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399|回复: 2
收起左侧

不必总盯着珍稀邮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3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12-9 2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核心提示: 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大拍卖公司都要举行大型邮品拍卖会,这是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一道饕餮盛宴。每年的拍卖会都会成为收藏者和投资者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因为这样的盛会是检
 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大拍卖公司都要举行大型邮品拍卖会,这是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一道饕餮盛宴。每年的拍卖会都会成为收藏者和投资者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因为这样的盛会是检验珍稀邮品和钱币的一个大舞台,我们从中就可以感受到收藏市场的冷暖和资金的走向,这对于收藏者和投资者精选不同的收藏品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收藏者和投资者还是社会各界人士,总是盯着拍卖会上的珍稀邮品。如红印花加盖“小壹圆”在近年的大型邮品拍卖会上屡创佳绩。2006年春拍中,一枚“小壹圆”以242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邮品拍卖的最高价;在2009年苏黎世亚洲拍卖会上,一枚“小壹圆”以258.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2010年2月,又一枚“小壹圆”在香港以552万元成交。从这些年来邮品拍卖的情况来看,收藏者对于清代邮票珍品和“文革”期间撤销发行的邮票格外青睐,拍卖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倘若从保值和增值的角度来看,这些邮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和幅度都是比较低的,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有些邮品不能简单地仅仅用价格的涨幅来衡量其价值,应该更多地以这些邮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化价值、文献价值、人文价值等方面为出发点,或许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地认识到邮品的价值。
  对于珍稀邮品的拍卖,最好不要过于集中将珍稀邮品展现在收藏者和投资者面前,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苏富比拍卖行曾于2013年7月中旬在伦敦举行“英国邮政博物馆及文献库收藏之珍稀邮票拍卖会”,此次拍卖共推出191件拍品,总额逾500万英镑,对于收藏家可以说是一场盛会。但是,这场拍卖会却惨淡收场。究其原因在于珍稀邮品过多及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导致没有了实实在在的需求。人们对于珍稀邮品的基本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在存世量上,而珍稀邮品的集中登场,无疑动摇了它们的市场价值,而需求的骤降,又使得这种价值进一步弱化。
  决定一种邮品升值潜力高低的因素可以列出一大堆,比如说当时的市场格局和邮市行情如何、是否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发行量的多少、面值的高低以及邮票的枚数等;这些因素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资金的投资取向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在许多时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曲高和寡是珍稀邮品的“软肋”,收藏者和投资者不妨以那些价格仍在低位的大众化品种为收藏目标,一旦遇到某些可遇不可求的品种时,只要价格合理就果断出手,如特60“金丝猴”、特75“服务行业中的妇女”、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等邮票虽不是十分珍贵,但在市场上买到绝佳品相的全张票也并非易事。
  首日封对于收藏者欣赏邮票、了解邮票发行的意义或者从事集邮研究、增长知识等方面颇有益处。同时,首日封也是研究集邮史和邮政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收集首日封是一项非常有乐趣的集邮活动,在国际上较为盛行。收藏主题要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这种长期性与特定的历史条件息息相关,老票中的许多经典品种和特殊题材的邮票实寄封片往往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些品种只有在大型拍卖会上才能寻觅到,这样的机会应当珍惜。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周凤迟)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3-12-10 0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12-10 1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顶起!{:soso_e160:}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9-20 03:11 , Processed in 1.077035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