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082|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对“是自我欣赏?还是参加竞赛?这是一个问题”的答案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8-27 11: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对“是自我欣赏?还是参加竞赛?这是一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欧阳承庆

读《中国集邮报》2007年第39期王宏伟同志采访亚洲集邮联合会主席苏拉吉先生的谈话中有关中国附加费邮品的问题的报道后,我深有感慨,经过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后,发表我的意见如下,供附加费邮友和读者参考。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问题必须重视科学思维。第一,要从调查研究入手,对自己尚未深入了解的问题,不可轻下结论。第二,事物是发展的,特别是对待新生事物,要用前瞻的眼光和爱护的态度去观察和对待。第三,观察和评论事物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撇开规律主观臆断。
      尽管苏拉吉先生位居亚洲集邮联合会主席高位,且其展品《暹罗》曾在世界邮展和国际邮展多次获得高奖,但不等于他对中国附加费邮品的这次评价就可以被中国邮人奉为圭臬,似乎他的结论便是真理。我们中国集邮者对本国的集邮项目应有自己的主见,外人的看法可供参考,但决不可以盲从!
      第一,苏拉吉先生认为邮政附加费是一个很窄的题目,是一个国家区域性邮品。他说:国际集邮联合会对素材的划分是早期、中期和现代。邮政附加费是现代邮品,怎么可能和早期、中期的素材比拼呢?他的这个错误观点我已在拙文“评论附加费集邮的十个观点”中批驳过了。集邮是一种收藏活动,“物以稀为贵”即珍罕性是起决定性的最高准则。不论是在评论两个邮品的时间差或地域差时,都必须具备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即两个邮品的存世量即珍罕程度必须大致相当。比如拿1909年清代宣统纪念邮票与1968年毛主席语录邮票相比拼,或拿同在1942年发行的美国纪念中国抗战,印有孙中山和林肯像邮票和中国淮南区“稿”字新闻纸邮票相比拼,何者重要性高呢?
      第二,苏拉吉先生说:“邮政历史展品有三要素,其中之一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邮政附加费展品没有讲。。。”他的断言使我大惑不解,众所周知附加费实寄封、包裹单、汇款单全都写有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地址且均盖有收、发邮局的日戳,怎说没有讲呢?可能其上全是中国文字,他不认识罢了,但若询问展品所有人,当会详细解答,怎可断言“没有讲”呢?这虽是一个小节,但由此可知他连这一点调查研究都没有做到,便匆忙下此结论。
      第三,后来苏拉吉先生将话题谈到珍罕性方面来了。他先发问:“这样的题目有多少重点邮品?”还问:“这些邮品是独一无二的邮品吗?珍罕性如何?”他在前段谈话中,强调邮品的地域差和时间差,却把应该考虑的珍罕性撇在一边,而后来将话题转移到珍罕性时,却强调“独一无二”的孤品,一下子从零下提到沸点,这简直是语无伦次!我猜他是在夸耀其《暹罗》展品中拥有若干独一无二的孤品,以此来贬低中国附加费邮品的重要性。中国附加费邮友通过近20年的努力集研,对自己钟爱的这个项目已经有所了解其概况。附加费邮品的发行量普遍远低于国家邮品,其存世量更低。违规与混乱的特点又是形成众多珍罕、短命品种的根源。尽管附加费征收限于地方邮政措施,但其覆盖28个省、区的总面积却比整个印度支那半岛还大得多!且征收时间长达12年又2个月,所发行的附加费邮品总量十分庞大,除28个省、区乃至市、县、乡级发行的大量凭证和收据外,还有数量更巨大的实寄封、单。说它是一座可供数代邮人长期发掘的珍罕邮品宝库,一点也不夸张!这些情况可能苏拉吉先生料想不到的。
      第四,苏拉吉先生最后谈到集邮工作的前瞻性,鼓励青少年加入集邮队伍并说要强调这一新理念。可是,当我将他这一指导性的新理念与他在前段讲话中对待中国邮政附加费这个新生事物的态度对比时,却感到他的言与行,即理论与实践脱节,似有言行不一之嫌。作为国际邮坛的一位领导人,面对中国拥有上千万集邮群众的全国性邮报的记者采访,应当慎重考虑其影响和后果。
      结论:对待这个问题:附加费展品是自我欣赏?还是参加竞赛?其实答案早已作出过多次了,铁的事例,国内外参展获奖记录早已人所共知,难道还用怀疑!至于奖级和展览级别还不够高,获奖的次数还嫌不多等等,别慌嘛,新生项目还需时间磨练,其发展规律必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广大附加费邮友都在摩拳擦掌呢,让我们高喊“加油”吧。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4 23:03 , Processed in 1.078003 second(s), 19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