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424|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家一起探究古币造假的一些新手段大家一起探究古币造假的一些新手段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17 21: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种怪现象,这些怪现象并非某一论坛所独有,本人所登录五个钱币论坛都看到有这类现象。现对其简述如下:



一类人在网上发表的东西基本是假货,既有新假,也有老假。发生在古钱里比较典型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假“五十名珍”,有三孔布、半釿布、六字刀等。在近代机制币栏目常见的有仿京局、仿广东寿字一两还有各省银币,代表性的是那本《中国银币图集》,还有周业勇等的帖子,全假,无一真品。但这些东西都堂而皇之地被宣传甚至被出版成书,贻害他人。



第二类人是对目前公认的钱币界的珍稀钱币予以彻底地否定。古钱方面,这些人对有确切出土记录被众多专家学者和钱币收藏家所认可的三孔布,比如现藏日本的氵俞阳背两三孔布说三道四予以否认。在机制币范围,对中外藏家学者近百年的研究探索成果采用一风吹的方法,进行简单、武断地否定,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两类人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历史知识,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基本采用简单摘录或引用道听途说的传言作为自己的论据。



二是思考问题逻辑性、时序性差,偷换概念,比如安徽省于光绪24年2、3月获得造币设备,同年开始铸造银币(这部分引述的文章是真的),那么光绪23年德国为之铸造的样币就一定是臆造品(对正文曲解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等等。这些所谓结论往往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越描越黑。当无法自圆其说时就像吵架的泼妇往地上一坐“反正就是这么回事!”



三是没有真东西。这两类人宣扬自己主张表现虽不相同,一个是斩钉截铁地对臆造品进行肯定,另一个是斩钉截铁地对存世的珍稀品予以否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手上没有真的稀少的东西。第一类人手里是大把的假货,第二类人往往连市场上常见钱币的真假都不会判断,更拿不出一枚像样的珍稀钱币。



前者公开以假货宣传自己,窥测方向,寻找售假的机会。后者给钱币界的新人灌输错误的观念,以博取“大师、敢挑战权威、有真知灼见”的名头,提高自己在泉币界的地位。这两类人利用这些手段想走捷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如何他们品性决定了他们想要提升自己舍此别无他法。



以下贴出他们的部分言论和图片来展示这两类人的伎俩:(第一类举例)




第一类人把普品说成珍品


第一类的表演比较容易被识破,他们的危害主要的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发誓自己的东西为稀世珍品。



(第二类举例,彻底否认签字版的存在)



发言:L.乔奇?到现在他的身份和真名字有几种说法。连他的身份都不知道,他的签字准吗?



乔老生于哪年,过古是哪一年?如果咱们看见的签字版是1910年,哪时候他已经90了,或过古了,还能雕刻吗?



第二类奇谈怪论对钱币界的危害远大于第一类。因为大量钱币收藏者对于铸币历史文献比较生疏,容易被他们偷换的概念忽悠。



事实上,L.GIORGI生于1880年,卒于1962年,根本不是上文所说的1910年时即有90岁高龄。L.GIORGI于1910年到1920年间在中国,先后受聘于晚清的户部的天津造币总厂和民国初年的造币总厂。他在天津造币总厂担任首席设计雕刻技师(等同于总工程师),设计钱币,雕刻模具,并向中国学员教授雕刻技艺等。



了解到这些历史事实之后,上述奇谈怪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文章来源:山东收藏网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9-17 17:27 , Processed in 1.123856 second(s), 26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