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617|回复: 4
收起左侧

关于信销票的无奈之举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17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9-13 15: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在很多的日子里,我从《中国集邮报》编辑部都是空手而归。即使有的日子不空手而归,可供我带回家浸泡、清洗、压平、欣赏、收藏的信销票也少得可怜,多时三四枚,少时一两枚,且还以普通邮票为主。我坚持了30多年的收集信销票的爱好,眼看就要断档了。
无奈.jpg
    我1994年刚来《中国集邮报》编辑部时可不这样,那时全国集邮者寄给编辑部的信件特别多,有时多得要用麻袋来装。全国集邮者寄给我的信件也不少,特别是在这些信件上,贴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占绝大多数。每天上班,我都特别高兴,因为我看见了这么多贴着花花绿绿邮票的信件,而每天下班,我更加高兴,因为这些信件上花花绿绿的邮票统统被我剪下,全都带回了家中。
    我将这些信销票“哗”的一声倒进一盆清水中,看着它们或摇摆漂浮、或旋转下沉的样子,我有点陶醉。半个多小时后,我打开水龙头,在细小缓慢的流水中清洗信销票——先借水流的冲击将信销票与粘贴它们的信封分离,再将信销票放在手心中,用另一手轻轻地在信销票背面揉搓,洗掉附着在上面的糨糊、胶水,然后将如出浴美人一样惊艳的信销票请进一本纸张绵软的书中,让它们暂且休憩,几分钟后将失去水分的信销票取出,放进另一本纸张挺括的书中压平,接下来的事儿我不说你也可以想象得出,我端坐于灯下,手持放大镜,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欣赏它们,在心满意足之后,我将这些信销票放进空的、漂亮的饼干盒、巧克力罐中,收藏起来……
    这样的流水作业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虽然那时候人们之间的沟通多靠书信往来,但当年我还是一名中学生呢,没有人给我来信,所以若想获得信销票,只好厚着脸皮向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们开口要。但那些日子里我收集的信销票,多是一片风吹麦浪上一台拖拉机在收割的普通邮票,很少有我喜欢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怎么办?我想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我从邮局买了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将它们统统贴在信封上,寄给我的同校同学,几天后,我上蹿下跳地找同学要我寄给他们的信封。这里强调一下,当年是把集“旧”票(信销票)当作集邮的主流,只有“新”票不算集邮。
    20世纪90年代是我收集信销票的黄金年代,特别是当我调入《中国集邮报》编辑部后,收集信销票的好日子来了。有一天,一名集邮者在给我寄来的信件上,贴了一枚“猴”票,我如获至宝,但那时我已经拥有了一枚“缺了一个角”的“猴”票,所以我慷慨地将这枚“猴”票送给了编辑部的一位编辑,多年以后,“猴”票价格扶摇直上,我向这位编辑提起送他“猴”票的事儿,没有想到这位老兄一脸茫然……
    现在,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信销票,我只好仿效我中学时期的“无奈之举”,在给邮友的信封上,自己贴上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并在这些邮票的边缘画上黑线,写上“请将这些邮票剪下寄回”的字样。几乎百分之百的邮友都寄回了,但他们是否“心甘情愿”,我就不好说了,呵呵。信封上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我贴的距离都挺大,这样可以避免邮局营业员将全部戳记盖在邮票上,而只盖在邮票一角上,这是我屡试不爽的一个好方法。请记住呀,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214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3 1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的是;通信技术是各种各样的。实际书信交流太少了,邮票的使用率太低了。
所以造成了‘信销票’的低量。{:soso_e183:}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9-12 11:38 , Processed in 1.184213 second(s), 22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