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426|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会长唐永昆的支前老票据再现军民情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8-5 12: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4月20日晚至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规模巨大、史无前例的渡江战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一切为了支援大军渡江作战,一切为了夺取渡江战役胜利”的口号鼓舞下,江淮、皖西、苏北、豫皖苏和山东等解放区的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长达5个多月的规模空前的支前运动:筹集粮草,成立担架队、挑子队运军需物资,组织民工完成掘渠翻坝、修桥筑路、架设电话等大量公差劳务。而我省著名票证收藏家唐永昆先生最近收藏的一批700多张的渡江战役支前老票据,更是首次再现当年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
全省数量最多的支前票据收藏
“这几本渡江战役支前老票据,加起来有700多张,分为借条、收条、证明等多种。这么多数量、种类的老票据收藏,在全省应该是首次的,在全国也不多见。” 当全国纸制品收藏联盟安徽活动中心主任、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票证门券专业委员会会长唐永昆先生给我们翻看他最近收藏到的这些“宝贝”时,一脸的自豪和欣喜。
而说起如何收集到这么多的支前老票据时,唐永昆也认为充满了传奇和“喜剧”色彩,“我是四次才收集到了这么多支前老票证。”
据唐永昆介绍,2014年9月份,北京一位好友来电说芜湖一位朋友有一些大军渡江期间的票证想转让,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于是他当即专程去了趟芜湖,辗转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从箱底找出大约200多张让他欣赏。“说实话,一开始我差点和这些票证失之交臂。因为虽然收藏票证二十多年了,但我一直对正规印刷的票证比较有兴趣,老人的这些票证大都是手写的单据,虽然纸张等都是当时的,但总感觉这些东西没有正规发行的票证漂亮,所以我并没有显示出有多大兴趣。”唐永昆说他一开始只是随便拍了些照片即返回。不过回来以后心中一直不踏实,感觉这些票据与他是有缘分的,又通过查阅资料,才发现这些票据很具有历史价值。于是他又专程去了芜湖几趟,通过协商价格等,终于将这些单据全部带回。
拥有这些宝贝后,唐永昆数次去了总前委旧址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及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鉴定,在得知确有价值后经大连的收藏家王安林老师指点,他将这些票据一一制作成标准贴片,让这些富含丰富历史信息的票据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藏集中。欣赏这一张张票据如同和历史对话,更加激发了他对这些票据的研究热情。为此,他特地买了本1958年的安徽分县图,想从中找到票据上出现的地名。
在这些票据中,有几张原来就是按贴片的模式制作的,边款还有安庆那位制作者的姓名。但他一直寻找未果。不想在今年三月份的芜湖春季纸制品收藏交流会,他竟然意外见到了一直寻觅未果的制作者。那位收藏者说他安庆的家里还有一些。于是,他们相约到安庆。
到安庆后,唐永昆把先前从芜湖购入的藏品拍了部分照片带给他看,老人看到那熟悉的东西,很激动,说,现在这些票据又都集中在你的手上,真是缘分啊。随后他将其所有与渡江支前有关的票据全部找出来,以较合理的价格转让给了唐永昆。
“随后,获悉我在收集研究渡江战役期间的票证,早先从他手上买来收藏的另一位安庆老人,委托他人将手上的相关票据悉数又转让给了我,使我所收藏的渡江支前票据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我从网上购买的一批,我收集的票据总数已有700多张。”
票据上的故事
有了这些“宝贝”之后,唐永昆开始对它们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这些老票证,还真发现了不少背后的故事呢。”
据唐永昆介绍,战时环境特殊,物资缺乏,各种票据的用纸很随意,不规范。开具收条或借据的人,文化水平不等,字体各异。各式各样的公章很有时代特色,不仅反映出各界政府机构的健全和存在时间的短暂,同时也从侧面佐证了各种收据的时间范围;各种票据上的地点标注,从中可以了解到各地柴草站或兵站的位置,特别是沿江的站点,距前线都很近,可见后方的保障很充分和及时。如“今发烧柴七十斤此致第七区柴草站东两河口民主乡公所盖六南县第一区章”,“这个六南县,只存在于1949年1月到6月,现在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还有罗昌河、黄华桥等地,现在都不存在了。”
“在不少人的想像中,以为老百姓都是免费支前的。其实不尽然。”唐永昆说,“当时民工支前分两部分:一是当地的村民从本地将各种物资往前线附近的站点运送;另一部分是随军的支前民夫团。这两部分的民工都有统一的管理,民工的艰辛付出也是有偿的,不仅在运输过程中柴草站提供烧柴,铺草,还有从运送的军粮中直接提成大米作为途中的伙食及工资。”唐永昆给我看的一张票据上就这样写着:“发粮机构:梅河粮站,运达机关:卢镇关,路程里数:45里,送粮斤数:18000斤,提成米数:1053斤,领粮队长:苏继怀,日期:1949年4月8日,备注:每百里每百斤工资提成13斤。”
从票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部队的纪律严明。例如有张票据上写着,“舒城县第八区人和民主村乡政府:今领到城关柴草站给驻军稻(铺)草四百五十斤,一经走后即行归还。具领人:人和村长盛世田,5月20日。” 可见,官兵们晚上取暖主要靠稻草,而且当晚使用过后,不少第二天就得归还柴草站。还有,“部队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也不是空话,有一张票据上显示的内容是:一个有些级别的军人牺牲了,部队从百姓家借了口棺材,打借条承诺折大米五石,次年借条的主人拿借条去军需处兑现,果然拿到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计划寻访票据上的人和事
聂荣臻元帅曾说:伟大的渡江战役的胜利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是值得永远纪念的。唐永昆说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的收藏会跟渡江战役联系得这么紧密。“现在能够拥有这么多与渡江战役支前工作有关的实物票据,是缘分,更是一份责任,我会尽最大力量来研究整理这些票据,把军民在战争时期建立的鱼水情深传播下去。”
在唐永昆的计划中,首当其冲的是想寻访这些票据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因为时隔60多年,这些票据上所涉的人,估计有一部分已离开我们了。但应该也还有老人健在。我想寻访到这些老人,通过他们口述历史,再现当年的支前盛况。”
寻访到这些老人后,唐永昆还有个更大的计划,“我想依这批票据为蓝本,结合其他支前的实物及相关文件史料,写本关于支前方面的书籍。”在筹划编辑图书之际,可以适当向社会再征集些同题材的票据、实物等。再组织个“渡江战役研究会”,利用研究会,加强与总前委旧址、东线纪念馆、中线纪念馆以及与渡江有关的纪念馆之间的联系,“发动更多的人共同研讨渡江战役方方面面内容,最终目的是发扬伟大的渡江战役精神,为今天的国家建设服务。”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00:25 , Processed in 1.092714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