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890|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古典邮票 海关大龙邮票 红印花邮票 (转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7-1-9 16: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所谓古典邮票,在国际上指在1875年之前发行的邮票,由于我国邮票发行的时间较晚,因此我国古典邮票的范围界定为: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1885年发行的小龙邮票、1894年发行的万寿邮票以及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加盖邮票以及其它的一些加盖邮票。由于年代久远,存世稀少,这些邮票的投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840年邮票诞生于英国,其后各国仿行,例如巴西1843年(图1)、美国1847年(图2)、法国和比利时1849年(图3、图4)、我国1878年,这一时期的邮票都可称之为古典邮票或早期票。古典邮票英文名称是Classic Stamps,Classic来源于拉丁文Classicus,意为古典,故Classic Stamps是指那些公认为第一流的,地位与价值无可争议的,也就是说在邮票中是正宗的、典范的邮票。这和古典文学、古典戏剧、古典音乐的涵意是相同的。
  英国《斯坦利·吉本斯邮票年鉴》中记载:“凡在1875年以前各国发行的邮票皆称为古典邮票。”但世界邮票界公认为19世纪末以前发行的邮票都有资格被选为“古典邮票”。如果说黑便士是英国邮票的鼻祖,那么大龙邮票便是中国邮票的根。大龙发行到现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了,红印花也已过百龄,其中珍品传世甚稀,列为古典邮票实乃当之无愧。这一点在国际上也是被认可的。早在1980年国际邮政局长协会发行的73枚“各国古典邮票”(图5)的银质复制品中就有我国的大龙邮票,突破了1875年的时间界限。
  本文转自邮币卡专业邮票第一邮币网

  【古典邮票的由来】

  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俗称“大龙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银(桔黄)。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5×25.5毫米。齿孔度数为12.5。雕刻铜版凸印,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承印。分三期印制发行,分别称“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图1为阔边大龙邮票)。
  1885年由于“大龙”的印模多次使用而磨损,因此海关邮政开始使用雕刻版印制邮票,除了图案重新设计为神龙戏珠之外,在刷新方面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改用粉纸刷印,纸白而薄,表面附着粉状物质,遇水后图案就会褪色,目的是为了防止再次使用;另一个特点是加上水印以防仿造。水印用的是我国古老的太极图,一个圆圈里一对阴阳鱼。这也是我国第一套加水印的邮票。这套邮票的票较“大龙邮票”为小,故称之为“小龙邮票”。“小龙邮票”又有毛齿和光齿之分(图2为小龙毛齿邮票)。
  1894年11月为了纪念慈禧太后的60寿辰,大清海关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俗称“万寿票”,全套9枚,图案各不相同,面值为1分银到2钱4分银。先后印过2次,分别称为“上海一版万寿”和“上海二版万寿”(二版是专为加盖洋银面值印刷的)。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但直到1897年2月20日,国家邮政才开始正式对外营业,遂将海关邮政局改为大清邮政官局。开办国家邮政之后,由于邮资由银两制改为银元制,需要印制各种面值的邮票以应不同业务之需。于是1897年上半年国家邮政局使用小龙票、万寿票和红印花原票连续印发了加盖改值的银元面值票9套61枚。

  所谓古典邮票,在国际上指在1875年之前发行的邮票,由于我国邮票发行的时间较晚,因此我国古典邮票的范围界定为: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1885年发行的小龙邮票、1894年发行的万寿邮票以及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加盖邮票以及其它的一些加盖邮票。由于年代久远,存世稀少,这些邮票的投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古典邮票的由来】

  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俗称“大龙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银(桔黄)。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5×25.5毫米。齿孔度数为12.5。雕刻铜版凸印,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承印。分三期印制发行,分别称“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图1为阔边大龙邮票)。
  1885年由于“大龙”的印模多次使用而磨损,因此海关邮政开始使用雕刻版印制邮票,除了图案重新设计为神龙戏珠之外,在刷新方面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改用粉纸刷印,纸白而薄,表面附着粉状物质,遇水后图案就会褪色,目的是为了防止再次使用;另一个特点是加上水印以防仿造。水印用的是我国古老的太极图,一个圆圈里一对阴阳鱼。这也是我国第一套加水印的邮票。这套邮票的票较“大龙邮票”为小,故称之为“小龙邮票”。“小龙邮票”又有毛齿和光齿之分(图2为小龙毛齿邮票)。
  1894年11月为了纪念慈禧太后的60寿辰,大清海关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俗称“万寿票”,全套9枚,图案各不相同,面值为1分银到2钱4分银。先后印过2次,分别称为“上海一版万寿”和“上海二版万寿”(二版是专为加盖洋银面值印刷的)。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但直到1897年2月20日,国家邮政才开始正式对外营业,遂将海关邮政局改为大清邮政官局。开办国家邮政之后,由于邮资由银两制改为银元制,需要印制各种面值的邮票以应不同业务之需。于是1897年上半年国家邮政局使用小龙票、万寿票和红印花原票连续印发了加盖改值的银元面值票9套61枚。

  我国早期邮票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878-1896年“海关邮政时期”是清代国家邮政的试办阶段。近二十年中一共发行了三套邮票,即大龙、小龙、万寿。大小龙为普票,都采用象征帝王的图腾--龙为主图,票幅大者称为“大龙”,小者称“小龙”。全套都是三枚,面值也相同,计一、三、五分银(一两十钱,一钱十分)。大龙票分薄纸窄边、薄纸阔边和厚纸(光齿和毛齿)三种版式小龙则分为12 1/2度(光齿和毛齿)、11 1/2--12度两种版式。万寿票是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而发行的,全套九枚,由费拉尔设计,均选用了祝嘏的吉利图案。其中面值为1、2、3、4、5、6分银六枚,为小型票,1--6分银面值共六枚含有六顺之意;9、12、24分银三枚,为大型票,是以六为基数递加的,可谓顺上加顺,说明设计者用心良苦,连枚数与面值都刻意追求。万寿票有三种版式,其中莫伦道夫版是作为礼品赠送的
  1896年清代邮政正式成立,又逢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新票印制不及,除利用小龙、万寿加盖“洋银”应急外,还利用库存红印花******加盖。加盖票从次年发行,概括起来有小龙加小字、大字;万寿加小字、大字短距离、小字、大字长距离。红印花加小字三种、大字五种。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时间很短,故而珍品不少。
  清代国家邮政第一次发行的邮票分龙、鱼、雁三种图案,简称蟠龙票。1897年发行的,印在日本印制,所以为“日本石印;1898-1903年发行的,因为是在英国印制的,又叫伦敦蟠龙票,分为水印和无水印两种版式
  清末还发行一套宣统登基纪念邮票(图16),。
  清代邮政还发行了三套欠资票,计加盖六种,蓝欠资八种棕欠资六种
  1911年,清帝退位前夕,还用蟠龙无水印票加盖了一套西藏贴用票,上有中、英、藏三种文字
  【不言而喻的价值】

  投资中国古典邮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 注意同一种邮票的不同版别间的区分
  就拿大龙邮票来说,其就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之分,不同版别的邮票之间的价格差距是非常大,其中目前薄纸大龙新票的价格在4000-5000元之间,旧票在1000-1500元之间,而阔边大龙全套的市场价格在80000-100000元之间,而其中阔边5分银的价格更是占到了整套邮票的90%。
  二、 注意邮票的品相
  由于年代久远,古典邮票的品相成为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所谓邮票的品相就是指邮票本身是否完整、清洁、美观等等。邮票的品相好坏,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辨:票面是否完整、有无缺齿、票面是否脏污、是否揭薄、背胶是否完整、是否褶皱以及票面的位置等等。就拿上面提到的大龙阔边5分银来说,一枚上品的价格可达到60000-80000元,而一枚下品的价格则只有几千元了。
  三、 不要只收集新票
  与收集现代发行的邮票不同,古典邮票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数量少,更在于其所拥有的邮政价值,而一些旧票就是由于其所蕴涵的特殊邮政价值而身价百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小壹圆旧票,其存世仅一枚,为世界公认的珍邮。
  四、 注意古典邮票的防伪
  这里所提到的防伪不仅是指防止赝品的出现,而且是注意对于邮票品相的作伪。如果说具备一般的邮识就对于赝品有所辨别的话,那么对于邮票品相的辨伪则需要集邮者长期的经验。
  五、 注意邮票的版式
  由于早期邮票的印制水平有限,加上很多邮票都是通过国外的邮票印刷厂印制的,因此同一套邮票会产生许多版式,特别是一些中盖邮票,其变化更加大,特别是在万寿加盖邮票中,加盖的变化更是非常多,而这直接影响到其价格



  六、 注意对于古典邮票实寄封的收集
  实寄封的收藏已经越来越为广大集邮者所重视,而古典邮票实寄封更是其中的珍品,目前古典邮票的实寄封的价格目前均在千元之上,万元以上的实寄封也是屡见不鲜。
  部分古典邮票参考价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3 07:25 , Processed in 1.139464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