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653|回复: 0
收起左侧

如何为书画做手术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8-16 2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针对书画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
  《装潢志》言:“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一一加意调护。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尘污,至水净而止。”
  技术操作

  干洗
  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
  水洗
  积尘的画心色暗气沉,或遭水浸形成水渍痕,使用40℃~50℃温热水闷浸或漂洗去污,可除去大部分水渍痕,水温愈高洗涤效果愈好,但超过80℃的水温会破坏纸纤维并损及颜料。水洗之前备两张素净保护纸覆盖于画心上下,若能以网架夹紧可增加漂洗的安全性与方便性。
  目的要求
  “画复鲜明,色亦不落”为淋洗要旨。去除非书画表层及形象层之外的各种有害物质(其中画面的石青、石绿、花青、洋红等重彩不宜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清洗去污时尤要注意),尽可能不损害纸张绢素的机体、质地及应有的古旧气色,尽可能保留书画表面由于多年形成的“包浆”。基本原则:先水后剂,先土后洋。
  
  揭去画心背面的背纸与托纸。这道工序是整个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共识,“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这样的告诫屡见不鲜,不少古书画作品正是因为“揭”之不当而断送了性命。《装潢志》言:“书画性命,全关于揭。绢尚可为,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芒微渺间,有临渊覆冰之危。一得奏功,便胜淝水之捷。”
  技术操作

  揭 | 摩 | 搓

  两种衬垫方式
  对于残损以及质地糟朽、松散的纸本画心,一般是将其正面飞茬及颜色固定后,以清水闷润,还需贴附上略大于画心的新闻纸,刷平排实,然后反置于裱案上待揭。
  对于绢本及丝、绵质地画心,现在还运用另一种衬垫方式,即张彦远所描述的“水油纸衬垫法”,“补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隙缝,端其经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
  选用怎样的材料进行衬垫,既要视材料本身的性能(如拉力、粘性等),还需仔细考察画心质地的糟朽度、破损的严重性以及色彩是否易脱落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严格的判断与选择,上述两种方法均是如此,而精湛的排、刷等装裱技艺则是这些方法得以实现的关键。
  目的要求
  “揭”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损伤原作形象、画意的基础上,干净地揭去旧纸。其中,对于托纸的揭去尤要当心,一些破损严重的古书画,则尽量不要揭掉原托心纸,正如米芾所言“若古纸去其半,损字精神,一如摹书。”在“揭”之前,对画心的质地、色彩及破损程度一定要作充分的研究,分析是否是必须“揭”才能进一步修复,不是破损非常严重的作品最好不要揭裱,虽然传统书画材料及粘合剂使修复具备了可逆性,但揭一次便损伤一次作品,一定慎之又慎。
  
  即选择适当的材料巧补破损及残缺的书画物质层。
  《装潢志》言:“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纸绢质料一同者。色不相当,尚可染配。绢之粗细,纸之厚薄,稍不相侔,视则两异。故虽有补天之神,必先炼五色之石。绢须丝缕相对,纸必补处莫分。”
  技术操作

  配备补料
  根据画心质地来选配粘补材料,“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质地宁薄勿厚”,这是选配的准则。而且尽量求得补料在质(质地)、纹(帘纹、丝纹)、光(包浆)、色(颜色)四个方面的一致。对补料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使所修补书画完美无缺,更为重要的是要着眼于补料与原材质的相互兼容性,更加利于所修补书画的保存与延寿。配备补料绝不能将画心自身的空余处裁切下来当做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实则是对画心的严重破坏,绝对不可取。
  补残缺
  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刮磨口细补法(亦称“零补”,“贴补”)、整托补心法、斩补法(亦称“镶补”,日本多采用此法,国内修复界基本不用此法),采用哪种粘补方法,主要是根据画心的残破程度,以及不同的质地来决定,并立足于不伤绢素,有益延存的角度。
  目的要求
  画心经过淋洗揭托之后,断裂破洞缺损之处都暴露无遗,补上相似材质、相似光泽、色泽的材料,不仅能够书画材质层厚薄一致,利于长期保存,不致断裂,也为下一步在残缺处“全补”形象层提供基础。好的补料和技术要求达到肉眼不能辨别的程度(在刮磨口时一定不能损害原画意,尽量减少对原物质层的破坏)。
  

  包括“全色”与“补笔”。
  《装潢志》言:“古画有残缺处,用旧墨,不妨以笔全之,须乞高手施灵。友人郑千里,向为余全赵千里《芳林春晓图》,即天水复生,亦不能自辨。全非其人,为患不浅,慎之!慎之!”古旧书画经过以上工序后,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健康的机体,而“全补”则是想进一步恢复画面的完整性,在神采与气息上与古人共呼吸。
  技术操作

  上胶矾
  经过托补、贴折条后的古书画,须先以清水或淡胶矾水将画心闷平,挣于壁上,干后方能全补。对于胶矾水多少为度,既能承托住颜色,利于行笔,不会“漏矾”,又能不伤书画底子,则是因画、因时、因人而异,很难有固定模式,只有以积累的丰富经验来应付各种变幻的情况。
  全补
  这是技艺难度极高的一道工序,它除了对自身质量有具体的要求外,也是对所配补料、染色、刮磨口子、粘补等各道工序的综合检验,是修复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且要求修复者具备一定的书画基本功。但设色、运笔与画家那种纵横挥毫、随意发挥的情况又不同,“全色”要掌握好点、勾、染、波进等几种方法,“补笔”则根据原书画之意灵活添补。
  目的要求
  一般先全色,后补笔,全色最高水平为“四面光”,补笔是将失去的画意重新添接上,总的要求则是尽可能达到“天衣无缝”。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06:15 , Processed in 1.077055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