新闻界和读者的欢迎,称这种字体为"牟体"。
  为配合推广简化汉字的需要,1964年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简化字总表》,该表收录了一般通用汉字8000字左右,要求出版印刷部门"尽可能置备简化字的字模或铅字,在报刊图书中尽量使用已经推行的简化字。"为了使汉字印刷体的字形笔画结构力求与书写楷体一致,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就印刷通用汉字范围内的字形加以整理,确定每一个字的一定笔画结构和笔数,以便用作统一印刷用字的字形范本。
  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又联合发布通知,颁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此表收录了印刷通用宋体字6196个。
  六十年代中期,正当字体的研究和创写开始出现繁荣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这 场浩劫中,上海印刷研究所的字体研究室被解散,几家字模厂的字体创写工作也处于停顿状态 。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上海印刷研究所又恢复了字体研究室,使中断了10多年的字体研究工作,又出现了生机。
  1980年,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受国家出版局的委托,着手组织和复兴这项事关提高出版物印刷质量的基础工作,多次邀请北京新华字模厂、上海字模厂、上海印刷研究所及文字六厂五厂的有关人员,共同商讨创写印刷新字体,增加字模新品种的问题。同时还制订了《关于设计印刷新字体五年规划(1981~1985)》。1981年,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向"一所三厂"字体设计人员和社会上的书法美术工作者发出了创写印刷新字体的倡议。1982年12月,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北京市新闻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了印刷新字体展评会,广泛听取书法家及新闻、出版、印刷等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参加展出的字体有宋体、仿宋体、正楷、隶书、篆体、魏碑体、美术体、斜体、硬笔体及黑体等 10余个品种。展出的除了汉字以外,还有朝鲜文、藏文、蒙古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以及汉语拼音字母、拉丁字母等各种字稿。其中上海印刷研究所44副,上海字模厂32副,文字六癜五厂 13副,北京新华字模厂17副,书法界2副,共计108副字稿。在这次展评会上同时还陈列了中国自宋、元、明、清以来的刻本及近代活字印刷字体样品等珍贵文物史料,供大家参考借鉴。这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展出字体品种最多的一次印刷字体的盛会。春华秋实,20多年来,国家在印刷字体创写上的倡导和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展评会精神的鼓励之下,经过两年的创写,1984年4月,还是举办展评会的几家单位,在北京又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印刷新字体评选会》。这次评选会的目的是从参展的140余副字稿中,评选出优秀字稿作品,进行表扬与奖励,然后组织生产字模和字版。经过专家的 评选,获奖作品如表23-1。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字字体创设以外,字体工作者还为少数民族文字如朝鲜文、彝文、藏文、蒙古文以及新老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等创设出新的黑体和白体印刷字 体。
  1987年8月,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同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在拉萨联合召开藏文印刷新字体评选会,评出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
  为了满足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还修整设计了不少外文字体,主要有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阿尔巴尼亚文、越南文、希腊文、阿拉伯文、印地文、缅甸文等字体。
  自八十年代以来,供报纸、书刊排版使用的字体达30多种,加上各种变形字体,可有100多种的变化,基本上改变了书报刊排版字体变化少,版面单调的状况。
  当历史的车轮滚进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场席卷全球的计算机浪潮越过太平洋,涌动到中国的 大地上。它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加快了社会进步的节奏,计算机(电脑)走出了科研院所,渗透到国防、工业、商业、金融、科技、文化乃至人们的家庭生活之中。当然,计算机的浪潮也 冲击到印刷领域,使中国的印刷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说是一场革命。首先,人们使用计算机对字稿进行资讯处理,数字存贮,免去了制造字模的繁重的工作,利用计算机处理速度快,字库容量大的特点,为字体创设,扩大字体品种,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其次,排版人员利用计算机(电脑)排版,彻底告别了已经沿用了近200年的活字排版的"铅与火"的时代,使文字排版旧貌换了新颜。
  但是,计算机汉字资讯处理,在给印刷工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字体工作带来难题。由于计算机建立字库远比制做字模便捷得多,有些不熟悉字体设计的人员也为计算机建立字库,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高潮中,难免鱼龙混杂,因而出现了计算机输出的印刷字体不一,字形混乱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及中国 印刷物资公司于1990年7月12日至14日联合召开了"关于加强汉字印刷字体管理问题座谈会"。
  会议认为: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汉文字,产生了多种优美的汉字印刷字体。联合国文件的五种文本中,总是中文的最薄,显示出在现代资讯处理中汉字的优越性。我们必须继承祖先光辉的文字遗产,并把它发扬光大"。
  会议建议:
  (1)把现有的为数不多有经验的、水平较高的字体工作者组织起来,分工合作。
  (2)把字体工作者和计算机工作者结合起来。在汉字数字化过程中,把字形笔形修整的更规范化和艺术化。
  (3)印刷字体不是工艺品,而是印刷生产资料,因此应尽快解决字体的专利注册问题,建议开设字体课程,培养字体创作人员。
  (4)汉字起源于中国,使用汉字的大多数人民在大陆,大陆代表着汉字文化,应为汉文字的规范化、为汉文字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建议与台湾、香港、新加坡进行一次汉字字 体的交流。
  (5)汉字字体原型应视为我们无价的国宝,既要鼓励国人创作新汉字字体,同时规定 出国家管理办法。
  1991年8月26日全国印刷字体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该委员会是新闻出版署领导下负责全国印刷字体整理、创新、审定、保护、应用推广的工作机构。由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方面人士组成。
  1991年8月28日,全国计算机与资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资讯交换用汉字128×128、256×256点阵(宋、仿、楷、黑)字模集,数据集"国家标准审定会,通过了审定。
  全国印刷字体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汉字印刷新字体评选会议",共徵集印刷字体设计稿95副,字体品种有宋体、楷体、隶书体、美术体等。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布《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要求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使用《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
  3.字模的生产
  四十年代末全国有大、中、小字模厂几十家,从业人员260多人,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北京。其中稍具规模的有上海华丰铸字字模厂(开设于1915年),上海华文铸字字模厂(开设于1938年) 。在北方有北京公记铜模铅字局(开设于1937年),北京华洋铜模铅字局(开设于1938年)等。这些工厂设备都比较简陋,日产量仅几十只铜模,字体只有老宋体一种,且各个厂家的字体规格也不统一。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上海有22家小型字模厂与上海华丰厂合并,改名为上海字模一厂。另外还有14家小型字模厂并入上海华文厂,取名为上海字模二厂。1968年,该厂内迁至湖北省均县,命名为文字六癜五厂。1955年成立北京新华字模制造所。1956年公私合营时,北京公记铜模铅字局与其他小型厂合并,命名为北京市印刷材料厂。1960年上述一厂、一所实行合并,改名为北京新华字模厂。
  汉字字数多不仅给字体的创设平添了难度,也给字模生产增加了工作量。五十年代以前字模 生产工艺基本上是沿用三十年代的方法,先在铅坯上刻出铅字,经电镀,用手工镶模。这种落 后的手工生产方式,产量低,质量差,无法满足印刷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至1958年从日本陆续引进30台字模雕刻机,并请日本专家到北京新华字模厂进行指导。机刻工艺是用字稿通过照相制版,先制做字模版,然后在雕刻机上按照字模版的字形,雕刻制做字模。新工艺工序少、效率高、质量好,从此字模生产走向了机械化。
  1964年,上海和丰涌铸字机厂试制成功字模雕刻机,并于次年批量生产,为中国字模生产机械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上海字模一厂经过几年的试验改进,于1965年研制成功阔边活芯字模 (习称小片模)使字模生产工序从原来的72道,减少到16道,用料节省了三分之二。1968年,上海字模一厂同上海印刷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用雕刻钢字冲压铜模的方法,这比雕刻字模和 电镀字模生产速度更快。
  到七十年代末,三家字模厂共有设备463台,职工1084人,字模年产量达3457万只,基本上 满足了印刷厂对字模的需求。1984年中国生产的字模有镶条模、机刻模、小片模多种规格型号,包括各种字体的汉字字模达100多种。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4-5-17 14:20 , Processed in 1.079143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