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人间天堂九寨沟 ——2001年九寨沟县兑粮券赏析 这些年,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旅游热,九寨沟恐怕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人间美景。其实,九寨沟所在的九寨沟县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 对于 粮票收藏的广大藏友而言,2001九寨沟县兑粮券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东东,远比黄龙、九寨沟更珍贵一些,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九寨沟县的来历。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 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 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说明在2000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到 汉王朝的版图。 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 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 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 隋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城垣毁于清初“帕纳皇帝”之乱,雍正三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筑成。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骊道及各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不为人知。 1966年大队人马开进 九寨沟,开始砍伐森林, 九寨风光面临毁灭的危险。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 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1990年进沟旅游人数突破15万,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游客逾7000人。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全委会第16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8年6月更名为九寨沟县,县城置 永乐镇。 这套兑粮券是九寨沟县成立不久发行的,一套两枚,分为壹佰市斤和贰佰市斤,也是目前九寨沟县唯一发现的票证。壹佰市斤主图选取的是九寨沟的枫树,贰佰市斤主图选取的是九寨沟的椴树。一红一黄,将九寨沟的娇娆艳丽跃然纸上。 背面是以粮食换森林,恢复植被标语,下面有使用说明。分别是:1.本券只限于九寨沟县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试点工程指定供应点领取粮食。2.本券领取粮食比例标准为标一大米40.5%、中等小麦36%、中等玉米23.5%。3.本券不准出售、转让、串取现金和换购其他物品,遗失不补,过期作废。4.本券背面必须加盖项目建设单位、乡(镇)政府的公章,方可有效。 这套兑粮券的发行单位既不是粮票常见的粮食局、革委会、商业局,而是财政局,讲清楚了以粮代赈的性质,属于“大粮票”范畴,似乎应该叫九寨沟县以粮代赈券更为合适。 这套兑粮券领取粮食按照比例而不是按照公斤,并且比例有零有整,令人忍俊不禁。中等小麦和中等玉米的称谓,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套兑换券大小等于第五版 人民币一角 纸币,厚度要略厚,印刷比较精美,设计考究。 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在九寨沟尽情游玩之际,不知道想过没有,为了保护脚下的青山绿水,当地藏族同胞们放弃耕作和放牧作为代价,国家为了保护当地人民的切身利益,专门发行了这套兑粮券,以此来保护九寨沟。 因此,面对九寨沟的美景,所有的游人都有义务保护九寨沟的一草一木,让青山绿水永远长流,这套兑粮券对于保护九寨沟真的是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宣传作用,也给广大藏友增添了九寨沟县唯一的票证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