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014|回复: 1
收起左侧

【原创】让精美的粮票去“说话”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0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9-2 20: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让精美的粮票去“说话”
古语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精美的粮票来说,让这些粮票开口“说话”,自己介绍推销自己,远远胜过简单枯燥的说教和长篇大论的巨作。
粮票作为收藏爱好者竞相追逐的藏品,有她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很多市县级粮票,印刷精致、质量上乘、图案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却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步,迫切需要广大收藏爱好者们眷顾垂怜。
一直以来,关于集邮的收藏文章和介绍文章比比皆是,各种邮报邮刊宛如星河灿烂,吸引了几百万集邮爱好者们。殊不知,收藏的相同性、广泛性、喜好性,导致很多集邮者同时也是粮票收藏者和爱好者。正是广大集邮者兼容并蓄的收藏风格,为粮票的兴盛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但是,粮票收藏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相关研究刊物较少,切绝大多数都是民间邮报邮刊范围,没有国字头的,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这且不论,最主要的有关粮票类的研究文章刊登较少,形成不了大范围的舆论导向。这中间,一方面是藏粮大家日常工作较忙,时间较少,对很多藏品来不及细细整理和清理,有的年事已高,提笔忘字现象屡屡发生,有感力不从心,干脆放弃;另一方面,有热情、有能力撰写研究文章的收藏者,却因为学识不够、藏品不丰富、资料缺乏等现状困扰,撰写出来的文章犹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或者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显得不伦不类。因此心存顾忌,害怕班门弄斧、贻笑大方,故而不愿意撰写。
目前,整个藏粮界不乏大腕、大师级人物,不乏专家、教授级人物,不乏前辈、高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对粮票系统性钻研,大力撰写科普性、趣味性的“小品文”,介绍性文章的“小字辈”们却实属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因而藏粮界缺乏强大的理论支持和舆论保障,难免有一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每一套粮票、每一枚粮票流传至今,都已经是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文物了。每一张粮票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曲折的故事,每一张粮票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各种背景资料和故事有待后来人挖掘、宣传、介绍、推广,从而为更多的潜在收藏者培养起收藏粮票、研究粮票的兴趣。为源源不断扩大和影响,吸收和发展,壮大队伍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和舆论保障。
简而言之,如果藏粮队伍目前为100万人,经过大力宣传介绍,队伍扩大到了1000万人,这100万先行者手中的藏品就有可能升值10倍,亦有可能是更多。相反,如果藏粮队伍萎缩、减少、人员老化到10万人,这100万人的藏品就有可能缩水10倍。
这只是笔者列举的一个简单例子,不一定科学。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撰写藏粮文章对整个藏粮活动的积极性、重要性、关键性,希望引起藏粮大家、大师、前辈们的重视和响应。
很多珍罕的藏品长期处于无人知晓的地步,被藏家束之高阁,以至于藏粮界只知其名,不见其踪,处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状态。如果撰文介绍,岂不是更好,让更多的后辈学习借鉴、欣赏观摩,激励信心、信念,培养兴趣。
为了整个藏粮活动的深入持久发展,让精美的粮票来“说话”,真的是我们每一个藏粮人都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9-9 17: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09:17 , Processed in 1.217564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