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从未见过的老票证如何鉴伪? 随着票证在文交所的上市,票证长期以来的价值洼地得到一定的修复,价格的暴增和眼热的赚钱效应,使得票证收藏热会如期到来。赝品一直伴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票证的收藏升值,也必然逃不掉假票的骚扰。假票让初涉票证收藏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但是,任何收藏品都要求收藏者具备一定的收藏知识,否则,"打眼"就不可避免。从古至今,真与假就是并存的,所以,票证市场出现假票是坏事也是好事,从另一方面说明收藏里面有黄金,我们收藏票证就要丰富藏识,学习更多的鉴伪方法。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假票 真伪鉴别的能力是从喜爱开始积累的,常看,多学,日积月累就一定具备识别能力。最常用的真伪鉴别是对比,记住真票的特征,或者就用真票比照着,不同于真票的就是假票,当然,也必须熟悉真票的品种、特征。但是遇到从未见过的老票,尤其是一些稀少的、年代早的、价格很高的票,也找不到真票对比,怎样判断真伪呢?本文着重提供从未见过的老票证如何鉴伪的一点思路。这些仿制的老票证,印刷采用老票的印刷方式,纸张做旧,具有很高的迷惑性。收藏者心态很重要,看到心仪的好票不要急,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一个破绽就可以判断真伪了。 鉴伪必杀技:钞票纸(票证专用纸) 票证的用纸,尤其是国票、军票的用纸以及大多数省票的用纸,不是随便的纸张,都是专用纸甚至就是钞票用纸。造假者可以找到老纸或者做旧,用以仿制老票证,但是难以取得专用纸,所以,鉴别票证真伪一定要了解票证专用纸的特性,遇到不是专用的纸张的老票证多加小心。国票、军票以及大多数省级票证,采用的专用纸或者钞票纸,主要原料是棉浆,有时掺有麻浆、化学木浆等,耐折、耐裂、抗水性强。客观讲票证专用纸是"布",因此,在长期使用中经久耐用。棉纤维结合的更紧密,而且基本上不受水的影响,而普通纸的主要成分是木制和草质纤维,吸水性很好,变湿时会分散开。这也就是为什么 钱币或者 粮票洗衣时不小心洗了,也不会烂掉的原因。有些专用纸还掺有防伪的红蓝丝,防伪性大大增强。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样票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样票纸中的防伪红蓝丝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样票(假票)和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假票)的纸张已经做旧处理,但是纸张厚重,绵软,抖动声音发闷,根本就不是专用纸,国家级的票证不使用专用纸的可能性非常小。 使用120倍的显微镜,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假票的纸张纤维:杂色多、颜色较黄,而且白色的絮状物较多,而使用专用票证纸印刷的真票,纤维紧致、几乎没有絮状物。同样条件下观察了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纸张,纤维束在观察灯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也没有絮状物。随手又观察了北京市71年购货券,看到近似的微观图。66年国票纸张有所不同,纤维像是压在胶质的材料里面,根本没有空隙,也没有白色的絮状物。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样票(假票)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样票(假票)纸张纤维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真票)纸张纤维(浮在纤维上的黄色是颜料)
1971年北京市购货券纸张纤维
66年国票伍市斤(实心五角星水印)纸张纤维
再观察80克A4复印纸的纤维稀疏、布满白色絮状物。吸水性更强的餐巾纸情况又是如何呢?单层餐巾纸的纤维稀疏蓬松,纤维间充满白色絮状物,当浸入水分之后,纤维没有膨胀和颜色变化,而白色絮状物吸满了水分变得透明。 80克A4复印纸纤维 单层餐巾纸纤维 蘸水的单层餐巾纸纤维 通过微观观察可以看到,颜料附着在纤维表面,并没有侵入纤维,餐巾纸吸入水分之后,纤维也没有膨胀,说明纤维是抗水的,只有白色絮状物和纤维缝隙是存水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票证专用纸由纯纤维构成,没有绵软的絮状物,坚韧耐折,抗水性好,尤其是66年国票用纸,质地光洁细腻,挺括平整。 常见破绽之一:错别字。 现在的照相计算机排版技术非常先进,仿造以前的图案比较容易,不能与真票对比时,欺骗性就非常大,但是排版之后肯定需要修版,造假者很容易出现各种纰漏。还是看这套“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样票(假票)"。仔细看印章首先觉得设计不是那么完美,篆体印章疏密不够紧致,"财"字左右结构的比较分家了,"府"字也很空,当然,这是对印章鉴赏的一点感觉,不能够作为伪票的证据。但是,发现"府"的篆书居然是错的,不仅"寸"是错的,就连广字头的点都没了。作为政府官印的印章出现错字是不太可能的。与真票对比之后确认了这个判断,而且真票的印章结构设计,疏密合理,很协调。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复原军人生产补助粮粮票印章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假票)的两枚印章有三处错误之多:繁体章"華東財政經濟委員會"的"會"字,人字下的一横两头耷拉,很囧啊(造假之人学识确实不高)!篆体章"華東區糧食局"的"食"字,下面部分是口,而"食"哪来的口呢!?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印章,错别字“會”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印章,错别字“食”
而"華”字,虽有有图案遮盖,不容易辨别,但是,字当中的人字形与上面笔画是不相连的,篆书的写法有很多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可能随心所欲。造假者不懂其理,自然漏洞百出。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印章,错别字“華”
常见破绽之二:暗纹喧宾夺主。 票证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经济政策的具体实现,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名片,设计上自然精益求精,每一张都是微缩的艺术品。图案设计分主图、辅图、装饰、暗纹等等,底纹不仅是烘托主图,也是当年防伪的一种方法,但常见假票暗纹印制粗糙,是很容易掌握的识别假票的一种方法,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假票)的拾市斤、壹佰市斤、壹仟市斤的暗纹颜色浓重,大有盖过主图的架势,尤其是壹佰市斤,暗纹印制范围居然扩大到了边框装饰,假票特征明显(套色印刷的省市级以上的票证,定位非常精准,底纹绝不会与边框重叠)。
1950年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大米票暗纹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