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106|回复: 0
收起左侧

掌上和风品成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8-10 10: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复堪兰花、叶尔衡书画成扇   罗复堪,早年与堂兄罗瘿公受业于康有为,民国初年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上“壹圆”二字即出自其手笔。后长期在国立北平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讲授书法。擅长章草,精于绘事。所绘花卉,宗青藤(徐渭)、白阳(陈淳),画中有书,清爽脱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涛山水扇页   石涛,俗姓朱,名若极,是明靖江王朱守谦后人。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法名超济、原济,字石涛。别号很多,如“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湘源济山僧”、“苦瓜和尚”等。石涛善画山水,兼工墨竹、花卉、人物。其画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技法方面不受前人成规束缚。他敢于从实地观察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大胆创新,对当时画坛流行的摹古风十分反感,强调“借古以开今。”
  赵婷
  2013年的夏天格外严酷。出了空调房便如进了桑拿房。往返于桑拿房里的汗流浃背与空调房里的腰背寒凉之间,头晕目眩气喘吁吁,愈发想念旧时文人雅士一茶一扇的优雅与惬意。
  扇子最初的起源却不是用来纳凉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尔雅》告诉我们最早的苇扇是用于彰显地位与特权的仪仗用具。“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周武王时,扇子的数量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直接挂钩。我们后来常用的折扇据说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雏形是穿连在一起的笏板,用于记事,同样起源于朝堂,与纳凉无关。
  具体什么时候扇子降低了身份、改变了功能我们不得而知,可知的是竹扇、羽毛扇曾经大行其道,这一点,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是最好的形象代言。由汉至宋纨扇盛行的千年之后,远道而来的折扇在中国迎来了本土化的高峰——明中期至有清一代已成风行。沈周、唐寅、陈道复、董其昌、朱耷、金农、任伯年在扇面上挥毫,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在扇面上渲染……中国传统的书画之艺在小小的折扇上创造出一片奇妙的天地。而与书画相比,这时时把玩在手的怀袖雅物更与人多了几分亲近。
  自明末以来,不仅扇面所绘的书画越来越讲究,扇子的各个部件都越来越精致。扇骨有紫花蜡底儿的天然湘妃竹,有稀有的桃丝木,更有象牙、玳瑁;素竹的则要讲究大板是否出自金西厓、支慈庵这样的名家之手;纸是泥金还是洒金,是芝麻金还是雨点金……还有扇头、扇钉、扇坠、扇套、扇匣……不但追求各自的品质,还讲究彼此的和谐。
  彼时的文人名士、巨贾富商炫的不是别墅和阿斯顿·马丁,而是随身的扇子。讲究到极致的则是每天一色长衫,每天换一握扇子,立秋前这几十天不带重样的,就像今天的明星出席晚宴的礼服不能重样。而且这扇子的材质、内容要和时令、场合相配,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气质。要有这排场,没有钱是不行的,但光有钱没地位,就没面儿请动那些前清的翰林或者时兴的书画大家为你写诗、画扇、刻骨。
  如今且书且画,骨子面子都讲究的折扇早已从日常生活中隐退,成为收藏的一个门类,虽说相对小众,却一直没断过拥趸。且近几年大有回暖之势,据说一些一线大城市都多了些20岁出头的扇子玩家。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02:53 , Processed in 1.170712 second(s), 22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