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变、未三者的复杂之处,在于它们的互相交叉和互为 —体:
1、错中有变:如J173“侯德榜”这张票,设计有误,是公认的错票。错—是将“C02”错为“CH2”;错二是第二反应式的“厶”符号巾于系数已配气‘应为“=”;错三是该票邮局全张第47票位中缺一“+”号。前两个错误是张张全错,它已通过检查正式批准发行,是“合格品”。而缺“+”这——枚原本是应该打“+”号的,而独有这一枚没有了“+”号,即为“不合格品”。因此这第47号票,既是错休票又是变体票,它具备张张都销的相同内容,又有“变异”于其它正票的地方,集错体、变体于—身。
2、变中行错:如“三邮联”小别张的封口“第”。错“第”封口有别于不封口的正“第”因此封口“第”是不合格品应判为变体。但封口“第”与不封口“第”从两者的版式研究来看,是两个版式,封口“第”只是错版而已。从数量上看封口“第”不比开㈠“第”少,市价也趋于一致。因此可以说它同时是一枚错休小删张。又如%年拜年封中的邮资片加印:“荧屏连凹海河山共庆,彩韵传九州日月同春”一付对联。其中下联中的“州”字发现用“洲”的,而这个错“洲”大布多于正“州”之势。这种情况与+片“第”—样是制版修版的问题,错“洲”不同刁:正“州”产生了变异,但错版印刷数量很多,张张都错又确实是错体。
3、末小有错:“出错”是该“未发行票”之所以未发行的主要原因。那么该未发行票必定是一张错票。如:“全国山河一片红”、“J22中银大厦邮资片”、“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纪54第五届肚界学生代表大会”……,等。
4、未中不错:未发行的原因不是因为原票出了错,而是 因为政治或别的原因。票本身的设计、制版、印刷各个工序都未出错,但仍然不允许发行。如:原“特62脸谱”、“蓝军邮”、文票“黑题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等。
5、未中有“邮资凭证”:前面说过,未发行票是明令收回 的不合法、不具备邮资凭证的印制品。它自然是不能用作邮政通信使用。但是,虽然提前通知,明令停发,可在停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过邮政窗口(合法途径)售出了少员未发行印制品。由于这些印制品具备了真正邮品的所有要素,购者不知,邮政人员也不全知,老百姓就用它贴信使用了,造成了事实上的实寄。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未发行印制品充当了邮票的作用,事实上扮演子一位“邮资凭证”的角色。如“蔡伦前”、“全国山河—片红”等。
6、变中有样:样票有试色样票、试机样票、原模样票、试模样票、送市样票、送刀f样张和正票加盖“样票”、“样张”、“SPECIMEN”……等。它是在邮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和管理上的需要,印制的少量成品或半成品。其目的只是用于工艺和管理,而不是当作邮资凭证,这是样票与未发行票的根本区别。但是某些具备邮资凭证要素的个别样票,在管理混乱的年月中,也曾经错发邮政窗口售出了!如果它与正票的颜色不一样,邮人自然称之谓“错色票”(变体票的一种)。其有的样票通过了实寄,充当了邮资凭证,具备了一张变体票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这种变体票的前身原是样票!一九—匕四年,笔者的亲戚在北京东四邮局,购买了好几次92杂技邮票,贴信后寄到各处。后来在洗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6—6),蹬伞这一枚票的底色与正票完全不一样,直至在89年第六期<集邮)杂志上见到北京邮票厂质检科科长冯明举同志的文章,方才知道它原来是一张样票,只是由于管理混乱当作正品发往邮局出售了。
以上列举的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只是少数特例。既然它是事实均应承认。世界本来就是复杂而变化多端的,它既有规律又有例外。这些互相交叉和互为——体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找到例子:比如,美籍华人、冬虫夏草、相声小品、退伍军人……等等,它们的概念既模糊又清楚,大家心中自然明白。 ,
如此说来,变体票的概念便慢慢清晰起来,它是否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I、是出现在印制过程中不同于合格票(正票)的不合格票。 ,
2、变体票是“过程出错”“后天出错”所以数显较少,相对说来比较珍罕。
3、是由于漏检经邮政窗口售出的邮资凭证。
而伴随论述变体票出现的错体票、未发行票和样票的概念也可大致描述如下:
错休票:
1、是在计划构图时就出了错,但未审查出来而交付印刷的邮票。
2、铅体票是“设计出错”“先天出错”,因为它不论是那里出了钳,张张都错,或有大批量印刷。
3、是邮政正式发行的邮资凭证。
未发行票:
1、原本是邮资凭证,但发行前明令停发,未能取得邮资·凭证的合法身份。
2、因种种原因少量售山的未发行票应视为邮资凭证,它数量少较珍罕。
样票:
1、在邮品印制过程中,因工艺或管理的需要,印制的少量成品或半成品。它不是邮资证。
2、少数误售出的已经成为邮资凭证使用的样票,据其性质可视为变体票或其它称谓资凭证。 二、变体票的分类
变体票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上著名的集邮家收集报导的珍邮当中,有一大部分是变体票。我国早期研究变体票的集邮家,如王纪泽、周今觉、马任全、鲍仲叔……等人,他们对清代红印花变体票、民国变体票的收藏、研究十分出色,为我国早期变体票得以跻身于世界珍邮的行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早期邮票的种类与存量不大,变体票不多。虽“华邮四宝”中的一半、 “民国五珍”的全部都是变体票,但它们每一种的存世量大多在50枚以下,一般变体票的数量与品种也传世不多。有能力搜集研究早期变体票,并对其系统分类的人就更少,那时客观上尚不具备对变体票进行系统分类的物质条件。
自从新中国邮票发行后,我国的集邮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行的邮品无论是种类或数量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特别是JT票发行中,出现了较多的不合格晶,据笔者在《集邮》杂志十几年内和《中国集邮报》创刊以来的文章中查找,有关变体票发现的报导就有六十多起,各种邮刊、邮报中登载变体票的消息更是举不胜数,其种类和数量均很丰富,给广大邮人提供了收集研究的机会。按照存在决定意识的规律,为使研究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邮人必然会对种类繁多的变体票进行分类研究。所以变体票的分类,是对其进
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必然。
笔者试以从变体票的珍罕程度、产生原因、直观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希望得到专家与邮人的指导。
1.按照变体票的珍罕程度分类:
①珍贵变体票:它们是以前被集邮研究确定的,得到集邮界公认的、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存世量不多的、身价不菲的著名变体票。例如: “华邮四宝”中的红印花五元倒盖、宫门倒, “民国五珍”中的帆船加盖限新省贴用一元盖成“限省新贴用”、帆船3分改作2分倒盖、新版帆船4分改作3分倒盖、纽约版孙中山像中心倒印二元。另外红印花小二分倒复盖、伦敦版蟠龙无水印1分“壬字头”,还有帆船4分限吉黑贴用倒盖、孙中山像暂作三分错为“暂分三分”、蟠龙7分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倒盖票、帆船三分暂作二分“贰”字漏盖、
帆船1分上边漏齿、民国欠资半分下边漏齿、万寿加盖小字九分暂作一角倒盖……等。也有新近发现的价值上升很快的如:纪92蔡伦“前”、普12瑞金沙洲坝4分漏色、T2杂技“蹬伞”错色票(样票发行)等。
②一般变体票:大都是新近发现的变体票,品种繁多,数量有多有少。如:文17“4分”漏色票、文18
“8分军民团结”刺刀漏色票、J173“侯德榜”缺“+”票,T136“癌症20分”多“D”票、长江三峡宽幅票、普24“力士5元”胶面印……等等。
③趣味品:与正票有微小不同,或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不影响大局的不重要部位。无碍大观无关紧要的小变
体票如:裁切或打孔移位不大,漏印微小、位置一般,票面污染不重,窄小的折白、露白……等等。
2.按照变体票产生的原因分类:变体票晶分类表
一级编号
一、印刷变体
1,漏印变体
A遮盖全漏 B遮盖漏色 C工艺漏印
2.刷色变体
A刷色错位 B刷色不匀 C刷色变异 D夹印粘印
E墨干墨淡 F墨污画面 C复印透印 H正反印刷
11F倒印刷 J而佰错印
3,错色变体
A局部错色 B全部错色 C超常色差
4,加盖变体
A倒盖 B漏盖 C复盖 D横盖 E错盖
F背面盖 G加盖位移 H加盖变异 I加盖错色
二、版模变体
1.子模变体
A每版多处 B每版一处 C个别版有
2.修版变体
A子模漏修 B印后修版 C个别修饰
3,印版变体
A印版粘物 B印版变异
4,破版变体
A文字破版 B图像破板
5,叠模变体
A文字叠模 B图像叠模
三、胶面变体
1,胶面印刷
A胶面印票 B胶面加盖
2,胶污正面
A少量污染 B大量污染
3,背胶变异
A漏胶 B异胶
四、裁切变体
1.裁切错位
A上下错位B左右错位C纵横错位边蓝转镫生
2.少切漏裁
A上下漏切 B左右漏切
五、印纸变体
1.印纸缺陷
A先破后印 B折白变异 C印纸搭接 D印纸病变
2.纸质变异
A厚纸, B薄纸 C异纸
六、打孔变体
1,打孔不正
2.打孔出错
A反打倒打 B齿度变异 C复打畸齿
3.打孔不透
A盲孔 B.漏打 C“无齿”
七、水印变体
1.位置变异
A倒水印 B反水印 C横水印 D反倒水印
2,水印错误
A错水印 B异水印 C漏水印
八、假冒变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