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669|回复: 0
收起左侧

忆建国前后赶印第一套(大面额)人民币絮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9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5-31 1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经过一年的作战,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即从内线(解放区)作战转入外线(蒋管区)作战。这个重大转变,将必然把解放战争引向全国的胜利。这一年秋,解放战争转入全面进攻后,几个大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为了适应战争快速顺利发展需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把“筹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7月成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董必武任主任,并责成南汉宸着手筹建全国统一的国家银行。经南汉宸到山东考察了解,他认为“发行统一货币已是势在必行”。9月,董必武视察了晋察冀边区印刷局,实际上是为确定人民币的设计、印制任务而去的。11月,印刷局受命组织最有实际经验的设计师、工艺师王益久、沈乃镛等对人民币的图案、主景、版别、面值及整体布局进行研究、设计,并储备了大量印钞纸、油墨等原材料。票样设计好后,报送董必武审批。12月,董必武向仍在陕北的党中央报送了成立“中央银行”并定名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毛主席审阅后说:“现在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为时尚早了些,同意先行准备,名称就定‘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华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区连成一片。5月,成立华北人民政府,随后两区的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两区的印钞企业也改称华北银行第一印刷局和第二印刷局。10月,中央发出关于印制新币(人民币)问题的指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币(即后来称之为第一套“大面额”人民币)委托华北、华东印制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新币,尽可能于年前完成50亿元的产量,印刷必需力求精细,应由中国人民银行派人负责检查票版、票纸,切勿粗制滥造,以防假票流行。遵照中央指示,第一印刷局干部、工人立即全力投入赶制印版,并上机印制人民币。职工们以最高革命热情,最大劳动干劲,高标准严要求地生产出优质精美、人民群众喜爱的人民币,以支援解放战争顺利推进和中国的诞生。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宣告成立。银行成立当天,就发行了由一局印制的10元、20元、50元三种券别的新人民币。当时石家庄街头巷尾,人民群众拿着精美、崭新的人民币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这可快啦,全国快解放啦!12月中旬,100元券在第一印刷局开始生产。此间前后,各种版别、各种面额的人民币陆续在各解放区,如东北佳木斯印刷厂、沈阳造币厂、晋冀鲁豫印刷局,山东、西北、苏北等解放区印钞厂开工生产;新解放地区我们刚刚接收过来的国民党政府的印钞厂,如北京、天津、上海、汉口、重庆等,也很快增加设备、招收新工人,全力投入人民币的生产。
  之所以出现上面这种紧迫突击印制人民币的态势,是因为当时解放战争还在继续向前推进,战势发展异常迅猛。人民解放军高举“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旗,在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完全胜利之后,遵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百万大军打过长江去,占领了蒋介石的老巢南京;随后又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连续作战的作风,不给敌人喘息之机,立即向中南、西南、西北大举进军,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磅礴气势,到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了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把蒋介石残败的反动集团直到中国东南部的台湾岛上去了。
  出现突击印制人民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从国民党腐败政府手中接收过来的是一个国将凋敝、民不聊生的破烂摊子,百业待举,百废待兴,一切都相当困难,财政经济更是难以维持:“战争还在进行,支援战争开支浩大;为了社会稳定,人民政府对旧政权留下来的几百万军政公教人员,只要他们不反抗新秩序,一律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这样是必要的。但是,由此而使政府供给或支付薪金的全国脱产人员突破九百万,在那时这个负担是很重的;为了恢复生产,恢复铁路交通,也需要大量资金。而那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还没有正规的税收制度,人民政府的收入远远不敷支出,暂时只能靠大量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亏空。”
  突击印制人民币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刚刚解放的城市和地区的金融市场还相当混乱,社会上不法投机资本仍在兴风作浪,活动十分猖獗,物价飞速上涨。为了制止这种混乱局面,党和政府相继组织了与投机商作斗争的两大“战役”:一是“银元之战”。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猖獗的银元投机,明令禁止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非法流通,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并规定人民币是人民银行的本位币,是唯一合法的货币。二是“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调运粮食、棉花、棉布、煤炭,在物价上涨最猛烈的关键时刻,统一行动,敞开抛售,使物价迅速下跌,同时银行又收紧银根。这样,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以那时要求仗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要供应到哪里,发行到哪里;每解放一座城市,人民币就要紧跟解放军进城,以及时满足军费开支、市场流通和统一货币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上海、沈阳、成都的三个造币厂,还利用旧版铸造了二千多万枚“袁大头”和“帆船”银元,以供应解放军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使用。而当时反映在印制行业的情况是,人民币的生产供应不上全国解放战争和经济恢复及保障人民生活的急需,有时连储备币也调走,甚至有时出现银行的汽车直接开进印钞厂,在那里坐等,不经入库即装车运走的紧急情况。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1949年是全国急需人民币最多的一年,当然也是各印钞企业生产人民币数量最多的一年。当时,不仅所有印钞企业招收新工人,增加设备,昼夜加班突击印制人民币,但这仍然供不应求,所以又特约了社会上十几个普通印刷厂代印人民币。如北京印钞厂的外协厂有:长城、大新印刷厂和国家测绘局印刷厂等;上海印钞厂的外协厂有:大东书局印刷一、二厂,京华印书馆印刷厂,商务书局、中华书局印刷厂,三一印刷厂、大业公司胶印厂。还特约了几个造纸厂,如江南造纸厂、大中华造纸厂、嘉兴造纸厂、海龙造纸厂、天章造纸厂等。他们专门生产、供应印制人民币所需要的钞票专用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协作厂的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了刚刚获得新生的民族工业家们具有很高的爱国主义、民族大团结和大协作精神。他们同印钞企业职工一样,为快速、大量印制人民币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套(大面额)人民币在历史上曾献身于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1950年以后,它依然为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发展继续发挥着作用。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这时,具有“半战时”货币性质的第一套人民币已经完成其“过渡”使命,不再适应经济大发展需要了,遂于1955年3月1日停止在市场上流通,此后便由第二套(53版)人民币所替代。第一套人民币虽然只在金融市场流通了七年,但它的历史功绩不灭,并将永垂史册。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9-14 21:06 , Processed in 1.077104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