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719|回复: 0
收起左侧

鉴赏起源于考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9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7-13 08: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鉴赏体现的是人与物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关系,也是一种传承色彩浓厚的文化行为。必要的文化准备,基础的理论建设,系统的学术研究,是艺术鉴赏活动之持续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对古物鉴辨真鹰和来龙去脉也早就开始了,最早的考据辨高手还是孔老夫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凶猛的鸟,被桔矢石籍射中,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就派下人询问孔子事情的由来,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身上中的箭是肃慎国的梏矢石磐,并详述了原委。此外还有韩非子按工艺、材质、花纹之形态及颜色的区别等时代特征去甄别器物之时代的文献记录。    对于文物的认定,在汉以前的涵义为其时的礼乐典章制度,至唐才指前代遗物。在十一世纪的北宋中叶,研究古代青铜彝器和石刻的"金石学"出现,其后的研究对象逐渐扩展,由于包括了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所以清末有人主张称之为"古物学"或"古器物学"。一般艺术品的鉴赏价值体现在:
    史料的价值。所谓文物者,是为某一历史阶段及某一地域独有的特定产物。历史既往,不复再可生产制造,具有"独版"或"孤本"的性质。它们往往包含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可作为知古鉴今的实物资料,可补文字纪实的不足。
    工艺的价值。不同时期的文物古玩是其所属时代物质文化的见证,文物的艺术风格、水平特色等具有当时所在历史时期的典型风貌,更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及工艺水平。
    审美的价值。从事收藏喜好玩赏的行家里手,所着意收藏的,多为制作精美,价值独特,数量殊少之物。由于制作精美,用料考究,风格特殊,再加上流传有限或者材质珍贵,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欣赏价值。具体又可以细分为:第一艺术之美,艺术美相对于现实美(自然美与社会美)的一种美学范畴,指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和进行的艺术活动中显示的美,是现实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艺术美以现实美为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比现实美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第二是艺术语言之美:艺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念的基本工具,各门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形象表达方式,以此来发抒思想感情,实现与传达审美理想,艺术形象一般特点包括具体可感性、生动独特性、审美性与情感性、概括性或典型性等。第三是意境之美:意境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始出于唐代诗论,其意指诗画作品中有限描绘与无限意韵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清代王国维认为是真景与真情的有机结合,并认为意境之有无是衡量作品高低深浅的尺度;现代学者更多认为是作品中创造的图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意韵,并足以引起丰富想象与联想的艺术境界。第四点是内容与形式之美: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构成的,内容一般为作品中表现的生活图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要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或物象及其环境;形式是作品内容赖以存在和体现的具体形态,其要素包括体裁、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内容与形式;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第五是艺术功能之美:包括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三个方面,主要是通过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具体生动的描绘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并使之感情得到寄托,心灵受到陶冶,还可以满足自娱自乐和自我表现的要求。第六是艺术风格之美: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结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色,一个成熟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显示出个人的独特风格,一个民族的艺术又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一定时代的艺术也具有时代风格;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即创作个性,是本人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创作方法和语言技巧等诸因素在一系列作品中的综合表现;民族风格是指同一民族艺术家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共同的民族特色,即民族性;时代风格作为一个时代艺术的主导风格,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的艺术反映;艺术风格总体上应当倡导民族性和时代性,对具体的艺术家和作品则要促进多样化,各种风格的并存和借鉴,是繁荣和发展艺术的重要条件之一。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5 02:13 , Processed in 1.078031 second(s), 19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