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510|回复: 1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为什么“八年造”袁大头数量最少?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4-30 15: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铸造跨度从1914年至1951年,总发行量超过  7.5 亿枚。

数量上来说,其中以“民国三年”的量为最庞大、“八年造”的最少,这是什么缘故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来,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公布《国币条例》时,对新国币的重量、成色虽有明确要求,但在“型式”上并无规定。

在该年底正式铸发后,财政部是于次年二月行文通饬所属机关遵照通用,但是公文中只有“现在新铸银币,阳面恭摹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遵照办理”等等,并无任何需要更改新年度之规定。

也就是说,之后不管是4年、5年还是几年铸造的袁大头都是上面写的都是三年。

到了民国八年四月,北洋政府币制局为整理币制,拟定了《改铸暨铸造银元办法》。此办法的第四条为:“各厂所铸银元,应每年颁发模型一次,注明民国某年字样。”

总厂便根据此规程指示赶刻新模,将年度变更为“中华民国八年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于是八年的袁大头就出现了。然而当时中国制作币模用的钢料都是进口,因为欧战的关系,材料的供应受到影响,准备工作就绪的时候已经是民国八年的年底,所以很多模具就改刻成了“中华民国九年造”。

以上就是袁大头数量相关内容介绍分,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5: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铸造跨度从1914年至1951年,总发行量超过  7.5 亿枚。

数量上来说,其中以“民国三年”的量为最庞大、“八年造”的最少,这是什么缘故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来,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公布《国币条例》时,对新国币的重量、成色虽有明确要求,但在“型式”上并无规定。

在该年底正式铸发后,财政部是于次年二月行文通饬所属机关遵照通用,但是公文中只有“现在新铸银币,阳面恭摹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遵照办理”等等,并无任何需要更改新年度之规定。

也就是说,之后不管是4年、5年还是几年铸造的袁大头都是上面写的都是三年。

到了民国八年四月,北洋政府币制局为整理币制,拟定了《改铸暨铸造银元办法》。此办法的第四条为:“各厂所铸银元,应每年颁发模型一次,注明民国某年字样。”

总厂便根据此规程指示赶刻新模,将年度变更为“中华民国八年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于是八年的袁大头就出现了。然而当时中国制作币模用的钢料都是进口,因为欧战的关系,材料的供应受到影响,准备工作就绪的时候已经是民国八年的年底,所以很多模具就改刻成了“中华民国九年造”。

以上就是袁大头数量相关内容介绍分,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07:49 , Processed in 1.139435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