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式研究。从历年来关于《箭楼》普资封版式研究的相关文章及文献来看,产生了诸如“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之类的分歧。 笔者的意见倾向于目前比较有共识的“三分法”,即《箭楼》普资封有三种版式,简单介绍如下:
1、第一版,发行于1992年7月15日,整包数量为4000枚,印刷全张为6枚,信封规格166?12mm,邮资图案尺寸为31?6mm,邮资图内印有直径为15mm的磷光邮电徽志暗记,封背有“00136.924 邮电部发行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等铭记字样。 2、第二版,印制时间为1993年,整包数量为1000枚,印刷全张为9枚,信封规格为166?12mm,邮资图尺寸是31?6mm,邮资图内印有直径为10mm的荧光邮电徽志暗记,封背印有“00136.924 邮电部发行”等铭记字样,“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字已删除。 3、第三版,印制时间为1996年,印刷全张为15枚,信封规格为165?02mm,邮资图尺寸为31?6mm,比起一、二版封来小一号,邮资图内印有直径为10mm的荧光邮电徽志暗记,信封正面印有“100031北京市邮政第526号邮政信箱”等固定收件人名址,右下方邮政编码框改为“邮政编码”四字,封背有“00136.964 邮电部发行”字样铭记。发行量约为41.6万枚。 以上版式划分是着眼于从邮政窗口正常售出及订购的普资封而言,实际上在《箭楼》封中还另有一种“版式”,那就是样张封,其存世量极少,无邮寄功能,故笔者认为其版式研究虽殊但不适合与上述三种版式相提并论。现也把这一独特的“版式”情况介绍如下:纸质为布纹纸,信封规格为166?12mm,邮资图尺寸是31?6mm,邮资图上印有同尺寸等大的磷光暗记,略显米黄色,封背印有“1992 邮电部发行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铭记字样,无“00136.924”字样。 由于该普资封制作较繁琐,印刷糊封时常常出现失控,故信封规格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规格不同或套色移位现象。曾有人把《箭楼》封的套色移位现象当成版式区别来研究,结果在相关集邮报刊上还引发了争论,然结果表明这些均不能视为版式区分的依据。 二、印刷方面的具体研究。 1、刷色。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集邮者都认为《箭楼》封是经蓝、红两种颜色套印而成,但却忽略了邮资图内邮电徽志暗记的印刷,实质上《箭楼》普资封是由“蓝、红、磷(荧)光”三种颜墨三次套印而成。 2、邮电徽志暗记的错色论。众所周知,蓝徽《箭楼》封是第一版中的一种,因《箭楼》一版中还有其它显色的邮电徽志暗记封存在,于是有人就认为蓝徽是错色,实则不然,主要是由于所配磷光油墨的缘故。磷光暗记在邮资封上设置,这是河南省邮电印刷厂首次研制的防伪技术,因属初次尝试,在技术上还不十分成熟,在具体调配颜料时存在浓淡稀薄问题,因而就形成了《箭楼》一版封的邮电徽志暗记有“红、橙、黄、绿、蓝”等可能出现的显色,也正由于磷光油墨的难稳定性,后期《箭楼》封才改为用荧光油墨来印刷暗记。 3、蓝徽封的印量。2002年8月中旬左右,邮市中突炒蓝徽《箭楼》封,有人鼓吹仅有“3万、万枚”之说。我认为此说毫无根据。1983年4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花卉图》邮资封,印量为300万套左右。《箭楼》封是继其后发行的第一枚普通邮资封,其初次印量应该相近。《箭楼》封发光暗记能有多种显色出现,明显是由不同印次所造成的。假设《箭楼》一版年内有10个印次的话,每种印量估计应在20-30万之间。如要真像有人所讲的“3万、万枚”的话,那《箭楼》一版封年内至少得有100个印次方能实现,事实上从印刷厂自身的经济利益方面来讲,这一点也是不可能的。而据最新来自河南邮电印刷厂的可靠资料表明,《箭楼》封的计划发行量为1856.2万枚,实际完成1788.67万枚,如粗略按年份平均的话,每年《箭楼》封的印量约为360万枚左右。这一数字与笔者的估计基本相符,至此可以认为有“3万、万枚”发行量的印次是不可能存在的。 4、《箭楼》封的具体印制过程:对开胶印,铅印暗记或胶印一次完成,切块闷子刀成型,上机糊制或人工糊制(可称胶印版、铅印胶印混合版)。 三、《箭楼》526信箱专用封的属性问题。 从形式上看,《箭楼》封的第一、二版与第三版有着使用范围方式上的区别。前者能随便使用,而后者只能专用,这一点实不符合现行普通邮资封的寄递标准。对于这一情况,笔者曾在1998年《湖北邮电报?集邮专刊》上撰文呼吁三版《箭楼》封单列为专用邮资信封,后来在2002年初出版的新版邮资封片简目录中正式将专用邮资信封一项列入,三版《箭楼》封即该项的第一号邮品。当然,也有人认为,《箭楼》三版封不是《箭楼》普封的一种版式,其邮政属性应属邮政公事范畴。但笔者觉得判断526信箱专用《箭楼》封的邮政属性并不复杂,观其形式,明摆着就是一枚印有邮资图案的邮政用品,说其是“邮政公事”这与情理不合。只所以将其设计成邮资封,估计此调查函根本不在邮政公事所审批的使用范围之列,这一点不妨从套寄526信箱《箭楼》封的大号公函封上来探求,其大号公函封的寄递方式为“邮资已付”,既然其使用单位的公函封都不属邮政公事范围,那么其内部夹寄的这枚526信箱专用《箭楼》封又岂能以邮政公事封来看待呢?在我看来,《箭楼》526信箱专用封是一枚具有双重身份的邮品,在印刷上它属《箭楼》普资封的第三种版式,在内容上它又可自立门户为专用邮资信封(ZF)。 四、《箭楼》普资封的组集。 《箭楼》虽然使用期达6年之久,但集邮者普遍认可的版式仅有三种,可以说是比较单调的,故在组集介绍各版式时,宜在每种版式的不同版型区别上下功夫,目前《箭楼》各版式中不同版型的相关研究与介绍鲜见。《箭楼》邮集中的重中之重,当属《箭楼》样张封,笔者仅见闻有2枚,而《箭楼》整部邮集的主要出彩之处,将在于《箭楼》各类变体的研究展示。《箭楼》一版变体繁多易得,二版及三版则较少且难寻。比较知名的变体《箭楼》封计有:漏蓝兼漏徽、套色大移位、蓝色向下移位兼漏徽、双面印、裁切大移位、徽记移位、漏蓝或漏红、叠纸印、蓝色或红色透印、折白、蓝红色复印。就国内《箭楼》邮集组集的规模而言,组编《箭楼》者虽大有人在,但规模尚不乐观,多数仅为1框、2框,而能达5框规模的,上海与甘肃各有一部;就《箭楼》邮集的编组质量而言,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展示其邮政使用时,只要展示出不同的邮资用途即可,非以不同的纪念性重大事件日期为主,《箭楼》邮集是邮政用品邮集,不是专题或邮政史,以免喧宾夺主,而且还要注意邮品研究与知识表述的正确性,尽量不要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说明,不要堆砌同一展示目的的邮品。就《箭楼》邮集参加各级邮展的实情而言,一般都局限在市、省级邮展上,尽管组编《箭楼》邮集者在邮集上投入不低,但在国家级邮展上尚未有建树。众所周知,《箭楼》属近期邮政用品邮集,无法上高水平邮展或获高奖,这也是不争之事实,此乃该项邮品重要性不够使然,随着今后时间的推移,集邮者的推崇以及组集者的宣传推广,《箭楼》邮政用品邮集的参展地位定会有突破性进展。 五、需要澄清与探讨的研究课题。 1、第二版《箭楼》封的印刷与发行时间问题。《箭楼》二版封的封背删掉了“河南邮电印刷厂”,于是就有些研究者认为其印刷厂换成了北京邮票厂,从而使这一说法堂而皇之的见诸报端或编入邮资封片目录,至于说是北京邮票厂印刷印刷有何依据尚且无人讲明。笔者对于封背删去厂铭的做法理解为:河南邮电印刷厂刚刚获得生产邮资票品的资格,不了解那时期国家邮政部门对于邮资封片生产厂家“厂铭”标注的规定,自行为宣传本厂而加印上去的。封出来后经有关审查人员认为不妥而要求取消的。这一点与同时期河北邮电印刷厂印制的《石舫》普通邮资片的境遇基本相同,其1992版《石舫》上的厂家代号“JYY”,也是在1993年第二版面世时取消的。事实上,《箭楼》二版封的厂家印刷问题,已由河南邮电印刷厂厂邮协报《集邮简报》公开承认声明,希望今后不要再以讹传讹了。其次,《箭楼》二版封封背文字“00136.924”字样与一版同,因此有人猜测二版封与一版封都是在1992年4月份印刷的,二版封却是在一年之后的1993年下半年才交付使用的。而据一位龚姓邮友在《天津集邮》上提供的打包时间(即1993年5月4日的产品检验证),可知《箭楼》二版封的印刷时间应是在4-5月间,因为信封的印制应是边印刷边包装,不可能印刷时间比封包时间早上一年。再者,二版《箭楼》封在河南邮电印刷厂印毕后,交给邮电部门发往全国各城市邮局发售尚需一些时间。通常情况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到货。由于事先没有相关通告,即便到货了,集邮者也不清楚,从而使得《箭楼》二版封的发行时间成谜,只能根据各地实寄封来考证最早时间。北京宣武区集邮协会会刊《宣武集邮》总第8期《正阳门箭楼邮资封有新版式》一文提及上海有1993年6月15日的实寄封,笔者藏有一枚上海著名集邮家徐星瑛先生于1993年7月15日寄出的实寄封,比这一日期要晚一个月。 2、三版《箭楼》封是单位专门印用。据江苏曹兴龙邮友介绍有过1996年6月16日的实寄封,比我收藏的1996年8月2日的要早,是否有更早的,也有待探讨。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之见,不当处敬请不吝赐教 (徐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