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758|回复: 0
收起左侧

“重彩红颜”艺术家王彦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7-10 20: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彦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彦萍作品《屏风系列—聚(九)》。
  王彦萍1956年生于北京,1987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9年造型学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长重彩,将中国屏风搬上画面作为其独特的结构语言,作品大量涉及当代题材,著有《屏风——聚》系列。
  在现代水墨发展的图谱上,王彦萍有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线条,简单概括她所展现的当代路子主要体现在画面结构和色彩运用上,换句话说就是根据观念角度不同来选择图式的表达。
  王彦萍的创作可以分为1996年以前和往后。1996年王彦萍受英国妇女博物馆之邀出国,并借机游历了法国、西班牙,欧洲的艺术环境敲开了她的心门。在此之前王彦萍的作品大多停留在人物内心的独白,而这种内在情感是一种阴郁的、孤独的,甚至焦虑的,透过画面人物的眼睛和表情,像是在诉说情感不顺、社会不公,潮水般的不安全感扑面而来。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将这些归结为“特别女性化的生存体验”。
  接连几次出国交流,王彦萍突然觉得有时候做事情要试着回避,学会保护自己。“比如画画,有的地方你要用东西遮挡一下,该露的露,该藏的藏,这样整体上好看。”她将这种变化归结于“心情的变化导致视角的变化,视角的变化导致表达的变化”。
  说到回避,王彦萍认为用家具摆设中的“屏风”来表示再合适不过。1978年王彦萍上本科时为裸体模特作画,“模特在屏风后脱衣服,由于屏风遮挡,这些动作显得很神秘。于是后来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画画的空间用屏风隔开来,画的时候不让人看,画完后再打开。”
  1996年,屏风开始被王彦萍搬上她的画作,到1999年,王彦萍直接把屏风简化成几笔分割线的形式。画面的主角,人物也好景物也罢,或是直接画在屏风前,或是画成透视的效果,有种曲曲折折、遮遮掩掩的隐蔽感。王彦萍解释:“我用这个(屏风)表达一种人的社会心理——害怕伤害,躲避遮掩。”
  艺术批评家郎绍军曾这么点评,“王彦萍关注的是屏风与生命空间的关系”。王彦萍说自从她开始尝试用“屏风”符号作画之后,实现了“从自我到超我”的飞跃,从顾影自怜到关注社会。
  与社会打交道就是与人打交道,“喜静,独立”的王彦萍认为自己更适合在家中吟诗作画,“但是你被迫得去参加聚会,否则会失去很多机会。”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王彦萍就会思考这次聚(会)的目的,微妙之处在哪,言谈举止该如何。从朋友聚,同学聚,到家庭聚、偶然聚……王彦萍认为有必要遵从内心的想法,将这些中国特色的人情世故用笔墨记录下来。
  尽管王彦萍开始尝试用装置艺术的手法装裱,但她还会将屏风的画面符号和聚的主题延续下去。只见《屏风系列——聚(九)》觥筹交错,男女谈笑风生,却各怀心事。
  ■ Q&A
  新京报:怎么看待这两年兴起的当代水墨热?
  王彦萍:一是跟中国崛起有关系,其次七八年前就有人提出了“正本清源,回归传统”的思想。(兴起)水墨热很好,但现在出现了一些重复传统的现状,比如古典山水、人物花鸟,明清的视觉形式和风格,是不健康的。要守业,更要创业,这才叫发展。我们探讨传统的精神,挖掘当代新的笔墨和水墨风格,创出一个当下的面貌,才是继承的目的。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4 05:21 , Processed in 1.123877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