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917|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落日帝国的多元写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7-12 19: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在清代终结,清代的百年基业定格于20世纪最初10年的落日阴影里。百年来,海内外人士关注着、窥望着这缕神秘的余晖。实际上,对“晚清”的诠释方式,虽称不上“汗牛充栋”,也可谓“卷牍盈案”。然而,一部名为《远去的大清帝国——解读清代手绘明信片》的新书,却以新的视角开掘和探究了这个末代帝国的又一片奇妙空间。
这是一部“多元写真”亦可“多元解读”的晚清众生相的邮书、史书、画书,更是一部诗一般的美文之书。
这部以清代手绘明信片为叙述对象的邮书,以难得一见的手绘图案,使平凡的明信片变成了一门独特的集藏品类。这种源于非官方的手绘明信片,一经集邮家也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王泰来先生在海外流通领域发现,便成为其收集与研究的对象,最终为集邮学术界所认可,并赋予其“清代手绘明信片”的称谓,煌煌跻身于《中国集邮大辞典》之正式条目,成为有科学依据的权威性集藏品类。于是,这些明信片便有了双重内涵,一为展陈清代邮政沿革的载体,一为观览清代风情的形象窗口。这部书从明信片入手勾勒了1900-1911年晚清邮史的一段轮廓,翔实地论说了“清代手绘明信片”这个新概念,从邮政历史的角度,开拓了清代“邮程”又一脉络。在集邮领域里,这无疑是一个有学术价值的表述与论证,且构成了本书作为邮书的主体构架。
这部书的另一解读空间是通过明信片的手绘图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刻画了晚清时期的社会情态,通过各种视角,透看落日下的帝国颓落。书中通过“如此官场”、“抗击列强”、“最后的贵族”、“市井人家”、“守在乡村”、“城乡边缘人”、“民间风情”、“戏出儿”等11个篇章,配以113枚明信片上的手绘图,释解了这个横亘在古代与近代分野线上的特殊的社会形态。在一枚于1902年12月自上海寄至德国德累斯顿的手绘片上,一位踌躇满志的清代小官吏,在缭绕的轻烟中幻想着自己的锦绣前程,浑然不知帝国大厦已临近颓倒,大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意蕴;而作为书信所写的潦草外文,竟有“上海军团”、“参谋”、“命令”等字眼,昭示了列强鱼肉大清的状况,又恰恰烘衬出晚清国势的险峻。这一险一幻,生动勾勒出王朝落日前的政治败落和官场情景。小小明信片及其连带的手绘图画,构成一份别样的历史写真。这些图片和文字,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这一历史转折点,犹若翻开一册图文并茂的历史书一般。
明信片中的“方寸”绘画有着特殊的风韵。无论何种内容,画作皆有传统中国画的典雅与简约,以及民间艺术造型的拙朴、夸张的生动和色彩的丰富。翻开“鱼鹰捕鱼”一图,清新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流畅、凝炼的线条动感十足,色彩的淡淡点染又透出山水画般清远的雅境;而在形象的布局上,人物的曲与直、竿的横与竖、船的前与后、鱼鹰的点衬和“留白”的意韵,称得上是一幅倾心创作的绘画精品。这113幅手绘图画无疑是晚清造型艺术的浓缩,留存百年、存世稀少的“无名氏”手绘原作,则又显示了藏品的珍罕与复制印刷品的珍奇。
这部书传递出关于历史的、邮识的、绘画的丰富信息。而负载这些信息的文字本身,则以诗化的文辞给人以特殊的美感。阅读本书犹如阅读一本优美的散文集。作家郭冬的精彩文笔令这部邮书粲然生辉。这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集邮文字亦应讲究“美文”效应,平淡乏彩的邮文是不完美的。应以本书为例力倡邮文读来要有赏邮观画一样的美感享受。
《远去的大清帝国——解读清代手绘明信片》一书以多视角撰著而成,让读者有着广阔的解读空间。这是邮书写作的又一种方式。愿邮书的写作有着更多更新的创意,以拓宽集邮文献的发展之路。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23:41 , Processed in 1.097571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