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597|回复: 4
收起左侧

邮票上的苏轼作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3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23 2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苏轼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被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后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于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六岁。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我国曾发行了多套有关苏轼作品的邮票

  1988年12月25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T129《中国兰花》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1枚 面值为8分,图案为春兰“四大天王”之一的“龙字”,左边配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题杨次公春兰》中的上阙:“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1989年11月25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T144《杭州西湖》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小型张的边纸上印有多首古诗,其中一首即是苏轼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995年4月6日,台湾邮政部门发行了专346《寒食帖》邮票一套4枚,横式四连张印刷,邮票全张4套,边纸上则印有黄庭坚的《寒食诗跋》。《寒食帖》就是以《黄州寒食二首》诗为内容,全称是《黄州寒食帖》,邮票共17行,129字。世人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有人这样评价:《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季明文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2005年9月16日,香港邮政部门发行了HC135M《神州风貌系列小型张(第四号)-钱塘江潮》小型张1枚,小型张腰线中开,上图为占螯塔畔一线潮的景色,传说中的“镇海铁牛”居中,下图分别勾画观潮者与地形图。小型张的左上角附有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一)》一首,内容为:“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相顾雪成堆。従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2010年5月15日,由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发行了《黄州寒食诗》特种邮票。《黄州寒食诗二首》,是苏轼谪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感叹,内容凄凉悲壮,其书法一气呵成,气势奔腾,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继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后的“天下第三大奇书”。《黄州寒食诗》特种邮票为《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全套之一,与之同时发行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宋词》邮票也是继《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之后,中国邮政发行的又一套与苏轼等有关的文化题材邮票。2012年8月3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宋词》特种邮票,该套邮票1套6枚,每枚邮票面值1.2元,共计7.2元。该套邮票为胶印,分别表现6位宋代文学家的词,内容上选取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词人的代表作,其中就有苏轼的《赤壁怀古》。该套邮票是宋朝诗词系列邮票中的首套,作为龙头品种,升值空间较大。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23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谢谢!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4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23 21: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行完的票都不值钱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邮 发表于 2014-11-23 21:50
发行完的票都不值钱

谢谢!纸片片,垃圾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9-10 15:11 , Processed in 1.170825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