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一、为什么要讨论违规。邮友中有些人谈到“违规”则色变,必欲与之划清界线,生怕犯“错误”,因此有必要谈一谈。我国地方邮政征收附加费以及附加费凭、据、戳邮品是否违规?违规到了什么程度?笔者认为其中情况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实有深入探讨加以认识的必要。
二、附加费征收是否违规。我的看法是:从形式上看似属违规。因为在国家规定邮资之外再征收附加费,超出了国家规定范围,当然可算违规。但若从实质上看则不算违规,因为近40年不变的过低邮资是不合理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物价也在进行调整,邮资理应适时调高以保持收支平衡,邮政业务才能发展。当时将邮资强行保持不变,长年动用国库补贴邮政亏空乃是决策不当。这就不仅导致邮政改革滞后,而且影响了邮政的声誉。消除这个瓶颈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邮资过低,征收附加费向用邮公众补收成本,正是弥补亏损的有效措施,合情合理。与国际邮资情况比较,英美等国从1949年到80年代后期均多次调高了邮资。以1990年为例,我国国内挂号信邮资为2角,征收附加费1角,合计为3角。而英国当时国内平信邮资为20便士,美国为25美分。就是说我国的挂号信资费比他们的平信资费还低许多。
三、在失控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在长达12年零2月,地域覆盖28个省、市、区的附加费征收中,出现了混乱失控的局面,其中的确存在大量违规现象,这是事实。例如平信征收附加费,汇兑、包裹双重收取附加费,部分邮局擅自抬高资费,以及收费名称、征收范围、起止时间、凭据戳不统一不规范,甚至有彩色图案酷似邮票的凭证,造成了混乱的局面。这是当时邮电部未能果断将其纳入统一管理所造成的,这实际上属于管理不当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征收附加费的问题,不应混淆是非。
四、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些违规现象。在附加费集邮者方面,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从事的收集、鉴别、研究、组集、著述一系列活动全都是为了保留邮政史料。
大多数附加费邮友对各种邮品采取全部包容的态度。但也有少数人对各省行文公告规定征收范围内的邮品能够接受,对某些县级邮局超规定范围的附加费邮品持怀疑态度,对违规离谱的附加费邮品如安徽宿松河塌代办所发行的4种申奥彩色凭证则坚决拒绝。笔者认为只要它们都通过邮路实际使用了,构成了用邮实际都可承认。因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如若挑剔这个,排除那个,那就割裂了历史。抹煞了某个部分,就破坏了历史的全貌。我们收集研究附加费邮品,要用批判的态度去审视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这不等于我们鼓励或纵容违规,而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史为戒,正确对待一切突发事件和紧急应变措施,加强宏观调控,避免违规现象发生。对非附加费集邮者方面,我们要加强宣传,耐心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让他们明白:第一,违规现象并非附加费邮品所独有,自1840年黑便士在英国诞生起,违规现象就随之出现了。第二,其实每一个集邮者都喜欢非常规邮品,那些未发行票、试样票、错变体票,如1840年5月2日黑便士邮票英国Bath邮局实寄封、黑便士VR公事邮票和我国民初“临时中立”加盖、文革期间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不都是违规邮品吗?为何厚彼而薄此耶?所以我们要说服他们不要歧视附加费邮品。
结论:附加费征收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一段特殊邮政史,有些附加费邮品虽然违规,但极具研究价值。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地既不歧视也不掩盖,提高认识,正确对待,以史为鉴,弘扬邮学,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