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2038|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集邮也要提倡勤俭节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8-30 23: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体现了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我们党狠刹不良歪风、倡导文明新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集邮活动中,我们也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针对目前我国集邮界的一些铺张浪费现象,集邮者们展开了热议,谈了自己的看法。
节俭操办邮票首发活动
由“舌尖上的浪费”,笔者联想到了“邮票上的浪费”。在我们集邮领域,也要大力弘扬节约精神,狠刹浪费之风。
一是防止邮品过度包装。集邮品是以邮票为载体,并对邮票内涵进行拓展和延伸,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纪念品、收藏品。顾名思义,它既要有“邮味”,又要有“品位”。然而,有一些集邮品,包装过度,豪华惊人,“邮味”不足,“铜臭味”太浓。比如,每逢重大节庆,总会“隆重推出”一大批高档邮品,有的内装名瓷,有的裹着金币,有的紫檀、红木装潢其外,有的珍珠、宝石嵌在其中,至于镶金镀银更是不在话下。真正的邮票没有多少枚,价位却动辄上千逾万。发行销售这类过度包装的邮品,对普及集邮活动毫无益处,个人消费寥寥无几,大多是公款支付、单位订购,最终只能是助长畸形消费、奢侈消费和腐败消费。邮品的过度包装,不仅影响了群众性集邮活动的健康发展,而且浪费了国家的黄金、白银、高档木材等重要资源。
二是节俭操办邮票首发活动。邮票首发式,指的是邮票发行首日由相关部门举办的旨在扩大邮票发行影响和纪念与邮票相关的人物、事件、事物的仪式。原先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对发行邮票要不要搞首发式、在何处搞首发式、搞何种规模的首发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后来邮票首发式的规模越搞越大,内容越来越多,程序越来越复杂。比如,全城张灯结彩,警车鸣笛开道,部分城区实行交通管制;参加首发式者达数万之众,除了层层领导讲话之外,还有震天响的鞭炮烟花,以及狮子舞、秧歌队、仪仗队和礼仪小姐的捧场;当天晚上,还要举办明星大腕云集的大型文艺歌舞晚会……那种场面当然是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现在,邮票首发式应该“消肿”、“瘦身”了。
三是严格控制邮展宴请。集邮是以收集、鉴赏、展示和研究邮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纵观前些年的集邮活动,成绩很大,收获不小,但有的地方也还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场馆要求最新,展厅要求最大,观众要求最多。“文化性”暂且不说,“群众性”倒是名不虚传。一处办邮展,八方来助兴。各路代表、嘉宾云集,一家高级酒店住不下,还得再租几处酒店。除了参观邮展之外,还要分几路组织旅游观光。然而经常遇见的,却净是那些非常熟悉的老面孔。每次大型邮展,地方政府和主办单位都要分别宴请。茅台佳酿,推杯换盏;鲍鱼海鲜,美不胜尝,早已是盛情至极,却仍恐宾客吃不好、受委屈。2000年,本人曾带队赴美国洛杉矶参加世界邮展,颇有心得体会。作为东道主,美国邮政的招待会非常简单,采用自助餐形式,只有牛肉、火腿肠、西红柿和通心粉、米饭之类的普通食品,并无什么“山珍海味”。每位来宾预发两张饮料票,可乐、啤酒凭票供应,只能任选两杯,不能开怀畅饮,也没有烈性酒。世界首富举办的邮展招待会,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龚达才)

“纸上的浪费”应引起重视
一段时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餐桌浪费令人触目惊心,从中央到地方,都作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
其实,近年来的集邮活动,也正悄然蔓延着一股“纸上的浪费”之风,应当引起集邮界的重视。
“纸上的浪费”主要体现在各级集邮部门开发的邮品上和集邮者日常的行为中。目前,集邮业务成为邮政部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有些集邮部门经常以新邮发行或节庆活动之名,开发大量邮品,这些邮品小到首日封片,大到装帧豪华的专题册。如果说发行一些集邮者普遍收藏的首日封片,倒还说得过去,最起码是满足了邮人的需求,有利于集邮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但是,近年来各级集邮部门将产品的重点放在一些附加值高、包装奢侈的邮品上,挖空心思地在包装上下工夫,大则披金戴银,而面对多数集邮者呼吁的发行小规格纪念邮品的心声,却毫不理会。
这些脱离了集邮本质的产品,往往只搭配几套邮票,靠豪华的包装就可身价百倍,成为了高档集邮礼品。到最后,很多此类的集邮礼品流入交易市场后,邮商为了便于储存和销售,经常是将其中有价值的邮票抽出,装帧精美的册子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集邮部门依靠开发生产集邮品,向市场要效益,本无可厚非,但是为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一些华而不实的集邮品,不仅增加了集邮者的负担,到头来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新邮都有必要延伸出一系列的集邮品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新邮都必须配套发行“一票一封”的首日封。自上而下的集邮部门,应当着眼集邮者和市场的需求,将集邮品做精做细,不能为了贪图经济效益,而丧失社会责任。
如今集邮者之间流行着互寄戳片的活动,用廉价的企业金卡为载体,盖上当地的邮戳并寄给外地邮友,彼此交换。虽说这是集邮活动中“交友、交流”的体现,但是,经常可以看见在邮局纪念戳加盖现场,有的邮友一人就拿上百张明信片,伏案写字盖戳,很多时候会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盖戳的效果大打折扣,加之明信片经历了邮路上的“奔波”之后,到对方邮友手中时已是“大花脸”了。这样的戳片越来越多,其中可以用作邮集素材或有收藏价值的并不多。面对这种与日剧增的戳片,一方面是邮友的一份深情,要当废纸卖了吧,上面都写着自家的名址,自己的信息极易泄露;另一方面留着确实无用武之地,时间一长还得占据空间,处境实属尴尬。
邮友之间的交流互寄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达到相互间补缺、补漏的目的。其实,可以事先了解邮友的收藏范围和主题,以此有选择地互寄邮品,在办邮的过程中,不应当只停留在追求数量的粗放阶段,而更多的是要力求邮品的质量,做成“纸上的风景”。(倪俊峰)

邮品开发不宜铺张
我国集邮品的开发、发行,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也跟随着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铺张浪费之风,追求豪华、厚重、高档、高售价之风愈演愈烈。
其一,大量开发制做豪华集邮礼品册,册页使用的都是厚厚的纸板,再加上封面包装,重达几公斤,而内部只插装很少的邮品。这类产品集邮者很少购买,如同前些年豪装月饼一样,多为礼品出售,尤其是以机关、单位、企业购买送礼为主。
其二,自1992年发行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至今,也是越变越多,越变越复杂。当初几年,只有一套几枚或十几枚带有兑奖号码的邮资明信片,而现在版式多样,分为国家版、地方版、订制型、台历型,还有邮简式贺卡、异形卡、幸运封,等等。如今,一到新年、春节,有奖贺卡、封满天飞。有的人接到一大堆贺卡(封),但却少有打开看上一眼,就存放起来或丢弃在纸篓里。只有爱好集邮的人,才把它当宝贝收集、兑奖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龚达才 倪俊峰 辛巨祥)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5 05:22 , Processed in 1.077962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