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763|回复: 1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新中国邮市史话(四)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3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8-31 1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从这份《公报》来看,邮票再版一事并不是邮电部自行决定的,而是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整个发行工作是慎重的、认真的,再版邮票同样可用于邮政,与国外的那些完全丧失邮资凭证功能、专为敛财的纯商业邮票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由于建国初期,此类政府文件在社会上很难见到,外界人士也不了解情况,故而引起了一场风波。这些再版票传到国外,国外有些邮商就散布说,中国再版这些邮票只是为了向集邮者出售,从没在邮政上使用过,由此引起的种种猜测和误解,一度严重影响了我国邮票的国际声誉。再版邮票到底有没有用于邮政通信,需要用事实来说话。当时我国的一位集邮家就从自己收藏的实寄封里挑出一枚贴用再版票的实寄封寄到国外去,用铁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这些谣言,维护了新中国邮票的国际声誉。

    现在回过头来评价这件事情,我们应该认识到,纪特邮票再版发行一向是国际集邮界所深恶痛绝的,无论是否用于邮政通信,总是授人以柄,难免引起种种误会,以至于对发行国的信誉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我国这次再版发行的纪特邮票,在实际发行过程中,还是从集邮公司售出的数量多,因此在集邮者手中沉淀的也多,留存下来的实寄封少,加上其发行量一直是个未知数,直到1999年新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也没有公布这些再版票的确印量,这种做法也有违发行纪特邮票的国际惯例。据有关文献记载,此批再版票的平均印量大约在250万套左右。

  目前在邮票市场上,再版票价格相差悬殊。可见动机虽好,效果欠佳,从此以后,我国再没有再版过任何纪特邮票。

  在五六十年代的邮票市场上,除了1955年发生的纪特邮票再版风波之外,到了1957年前后还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要求复印老解放区票的“未遂”风波。

  1957年第1期《集邮》刊登了署名冯树章的文章,提及有些群反映,各解放区的邮票现在买不到,希望邮电部复印一些,以满足集邮者和需要。1957年第3期《集邮》又刊登了署名张彝的来信,表示不同意复印区票,并指出,老解放区的邮票共发行过200套以上,集邮者包括他本人在内大多想收集齐全,但是如果把这些邮票复印一批,就会失去它原有珍贵的价值,同时也会遭到已经集到老区邮票的人反对。到了1957年第6期《集邮》则汇总了一些集邮者的看法,20封读者来信中有19人反对张彝的观点,绝大多数集邮者都认为,集邮的目的是为了从邮票上受到教育,丰富知识,不是玩古董式的以少为贵,更不是为了居奇渔利。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老区的情况,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希望邮电部复印了些。有的集邮者甚至还提出具体建议,建议复印区票时可在纸张和版模上做得与原来的不完全相同,以免混淆不清。《集邮》在“编者按”里提出复印老区邮票问题的意见将转供邮电部参考。

  可能鉴于纪特邮票的再版风波已经在国内国际引起了不少和麻烦,因此,邮电部此次对于集邮者提出要求复印一批老解放区邮票的建议并未采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往者既已谬,来者犹可追”。这两起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是发行邮票应该遵循邮票市场的客观规律,应尽可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4 02:55 , Processed in 1.248680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