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标题提出了两个问题,是生肖集邮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生肖”词语何年在何地第一次出现,弄清这个问题难度较大,要从众多的早期文献去寻寻觅觅,我没有此能力。贵阳陈云康从《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版)上查到了“生肖”词语,但未指名出处。
我国生肖
邮票,第四轮已发行猴、鸡两套,表现手法系用一公一母,组成幸福家庭,并用两小猴、两小鸡体现可生二孩的政策,想来已成为新的思路。
十二种属相中的龙,是集九种动物而成,是一种神物,不食人间烟火,也有公母吗?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本草纲目》“龙”的词条,却意外发现对这两个问题都有关。
1. 龙【释名】《生肖论》云,龙耳亏聪故为之龙。龙耳是否听觉不佳,不去讨论,但出现《生肖论》的书名却值得重视。《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则“生肖”一词最迟在明代即出现。目前对“生肖”原地之争甚为热闹,如能从这本书中发现“生肖”一词的出处,则“生肖”原地即可迎刃而解。既然书名叫《生肖论》,一定对十二生肖都有论说。因之我又查询其他十一种属相的释名,李时珍却无一处引用,但也有小收获,如在“虎”的释名中有“今南人犹呼虎为猫”,可见贵州的“虎场”和云南的“虎街”改名为“猫场”、“猫街”,是有历史由来的。
《生肖论》这本书是否还存世?是一个大问题。
2. 龙【集解】“卵生思抱,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因风而化。”《释典》云:“龙交则变为二小蛇。”从李时珍摘录资料,则龙有雄雌也,但是否即为现在我们了解的龙,也要存一个问号。
过去我曾有一个龙的剪报,剪了二百多篇,未见龙有公母之说,但在剪报中专辟“龙生九子”一栏,但所生的不是小龙,而是九种各有所能的动物,想来亦系臆造。
从邮票上看龙图,其状大都雄威,可能都是公龙。听说山西某县一庙中绘有“母龙”的形象。
有关龙的故事很多,如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兵器,柳毅传书有救“龙女”的故事。某次在收看“中文国际”,见到一个“龙母殿堂”的匾额,但龙母是地名还是供奉母龙殿堂不解,如能进一步了解龙的公母且能具体化,则有助于今后对设计龙年票大有裨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