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 时代需要高质量的独立批评
韩少功则一上来就表示,“我对书评家羡慕嫉妒恨”。他觉得,在这个时代,书评家开始比作家拥有更加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没有网络甚至没电视、广播、报纸的信息稀缺年代,作家作为信息的主要搜集者和传播者,怎么写都有人愿意看,所以才有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用几页纸描写一个街角的作品。现在的作家要敢这么写,读者肯定不耐烦。
“我们现在要了解巴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波德莱尔的作品;要了解彼得堡,不再需要依靠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们要看绍兴和凤凰,不必通过阅读鲁迅和沈从文的作品。”韩少功说,如今的读者好比从一个食品短缺的时代,进入了食品过剩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胃”。面对每天铺天盖地的信息,读者需要的不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的识别、信息的解读、信息的组合,这些都是书评可大有作为的理由,一个书评的时代到来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作品将不再由作者独自完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家完成的是作品的上半场,而下半场是通过书评人完成的。
韩少功认为,我们固有思维中“一个作家养活了一堆教授”的现状不复存在。现在,作家和评论者之间不再是依附关系,时代需要作家,更需要完成履行后半段的书评人,为什么书评不能成为文学新的独立文体?
与此同时,韩少功也在论坛流露出焦虑。据他透露,现在坊间的网络公关公司有1000多家,它们通过操纵大量的网络“水军”,来操纵批评的向度。宝岛台湾电影导演李安在他的自传新书《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披露:当今电影制作成本中,至少有一半都用于公关与宣传,其中包括大量的网络评论和自媒体评论。“棒杀”和“捧杀”的大量浮现,吞没了健康的批评,也吞没了批评的生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