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本报记者 赵语涵 通讯员 郑秋颖 毛主席画像、毛主席像章、毛主席石膏像……这些曾经流行,如今在百姓家里不再常见的红色文化物件,是怀柔农民张建利的心头好。痴迷“红色收藏”近30年,如今,张建利的家里成了一座小型红色文化博物馆,时不时有村民到他家参观。 集毛主席像章两万余枚 张建利家住杨宋镇梭草村。谈起自己对“红色收藏”的热衷,老张说,自己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流行贴毛主席画像、戴毛主席像章,很多物件也都刻着毛主席像。“后来,我发现这些物件在百姓家中越来越少了,我觉得不能让它消失,于是就开始了收集。” 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所有与毛主席相关的物件都成了老张的心头好。从毛主席画像、石膏像,到旧机器上的主席像铁牌、妇女手工缝制的主席像绣品,老张统统“拿下”。特别是毛主席像章,张建利格外钟爱。在他家中,记者看到有两个长1.2米、宽0.8米的镜框,里面镶满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像章各式各样,包括金、银、铁、铅、瓷、树脂、石膏、石头等各种材质。“这还只是九牛一毛。”老张笑着告诉记者,光毛主席像章,自己已经收藏了2万余枚。 为收藏走遍全国各地 起先是在怀柔“淘宝”,而后,随着收藏热情逐步高涨,张建利走遍了全国各地,搜集红色文化物件。 “陕西、江西、云南等地都有我淘回来的宝贝。”张建利拿起一个刻有毛主席头像的竹制笔筒说,这是他在云南淘到的“战利品”。“有时为了拿到一件东西,没少跟人家软磨硬泡。”那一次,老张本来是去云南旅游的,当他在当地一户农家院里看到这个笔筒后,立马动了心思想要收藏回家。“起初那户人家不想给我,我索性放弃了行程,硬着头皮软磨硬泡了7天,才终于劝动那家人,把笔筒让给了我。”如今说起来,老张仍是一脸兴奋。 希望留住红色文化 痴迷“红色收藏”近30年,老张的藏品越来越多,除了2万余枚毛主席像章,还包括画像、海报、水壶、钟表、葫芦、刺绣等形形色色的物品。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有些东西并不值钱,可在张建利眼中,只要与毛主席有关、只要与革命历史有关的物件,都价值连城,因为他更看重的是物件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 “拿毛主席像章来说,大体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你能发现这些像章上的人物姿势和花样都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当时制作这些像章时的历史背景不一样。”老张说,“我收藏的不光是这些老物件,还有隐藏在背后的那段历史和文化。” 未来,老张盼望办个红色藏品展览,“特别希望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看看这些当初的老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