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607|回复: 1
收起左侧

人民币上的多用字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17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6-20 2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无论是人民币纸币,还是人民币金属币,其图案不仅有反映建设、人物、历史、花卉、风景等等各种艺术图案,还有我国特有的文字书法艺术,显示出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们就象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但在人民币使用过的文字中曾出现过几个不同写法用法的多用文字,本人仅就人民币上的多用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关于“国”字。人民币上的国字就有三种写法,即國、?、国
  第一套人民币和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1分、2分、5分硬币上国字写成“國”,属我国传统的繁体字;第二、三套人民币上的国字写成“?”,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使用过的繁体字,但在我国近代文字中使用比较少见了。当时第二套人民币上的文字是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研究员马文蔚先生书写的,他博学多才,尤善书法,他参照了魏碑字体而基本笔划仍属隶书的一种写法,书法上称“张黑女碑”字体,该字体苍劲端庄,独具匠心,自成一体,难以仿制,是我国文字书法中的精品,“?”字是该字体的特有写法。第四、五套人民币文字在设计上仍沿用了马文蔚先生书法的字体(除了个别文字外),只是把所有的繁体字改成了标准规范的简化字,我国的流通纪念币、贵金属币和1980年4月15日、1992年6月1日发行的两套人民币硬币中都采用了“国”字,繁体字改成了简化字。

  二、 关于“银”字。人民币上的银字有两种写法,即銀、银
  第一、二、三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的银字写成“銀”,这是我国文字中传统的繁体字。第四、五套人民币上就采用了我国规范简化汉字“银”。

  三、关于“贰”字
  人民币上的“贰”字有七种写法,即贰、貮、貳、?、等。贰字写法出现在人民币上是最多的。 第一套人民币的贰字有三种写法:20元六和塔票券、20元帆船火车票券、20元打场票券、200元割稲票券都写成“貮;20元推车票券、20元立交桥票券、200元长城票券、200元炼钢票券都写成“?”,其中的二横写成二提;200元佛香阁票券写成“?”,点在横的下方;第二套人民币的2角,2元是用张黑女碑体写成的繁体字“?”;第三套人民币的2角、2元是用宋体写成繁体字“?”;第四套人民币是用张黑女碑体写成简化字“贰”;第五套人民币的20元是用宋体写成简化字“贰”。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文字是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兼华北财经办主任董必武书写的,董必武同志不但资格老、职位高,还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的直接领导者,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字体称为“柳体楷书”,刚劲有力,俊俏舒逸,董老的书法在解放区是有口皆碑的。因此,第一套人民币(除了狭长版一张1000元耕地票券外)所有文字均出自老董之手。他在写“贰”字时,写了几种不同的写法供筛选使用,可能是设计人员因多种原因就全部用在不同的票券上了。从第一套人民币选用的贰字看均采用了传统的繁体字、变体字和异体字等字体写法。第一套人民币诞生在战争年代,文字使用上很难考虑周全,出现多种不规范字体写法是情有可原的。设计第二、第三套人民币时,采用的“貮”字是因为当时我国文字改革和推广确立简化字标准还没有在全国范围推广施行,采用异体“貮”字也还在情理中。但这个“貮”字在《康熙字典》、《辞海》、《现代航宇大辞典》等大型历史、现代字典中均未收录,是一个很偏僻的异体字甚至是一个遗留下来的传统错别字。1964年,国家颁布了《汉字简体方案》和《通用汉字字型表》,明确规定了汉字字体的书写使用标准并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标准简化字。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人民币上的所有文字设计都按照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意见 ,均采用了国家规定的规范简化汉字。
  四、关于“圆”字。人民币上的圆字有六种写法,即圓、?、圆等
  1. 第一、二、三套人民币上的“圓”属我国传统的繁体字。设计时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推广使用简化字。第一套人民币是用楷书柳体写成的“圓”;第二套人民币是用张黑女碑体写成繁体字“圓”;第三套人民币是用宋体写成繁体字“圓”;第四套人民币是用张黑女碑体写成简体字“圆”;第五套人民币是用宋体简化字写成“圆”。

  第一套人民币的20元帆船火车票、1000元耕地票券(狭长版)两种票券上采用了“圓”, 圓字中的貝下面不封口,俗称“开口圓”。属我国文字中比较少的变体字。此字在我国澳门由大西洋银行发行的纸币上也曾出现。

  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设计时,就按统一简化的规范汉字写成了 “圆”。但在人民币票券上的“圆”在使用上还是值得商傕的。若是以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及认识看法,大多数人都会推断认为此“圆”即“元”之意,意思一样。用法相同并可互为通用。但我认为人民币上的圆不是人民币规定的货币单位,属使用不当。从1910年4月,清朝政府颁布了银本位币制则例,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近代货币制度,一直沿用到现在。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明白清楚地从法律角度对人民币单位作了规定,即元为人民币合法单位。圆有表达货币单位的意思,那是指在历史上,但不能再作为人民币货币单位和书写文字,元才是合法的人民币货币单位和标准文字。我国人民币硬币和流通纪念币及金银币均采用的货币单位——元。我国货币上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货币单位和文字是不适合的。

  五、关于“角”字。人民币上的角字有两种写法,即?、角
  第二、三套人民币和1980年4月15日发行的1角、2角、5角硬币及1987年11月20日发行的第六届全运会流通纪念币上写成“?”,即角字里面的竖不出头,写成“土”。这样的写法源于我国的甲骨文,以后历史上的篆、隶等写法中的汉字一直在使用,属我国文字中的旧体字。从设计第四套人民币开始改用了新体规范汉字“角”,即字里的竖出头。

  六、关于“样”字。第三套人民币票样的“样”字有两种写法,即样、樣
  在同一张人民币票样文字上出现了繁体字简化字同在;宋体楷书写法并存的现象,显得十分奇特少见。该票券中间“票样”二字是宋体空间繁体字,票券两侧的“内部票样禁止流通”则是楷书简化字。我认为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文化环境和需要而产生的结果。我国从建国初对汉字改革简化工作十分重视,设立专门研究文字改革的机构负责修订,推广简字。1956年,经全国各阶层讨论,通过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在全国开始提倡和推广使用简化字的热潮,直至1964年国家发出了《关于简化字联合通知》,并编印了《简化字总表》正式在全国推广使用简化字,由于国家要求和简化字使用便利而深爱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就推广使用简化字。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久开始组织调查和制定设计方案,于六十年代初开始先后发行,正是在我国文字改革开始时期设计发行的。因此,在票面的字上为了适应当时我国文字使用上繁体字、简化字并存并用的环境和人们对文字改革的认识,在票面文字上采用了繁体字、简化字同在的写法。在票面上采用宋体空心字是为了突出“票样”,这两字还比较大而醒目、占据了票券的主要位置,显得十分突出。两侧文字运用了我国传统书法楷书进行书写而且字体较小,主要是起到配合提醒、警示作用。
  人民币与我们每个人朝夕相处、亲密接触了六十余年,人民币上多用字的出现、使用,并没有影响人民币在我国的法定地位,没有影响人民币在我国的发行、流通,没有影响人民群众对人民币的依赖、喜爱。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204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6-20 2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15:00 , Processed in 1.109271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