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即黑色的陶器,距今五千多年的历史,属龙山文化。黑陶的出现竟然在彩陶之后(陶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让学者们一时不得其解。黑色陶器的形成原因应该是人们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得到控制的失误,而这种失误所产生的色彩最后使人感觉舒服并且能区别于其他陶;也因黑色的感觉比较稳重,黑得神秘、黑得高贵才使黑陶得到了延续。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发展,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华县,古称华州是黑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华州先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辛勤的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其中,陶器及其上面的绘画就是当时社会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先民们前所未有的思维和智慧。我们似乎看到了祖先在文明初创时代思维跳跃的轨迹。它犹如人类智慧天空中闪烁的一颗颗遥远的星,照亮并缩短了人类奔向文明的路途。
陶器是先民们主要的生活用具,它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时期。最初人们用竹、藤、树枝等编成篮子等涂泥后盛水,因偶然失火,篮子烧毁,泥土烧硬而发明了陶器。后来才进入直接成型的制陶阶段。到了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其制陶工艺已渐趋成熟,且独具一格。
历史上,较彩陶烧制技术更先进的黑陶出现在华州,说明当时的华州先民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华州黑陶以当地优质黏土为主,经过严格工艺处理,让弥漫在窑里的浓烟通过科学渗碳,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呈黑色,黑陶制作工艺让世人体会到通过“熏陶”成品、成性的过程。做黑陶共需要16道工序,粗陶可以少几道,黑陶一道都不能少。面粉用80目的筛子过滤就可以了,但做黑陶的土则要400目,非常细。
上等的华州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之铮铮有声”的特点,质地细腻,形体素雅,叩之有鸣玉之声,富墨玉之美,泛青铜之光,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大则3米之高,富贵豪华;微则火柴盒可容,精致考究,宜装点于室内,更具欣赏、收藏价值。 2013年7月26日,华县赤水镇,几名年轻的黑陶师傅在精心制作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华州黑陶。华州黑陶工艺在众多技术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进行完善创新,将皮影影雕的刀功和绘画,造型艺术的技艺等融汇其中,被誉为“土与火的结晶,力与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