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诸位邮友是不是觉得课堂小组非常幼稚?--怎么可能?!编年邮票还有特种邮票呐,小编,你这是瞎说!哼。 邮友这样说,其实一点儿没错儿,我们的编年邮票中是有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之分。但是课堂小组的社会学专业同学有一句话,视角决定一切。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为什么说所有的邮票都是纪念邮票。 邮票是一种邮资凭证,凭证就是一张证明,比如说张三要寄信,贴上一枚邮票,那就是说我已经支付了邮政的寄递服务费用。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邮资凭证可以换成其他任何的形式,比如,一张白纸,上面写上1.2元,国家宣布,这种白纸黑字的东西就是邮资凭证。也不是不行。 但是为什么邮票必须国家发行而且法定邮资?这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任何对的国家统治形式都需要一种宣传来维护国家意志的达成。邮票这种曾经无处不在的凭证不正好是最佳选择之一吗? 那么,我们可以说,邮票的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显性的功能,那就是邮资凭证,另一方面是隐形的功能,表达国家意志,传播国家政权的价值、历史、文化、政治与社会,等等等等。举个例子,《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这套邮票(特种邮票),它一方面是邮资凭证,这一点毫无疑问,另一方面,无论是集邮的爱好者还是社会其他人员,都会从这套邮票中找寻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子,宣传作用非常隐蔽,但是无处不在。后者就是邮票的另一个功能,那就是纪念,纪念什么?纪念这个国家的人物、历史、地理、人文、社会与政治、民俗与节日,纪念这个国家曾经的和现在正在创造的辉煌。 注意右侧的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 邮票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简单的邮资凭证变化到了一种收藏品和艺术品。想当年,除了少数集邮爱好者收集了一些80年猴票外,更多的人还是将这枚邮票当做普通的邮资凭证使用。现如今,广大的集邮爱好者也罢,不谙集邮之道的外围集邮者也罢,大家更多的是以收藏欣赏的态度看待邮票,您想想,茶余饭后,自个儿关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泡上一杯热茶(可别洒在邮票上~~~),请出自己的邮册,一一翻看。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将邮票当做一种收藏品和艺术品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想,文化的作用和特征是什么?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的宣传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无声无息中感染你,让你受到文化的浸润。但文化又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现途径,国家意志在文化中体现出来,所以,所谓的特种邮票,从这个角度讲,它也是一种纪念邮票,纪念国家曾经的和现在的变化与发展。将国家的态度整合到方寸之间,通过邮票这一枚方寸大小的纸片传递出社会的变迁,记录历史的车辙。 最后,课堂小组想起前段时间我们在一起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不是我们的专业,讨论的也不是很成熟,但还是想讲给诸位听。那就是中国的政权与民族变迁这一话题。不知道诸位邮友发现没有,虽然我们是大一统的国家,中国人对统一的追求近乎疯狂,似乎已然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基因表达。但是我们国家真正将个体或者家族制打破,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将零散的各自为战的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关系重新整合,社会价值的天平在公私之辩上偏向“公”而非“私”。这是几千年历史上非常重大的一个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需要不断的文化去熏陶的,熏陶什么?熏陶我们的国民,让大家知道,我们从来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民族国家。而邮票,再一次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过段时间我们将发行《殷墟》特种邮票,这既是特种邮票,更是纪念邮票,我们看到《殷墟》,肯定会回想起殷墟,想起我们这个民族曾经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有哪一个中国人不会为我们祖先曾经创造的文明自豪?我们没有理由不因为厚重的历史而骄傲。 翻看所有的邮票,闭幕沉思,这些邮票都是我们这个国家传递意志的最佳载体之一。于无声处听惊雷,邮票是安静的,不会讲话的,但邮票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讲述这个国家的变迁,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纪念过往,也纪念未来的历史。邮票,都是纪念邮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