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2603|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什么样?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9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9-8-5 2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WTL2013 于 2019-8-5 22:27 编辑

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什么样?


       贝产于海,殷商时能够千里迢迢运到中原地区的海贝数量极其有限,后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媒介。

  ▌天然海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海贝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就用仿制品来代替,有了骨贝、蚌贝、玉贝、石贝、陶贝等的出现。

  ▌骨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蚌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周玉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陶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了商代晚期,青铜贝也横空出世了。在西方,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被认为是金属铸币的发明者,而商代的铜贝比吕底亚人的铸币还要早几百年,可以称为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

  ▌保德铜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货币,铜贝具有更适于流通的耐久性和价值衡定性。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并没有脱离原始贝型,分空心、实心两种,腹面仿贝壳制造出一条凹槽,分直齿或曲齿两种,隐约可见齿纹。背部隆起,不饰纹饰。有的上面凿一小洞,方便把几个贝穿在一起。

  ▌直齿铜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曲齿铜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商代的贝币来说,虽然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一次就出土了近7000枚天然海贝,可目前来看这种天然海贝的价值不是很高,但收藏市场上并不太多见。

  ▌大型包金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型鎏金铜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商周时期的铜贝目前在收藏市场上很难遇到。因为当时的青铜仍被视为上等之材,能拥有青铜制品者,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臣子若能获得赏赐的铜贝,那可是极大荣耀。到了春秋时期又出现了包金贝,就是在铜贝表面包上一层极薄的金箔,不但美观,还增加了价值体现。

  ▌战国鎏金贝(正、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鎏金贝来说,具体的制作步骤是铸成铜贝后,再于铜贝外层通体鎏金。经过如此处理的鎏金铜贝虽历经沧桑,表层许多地方有所剥落,但仍然显得华贵璀璨,令人爱不释手。

  鎏金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火镀金、涂金、镀金、度金、流金等,就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后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商周时期似乎还不掌握鎏金技术,从已出土的文物上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这项工艺,如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文物中,“鼎”和鎏金铜带钩等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其鎏金技术已相当成熟。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鎏金贝目前市场上少有交易,因为存世不多,鲜有面世,使得不少玩了多年钱币的泉友也还没有见过实物。所以,鎏金贝在许多藏友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神秘感,其收藏价值可谓不言而喻。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19 18:18 , Processed in 1.077097 second(s), 19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