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978|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铜章的阴刻工艺浅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7-8 16: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九龙壁大铜章
  北方
  一、阴阳论
  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有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及“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的特性是:两者互相对立,万物皆有其互相对立的特性。如热为阳,寒为阴;天为阳,地为阴,说明了宇宙间所有事物皆对立存在。然这种相对特性并非绝对,而是相对。如上为阳,下为阴,平地相对于山峰,山峰为阳,平地为阴;但平地若相对于地底,则平地属阳、地底属阴,可见阴阳的相对性关系;两者相互依靠、转化、消长:阴阳存在着互根互依,互相转化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因彼此的消长,阴阳可以变化出许多不同的现象分类。
  二、什么是阴刻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传统雕刻的技法上,主要有:阴刻,深浅浮雕、圆雕、镂雕等。我们谈到的阴刻也可称为阴雕,相对于阳刻为凸起形状,阴刻为凹形状。
  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阴刻与阳刻是相对的,都是传统雕刻的两种基本方法。阴刻往往多用于篆刻,印章,剪纸等方面,对于刻字、刻章来讲,现代雕刻中的阴刻,显然与传统的刻字有着本质的划分与区别。相对字的雕刻,图画雕刻就比较复杂,因为画中的线条更加繁琐,要表现其中艺术效果通常需要深浅不同的阴雕,有时甚至需要阳雕来适时配合,表达画中的明暗和层次。
  此外,阴刻一个图案要比阳刻复杂很多,因为阳刻可以直接看到图案雕刻的效果、深浅高低,而阴刻就很难掌握图案细节和浮雕效果,因为它正好是反向图案。阴刻只要稍有不慎,刻得过深了就无法修补,只能作废。
  三、大铜章中的阴刻和代表作品
  谈到大铜章中的雕刻,由于表现形式和机器压制的限制,圆雕和镂空雕刻大铜章不易实现或效果不佳,所以大铜章中的雕刻主要包括深、浅浮雕和阴刻。在凹陷的的阴阳模上能展示出雕刻师高超的技艺,正因为如此,尽管是国内正规的造币厂,不擅长阴刻又没有受过西方雕塑训练的中国技师们才雕出孙中山像、黎元洪像开国纪念币等等这样的银币。目前国内大铜章做浮雕的占具绝大部分,特别是高浮雕比较受到市场的追捧,但从大铜章的工艺和雕刻来讲,浅浮雕和阴雕章可能更显功力,而且能达到相当水准的浅浮雕和阴刻章更是少有,阴刻大铜章往往能给欣赏者一种独特的视角,更加突出展示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层次感,有若透过一面窗户或门看到远处一幅美景的感觉,立体感和效果极强。因此做为收藏者不妨多关注和欣赏一些阴刻的大铜章作品,体会浮雕以外的,阴刻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艺术张力。
  目前采用阴刻工艺的铜章还比较少,国内有代表性的阴刻大铜章有早期60MM章: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80MM及90MM章:上海多伦国际赏石文化节、太原建城2500周年,三山会馆等。
  阴刻铜章比较稀少,市价明显高于一般的大铜章。以阴刻章的代表性品种上海多伦国际赏石文化节为例,该章2003年上币发行,面市价300元不到,目前市价约在4500元左右,10年上涨了15倍。
  由于采用阴刻工艺的铜章铸造难度较大,破损率较高,需要多次压印才能成型,近年来阴刻铜章一直鲜有出现,刚刚面市不久的上币北海九龙壁大铜章又让广大章友有幸目睹了最新的阴刻工艺。预计随着未来阴刻铜章数量的不断增多,将会形成一个独特的阴刻收藏系列。
  四、阴刻大铜章的收藏前景
  阴刻大铜章在目前国内现有的大铜章藏品中比较少,因此很多章友对其了解和关注不多,但做为大铜章的一个重要的收藏类别,先进行专题收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阴刻铜章的独特魅力和收藏价值会逐步被更多的收藏者们认可和喜爱。本文作为大铜章收藏的交流和探讨,希望能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下一文将谈一谈手工雕刻与大铜章。(上海银泰)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4 05:38 , Processed in 1.093634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