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293|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百炼功纯 独辟蹊径——《中国潮汕侨批史》读后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5-5 1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百炼功纯 独辟蹊径——《中国潮汕侨批史》读后 来源:中国集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大多数集邮者来说,侨批是比较陌生的领域,我也只是听说过“侨批”这个词而已,不知其就里。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蔡少明——《中国潮汕侨批史》的作者,他对侨批的解读使我对侨批感到浓厚的兴趣,看到我对侨批的求知欲望,蔡先生赠送我一本他的著作《中国潮汕侨批史》。

《中国潮汕侨批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常增书、刘佳维分别作序,常增书题写书名。全书十余万字,插图近千幅。共分为九章:潮属侨批信局;侨批局的回批;抗战时期的华侨银信;侨批信封的邮政日戳;侨批专用邮戳的种类;侨批结汇印章的沿革;特殊暗批的操作方式;侨批封上的印记探源;通过异地转寄的侨批。该书以潮汕侨批史为主线,对侨批邮件的收寄组织——侨批信局的设置、作业方法、接收方式、网络覆盖等做了详尽的阐述;对侨批信封、侨批票据、侨批回批、侨批暗批等侨批邮品的形式和内涵进行了展示论证;对侨批邮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不同时期加盖于侨批邮品上的邮政日戳、侨批邮件专用的侨批邮戳、银行结汇印记以及批局加盖于侨批封上的各类不同内容形式的专用印章进行了梳理考证。

侨批是一个很奇特的产物,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基本特征是“银信合封”(信汇合一)。它是潮汕华侨史上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事物。在金融邮递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银信合一”的特殊形式使侨批在近现代中国华侨史上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的特殊纽带。侨批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及海南等地,因闽南话把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称作“侨批”。它产生于中国现代邮政诞生之前,存在和成长于中国现代邮政发展期间,历经100多年,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侨批史印证着华侨史,它记录着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创业的历史进程,记录了海外华人与故乡亲人的情缘关系,记录了民间信局与各国邮政特殊的历史联系。它是民间信局的一种形式,又与现代邮政交织、融通在一起,它是我国华侨史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因此也是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以其特殊的文化特性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虽然本书名称为《中国潮汕侨批史》,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中国侨批史”。

作为对侨批领域完全陌生的“局外人”,我曾担心看不懂这部书,实际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作者以其清晰的思路,简洁、朴素的语言以及顺畅的逻辑关系,将读者带入对侨批的论述,使我很快就读懂了侨批。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我认为与作者本人的功底和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蔡先生集邮历史有50余年,前40年专注于传统集邮,就已成绩斐然,邮集《中国普票》一路披荆斩棘,直至摘得亚洲国际邮展大镀金奖。年过半百又迷恋起邮政史研究,而且是侨批史,应该说这种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文化浓郁在潮汕的空气中,潮汕侨批史在我国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我相信,即使之前蔡先生没有专门研究侨批,对侨批也不会陌生,而只是一时“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已,一旦他发现了这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便如鱼得水,深解其意。再加上蔡先生几十年传统集邮的底蕴,尽管研究侨批史不过十年,却成效显著,专著《中国潮汕侨批史》应运而生顺理成章,正所谓“百炼功纯始自然”。

《中国潮汕侨批史》是一部好书,它既为当代集邮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又为集邮爱好者开辟新的邮学研究空间打开了思路,蔡先生从侨批的“邮史”上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提醒我们,对侨批的研究范围还有更广大的空间,比如侨批的书信文化,可能如同无数根连绵不断的线,蕴含着海外游子与故乡家人魂萦梦牵的感人故事,这些都需要人去开发。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08:47 , Processed in 1.123747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