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641|回复: 1
收起左侧

永平元宝 移范也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2-22 2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永平元宝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间(911—915年)铸行,因存世极少,位列我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此枚移范、广锈的“永平元宝”(见图)直径19.5毫米,穿径5.5毫米,现重2.8克。是笔者淘宝时,从一堆烂钱中觅得的。当时所见,一眼引起我注意的,是其几乎占了钱面大半的黄褐锈色,之后把玩,细细端详,觉得其锈色也是美的。
  据《中国古钱大集》①对此钱介绍,其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王建永平年间(911年——915年)所铸,钱文隶书,顺时针(上右下左)旋读,文字粗浑、漫晦,铸工较粗率。此币正合以上特点,且有移范的痕迹,穿上“永”字右部末笔一捺尾部因移范而变粗;穿右“平”字,起笔一横因移范而变双横;穿下“元”字,虽有锈色覆盖,但细观其第二笔一横及末笔均有移范的痕迹;穿左“宝”字,因移范、加上锈色覆盖,则显漫患不清,大致能辨出其“宝”字的形状。
  《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②表述此钱时指出,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在永平元年铸造“永平元宝”。其钱形体仿造开元钱,但制作不精。钱文以隶书书之,“永平”二字已接近真书,“平”字中竖粗长。钱经约2.3厘米,重3克左右。钱文由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钱背平滑无文,中孔之上或许有仰月。王建所铸五种年号钱中,“永平元宝”流传于世最为罕见。此枚移范的“永平元宝”,“永平”二字虽以隶书书之,“永平”二字也已接近真书,虽已移范仍可见“平”字中竖粗长,重2.8克;加之,其包浆老道,锈色入骨,可见其珍。
  有意思的是前蜀高祖王建(847—918年)目不识丁,一说是河南项城人,一说是河南舞阳人,少年时为乡间无赖,以偷窃贩盐为生,人称“賊王八”;唐朝末年在蔡州(今河南汝阳)忠武军当兵,黄巢起义攻陷长安,唐僖宗出奔四川,其被监军收为养子,被僖宗皇帝任为神策军宿卫,僖宗出奔,他抱玉玺跟随,途中让僖宗枕其膝就寝;因其勤王翼卫有功,永德元年升为永平军节度使,“永平军”即含永远平乱之意,以后所铸“永平元宝”,钱文“永平”似由此出。朱温篡唐后,907年其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史称前蜀,称帝后,他利用川蜀富饶,模仿刘备闭关养民,以图日后举兵,并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一时使民生得以养息,蜀地得以安宁;由于当时中原战乱到蜀避难的文人学士较多,其自己好与文人交流,任用唐朝诗人韦庄为相,前蜀的经济文化一度比较发达;而其后期则出现了逆转,铸行于前蜀高祖晚年时期的“永平元宝”,似为明证。
  徐锐先生在《古钱币的收藏与辨伪》③一文中,指出收藏古钱币要解除有残缺的古钱币就没有投资收藏价值的顾虑。收藏古钱币当然是品相越好越值钱。不过,有些古钱币因年深日久,已缺廓少边,有的甚至还少了一角。这种古钱,若是罕见的,收藏价值同样很高。如传世仅见两品的“大齐通宝”其中之一也缺了左上角,俗称“缺角大齐”,这些残缺的古钱都是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笔者对此观点认同,在淘宝时,凡遇有珍稀的、残缺的古钱币,从不放过,尤其是遇到古钱五十名珍的品种,则暗暗惊喜。这些残缺的珍稀的古钱币,其沧桑感、其缺憾美与其价值共存。如果遇到,往往是捡漏的机会。此枚移范的“永平元宝”被我收入囊中,就是一次“捡漏”。为什么?因为“永平元宝”是王建改元永平后所铸的第一个年号钱,也是前蜀最早的铜铸币,其铸期短、铸量少,极为罕见,位列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其定位至今没有改变;时下,此枚移范的“永平元宝”,似属仅见,自显其珍贵。
  我国古钱币在铸制过程中,除晚清时有机制的外,皆为手工铸制,出现“移范”不是个别的;移范铸出的钱币,当时就判为废品,不予流通,或回炉、或弃之。此枚移范而出的“永平元宝”,当属弃之的废品。不过,其能留存至今,也是幸事。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长期动荡时期,战火连年,十分混乱,铸钱庞杂,种类较多,史书上关于铸币多无记载,而遗存的古钱,却保留了当时的各种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永平元宝”称“元宝”如此薄小,证明其时是一种虚值钱币,是当时“通货膨胀”的一种印证。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11:43 , Processed in 1.077000 second(s), 22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