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西南边陲有胜景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邻,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 保山为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保山的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 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吏,“哀牢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 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安徽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置县,因为甘肃省金昌市下有一个县的名称叫永昌 ,所以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保山市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 提起保山,就不得不提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滇西抗战,让这座西南边陲城市从此名扬海内外。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中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 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 日本军队对中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 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滇西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 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二十多万军民的代价,最终取得胜利。 1981年保山县粮票大全套,分为1981年保山县购粮券和1988年保山县购粮券组成,合计17枚。 1981年大米5枚,分别为半市斤、壹市斤、贰市斤、伍市斤、贰拾市斤;面粉6枚,分别是壹市两、贰市两、半市斤、壹市斤、贰市斤、伍市斤、壹拾市斤;购油券4枚,分别是贰市两、肆市两、半市斤、壹市斤。1988年保山县购粮券大米2枚,分别是伍拾克、壹佰克。有意思的是,1981年和1988年的主图居然全部为保山县易罗池和文笔塔。 易罗池:居云南省保山市 隆阳区城西南隅,又称龙泉门。据载:泉有九窦,似九龙喷泉,故又名九龙(隆)池。另载:哀牢有蒙氏,传至蒙苴荐,其妻沙壹(有的文献也称沙壶),常至池中捕鱼,触木感孕,生十子,第十子名曰:“九隆(龙)”。此一传说,是云南载入正史文献的最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 易罗池原名九隆池,也称龙泉湖。九隆池是以汉代以前第一代哀牢国国王九隆的名字命名,而哀牢国的都城就在今隆阳区东边的哀牢山下;另名龙泉湖,则与史料记载有关:"城西太保山下有泉涌出,停蓄为池,父老相传为龙泉",池边始建于唐代的龙泉寺也因之得名。无论是九隆池还是龙泉湖,最终更名易罗池并沿用至今,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紧挨九隆池附近有一数十平米左右的小池原本就叫易罗池,后因小池渐渐消逝,大池扩展便延用小池之名至今;其二,龙泉湖更名为易罗池,则与明朝参将邓子龙戍边卫国有关。在邓子龙率兵拒敌鏖战边关的间隙,至永昌(今保山)城西南龙泉湖小憩休整时,于湖中央兴建一观景阁,冠名濯缨亭。"濯缨"一词,语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原意是洗濯帽缨。后来演化为对超脱世俗、操守高洁之人的赞誉。保山的后人们出于对邓子龙靖边护国的敬慕与怀念,便将龙泉湖更名为易罗池。易者,谦逊,平和;罗者,排列,构建。意喻着保山人民对过者的祈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笔塔:在池西山坡上,又称兹云古塔、始建于出唐代,文革期间被毁,今又修复。池似砚、亭象墨,塔如笔,大地当纸,文房四宝齐备。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滇四战役中阵亡的爱国将士,在易罗池畔建起公墓及"陆军第八军抗战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今为"滇西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1988年发行的大米两枚,使用克计量制,跟国际接轨。作为1981年保山县粮票的补充使用,再没有发行油票,1988年保山县粮票发行不久,粮票就结束了使命,成为历史的绝响。 如今,粮票 收藏中,拥有保山县1981年购粮券大米和面粉11枚小全套的多,有完整17枚大全套的少,也充分说明了这套市县级粮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