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774|回复: 1
收起左侧

[2003] 2003-3 中国古代书法-篆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7-12-8 22: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2月22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特种邮票1套2枚。详情如下:
417.jpg
志号:2003-3

图 序   图  名  面值 发行量
(2-1)T 西周·毛公鼎 80分 950万枚
(2-2)T 秦·泰山刻石 80分 880万枚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20枚;
     版式二 8枚(一、二图连印,发行量46万版)
版  别:胶印
设 计 者:王虎鸣
小版张边饰设计者:王虎鸣
责任编辑:刘继鸿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25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2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其生产与发展的功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秦汉以前,为汉字的“造字时期”;汉代到唐代,为“造形时代”;唐代以后,汉字诸体都有了标准形式,书法家只在汉字字体的共同规范下,追求汉字形体美的个性化,称之为“风格时代”。篆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它起源于西周末年,东周时在秦国一带流行,至秦始皇时达到鼎盛,汉代开始衰退。这三个时期的篆书风格有较大差异,东周时的篆书称为大篆,秦始皇时称为小篆,汉代的称为汉篆。

  大篆,小篆的对称,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存世有铸造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年—公元前802年)的毛公鼎上的铭文。

  小篆,也叫秦篆,秦代通行的文字,是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字体匀圆齐整,较大篆简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为正字,淘汰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对汉字的规范起了很大作用。存世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残石。

  2003年2月22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瑰宝,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特种邮票,全套2枚。

  (2-1)为“西周·毛公鼎”。画面篆体文字选取自铸造于西周晚期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年—公元前802年)的毛公鼎上的铭文。
zhuanshuxiao1.jpg
  毛公鼎于清道光末年(1850年)于陕西宝鸡岐山县京当乡董家村出土。因制器者为毛国的毛公,因而得名。该鼎系青铜铸造,通高53.8厘米,腹深27.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重达34.7公斤。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獸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该鼎出土后,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陕西古董商苏亿年运到北京,在民间流传多年,曾数易其手。1946年时藏者陈咏仁将宝鼎捐献给当时的南京政府,归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解放前又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腹部的内壁上,铸有32行497字铭文,是周初太史所作的诰命,为传世青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作品。铭文记录了宣王的叔父毛公襄佐周天子,受天子之命全权治理国家,后经天子赏赐而制此器的史实。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论述毛公为卿士的情况,第二段述及毛公为诸侯时的情况,第三段叙述毛公为司马时的史实。最后记述周天子赏赐的财物。全篇文字再现了宣王中兴,选贤任能,而能者忠诚于王的情景。毛公鼎的铭文字体属于大篆,其书法风格浑厚,瘦劲流畅,气度轩昂井然,笔力沉雄,凝重而不失典雅,布局妥帖,充满了理性色彩,为金文精品。毛公鼎上刻的铭文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2-2)为“秦·泰山刻石”。画面篆体文字选取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由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的为始皇功德铭石刻。
zhuanshuxiao2.jpg
  《泰山刻石》系泰山现存最早的石刻,为国家一级文物。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行封禅之礼,后立此碑以记之。碑石四面刻字,其余三面为始皇功德铭,共144字;一面为秦二世胡亥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东巡时加刻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 刻字22行,每行12字,全文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原石立于泰岳之顶玉女池,后历经变迁,现移至山东泰安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1928年修筑一座门式碑龛,建国后,于碑龛正面镶装玻璃保护。

  泰山刻石名闻遐迩。历代前来棰拓者太多,所以早在宋代,原石就被棰拓致残。后又复遭大劫,残石散落,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其中“臣去疾臣请矣臣”7字完整,“斯昧死”3字残缺。

  泰山刻石的书法,历代被奉为小篆圭臬。它是在大篆(金文)和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其结构特点是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字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称,用笔沉着凝重,笔画有劲厚实,给人以端庄肃穆的感觉。唐张怀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1369.jpg
  小版张8枚邮票按(1×4+1×4)二图直连印排列在偏左居中;右侧为“中国古代书法篆书”文字,其中“篆”字为大大的篆体,“書”字为红黄色印章;左下角为直排“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的拼音和“北京邮票厂”。画面背景为篆体文字。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4-6-18 00:58 , Processed in 1.085979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