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484|回复: 2
收起左侧

辽钱资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7-3 15: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大泉五铢】
  契丹文大钱。传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初创“契丹大字”时铸,约在太祖神册五年(920年)前后。面文“大泉五铢”直读,四字除“五”添笔,余皆由汉字减笔而成。钱文未铸年号而沿用六朝前五铢钱制,表明此泉为辽最早出现之货币。钱体铜色古朴,制作粗疏,径3.8厘米左右,重未详。此钱旧谱多所不载,传世仅一二品而已,故为我国古泉中奇珍之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开丹圣宝】
  辽太祖阿保机建契丹国前后铸,时限约在916年左右。“开丹”义“开创契丹”或“契丹开国”,含自祝自勉之意。“开丹圣宝”四字直读,体分二式:一式行楷,笔画拙朴具辽钱文风,制作粗犷,一式正楷,字形端庄,制作工整。两钱均为小平,径2.4厘米,重约2.7克左右,皆光背无文。开丹圣宝不太难见。然古今泉家有释为北宋厌胜钱,亦有疑为术士炼丹之祝语钱者,今姑存疑。

【丹巡贴宝】
  辽帝巡守时赏赐臣僚之钱。“丹”即契丹;“巡”指帝王巡守;“贴”,契丹语,称钱。辽初太祖、太宗及中期圣宗都曾以“契丹”号国,故此钱确切铸期难定,多在兴宗(1031—1055年)大量造币之前。丹巡贴宝为小平钱,面文直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4.5克左右。因其系赏赐钱,故制作厚重精好;又因小平值低,铸量遂少。迄今尚为罕见珍品,且多为各家钱谱所缺。

【百贴之宝】
  辽帝巡守赏赐钱。“百贴之宝”四字旋读,“百”即当百,“贴”为契丹语,称钱(泉界有释“巡贴”为契丹币名者,实误),故此为当百大钱,制类同期北宋之折五钱。制作工整坚挺,文字遒劲朴茂,具十国美泉遗风。钱径3.4厘米,重未详,光背无文。此钱在辽东仅有个别出土,传世极为稀罕,故珍贵异常。

【巡贴千宝】
  辽帝巡守赏赐钱。“巡”指帝王巡守;丹语,称钱。“巡贴千宝”四字旋读,为当千大钱,与“丹巡贴宝”,“百贴之宝”恰好配备成套(其间或有当十钱犹未发现),作为对巡守陪侍王侯的赏赐钱。此类钱制作及文字风格统一,出土均在辽之故地,故系于辽钱可安。巡贴千宝制同北宋当十钱,径4.4厘米,光背无文,品相精美。因属帝王赏赐物而非行用钱,迄今唯见一二孤品,故至为珍奇。

【千秋万岁】
  辽代行用钱。据其形制、文字演变及传世数量推断,铸行期可从太祖阿保机(916—926年)始,延续至中期兴宗(1031—1055年)前后。此钱大小不一,径自1.3厘米起,渐增至2.7、3.4、4、4.9厘米等多种样式,钱文亦从拙朴的减笔,反书逐渐演变为健美的繁体汉字。“千秋万岁”四字旋读,寓永久通行意,仅一“万”字即有减笔、反笔、简写、繁体之别。背多无文,亦有少数铭“家国咏安”、“国太仁安”之类吉语。制作浑厚,边廓坚挺,少数内廓微显决纹。因其时辽使入宋多携此钱,故传世“千秋万岁”较同期别种辽钱为众,殊不难见。又有背铸龙凤及人犬图等厌胜钱数品,辨其文字可知为中原历代所出。

【天朝万顺】
  契丹文辽钱。此品系1977年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出土之银币,然面文相同,质地不同之辽钱(含铜币)亦有数品。钱文为简笔“契丹大字”,背文阴刻笔画繁多的契丹小字。面文破译多种,如“天赞五万”、“天禄通宝”、“天朝万岁”等,均难征信;今从成例暂读“天朝万顺”,确论待考。背文八个小字至今未识,多属祝语吉语之类。此钱制作及书法均称上品,据析不作流通币用而仅作某种典庆之厌胜钱或纪念品。
【通行泉货】
  早期辽钱。1081年内蒙林西县(辽上京附近)又出土一枚,更确证为辽钱无疑。因其未用年号而援五代南唐“永通泉货”例,且书隶体,可推为太祖阿保机(916—926年)时代或其前,后所铸。“通行泉货”四字旋读,拙朴富辽钱风,仅见数品而版式不一,有大“通”小“通”之别,亦有光背或背上仰月之分。径2.3厘米,重4.4克。钱体浑厚,色泽淳古,为古泉中大珍之品。旧谱常刊为“通行泉宝”,误。

【天赞通宝】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年间(922—925年)铸,系辽最早之年号钱。经审定的天赞通宝为隶书,旋读,其中“通”字走之呈虎尾状,俗称“虎尾天赞”。背无文,穿上或有仰月。径2.3厘米,重2.7克左右。旧谱所列一种楷书天赞通宝,经钱币学家郑家相、丁福保等鉴定为伪品。据载我国现存天赞钱仅数品而已,故属异常珍贵之品种。

【天显通宝】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药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八日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中国历代货币》所载一品亦伪)。

【天禄通宝】
  辽世宗耶律阮天禄年间(947—950元)铸。此钱传世仅一见,泉家原多存疑。1981年内蒙巴林右旗(契丹发祥地)于出土三万多古钱中又发现一枚,品相完美,文字清晰,遂断为辽钱无疑。径2.4厘米,重4克,光背无文。“天禄通宝”四字隶书旋读,拙朴凝重,辽风蔚然。“禄”字右下部“水”字竖勾两旁赫然四点,与旧谱所录一品撇捺有异。可见天禄钱版式并非一种。然因绝少能见,迄今仍属古泉之极罕珍品。

【应历通宝】
  辽穆宗耶律理应历年间(951—968年)铸。钱文 “应历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应历”二字已近楷书,然不减辽钱风韵,与天显、天禄钱有异曲同工之妙。径2.3厘米,重约2.7克,光背无文。此钱传世极罕,然从仅存品中可见面文“通宝”二字大小变化有异,遂知版式非止一种.传穆宗尚铸有应历铁钱,至今未见。

【保宁通宝】
  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年)铸。此钱原以孤品传世,昔泉家曾疑为以后世道宗之“清宁通宝”改刻,后辽东又出土一品,方确认为辽钱无疑。“保宁通宝”四字隶书,旋读,边廓较窄,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约2.7克。此钱多年未见出土,至为珍罕。在辽代年号钱中,系仅次于天显、天禄之第三大珍品。

【统和元宝】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年间(993—1012年)铸。“统和元宝”四字隶书旋读,背有光平或穿上仰月、上月下星之分。钱体厚薄不一,大小数等,直径2.3~2.5厘米,重2.7~5.1克,为辽钱中版式较多的一种。“统和元宝”近年内蒙巴林右旗及林西县均有出土,日见其丰。1981年巴林右旗出土一品,“统”字“系”下从“一”而不从“小”,是迄今所见又一新种。

【重熙通宝】
  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1055年)所铸。“重熙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2.7~3.4克。重熙钱传世稍丰,且不断有小批量出土.已见版式较多,钱文有大字、小字之别,“通”字又有“隶通”(走之从“?”)“楷通”(走之从“辶”)之分。其间“隶通”较少,大字钱尤少。重熙通宝的铸行是辽钱史上一座分水岭:重熙前出钱甚少,此后辽钱便逐代丰富起来。币值稳定,“斗粟六钱”。

【清宁通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1064年)铸。钱文“清宁通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旋读,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四字清奇,“宁”字宝盖下从“下”而不从“心”,“通”字“甬”头为“?R”,制作亦较粗疏,想为清宁后期所出。径2.2~2.4厘米,重2.7~3.4克。此钱传世较多,历年均有出土,系“道宗五泉”之班首。又,世存一枚当十“清宁元宝”大钱,文字壮美具魏风,然其真伪容考。另有一枚“清宁二年”大钱,面文环书旋读,仅见孤品;联系1972年辽墓出土“大康六年”殉葬瘗(音义)钱,更究“清宁二年”文字风格,当为辽代殉葬瘗钱,而非正用品无疑。

【咸雍通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1065—1074年)铸。铜质红软,制作浑朴。面文“咸雍通宝”四字旋读,楷中蕴隶,布局匀称,辽钱古拙气韵甚浓。钱体有大、小样之别,径2.4~2.7厘米,重2.7~3.6克,光背无文。咸雍通宝于辽钱中传世最丰,求之不难。旧谱中有关“折二”、“折三”钱之说似甚可疑:“折二”或为小平大样;而“折三”大钱究其真伪恐有待进一步考订。

【大康元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面文“大康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克左右。此钱制作粗疏,文字草率,笔画多变而有所不清。内蒙辽上京遗址及附近地区屡有出土,然品相精好者颇难一见,系辽铁铸造中质量低劣之品。

【大康通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面文“大康通宝”四字楷书,然隶味犹存,旋读;光背无文。径2.3~2.4厘米,重2.7~3.5克,版式变化较多,然无论制作、文字,通宝钱均较元宝钱工整匀称,少数钱堪称佳美。大康通宝传世甚丰,辽故地每有出土。又,1972年吉林辽墓出土“大康六年”(1080年)瘗(音义)钱一品,制作精整,至为珍奇,且可与“清宁二年”瘗钱互为印证。

【大安元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1085—1094年)所铸。“大安元宝”四字楷,隶兼备,一般“大安”二字为楷书,“元宝”二字存隶笔。面文旋读,光背无文,时见错范。钱体大小厚薄有变,径2.3~2.4厘米,重2.7~3.9克。制作较工,文字清晰,常见版式有两种:一为“短安”型,“安”与其余三字长短相仿,一为“长安”型,“安”字相当“短安”之二倍,一目了然。传世“短安”钱多于“长安”钱,然与咸雍通宝均为存世辽钱中之最丰盛者。

【寿昌元宝】
  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年间(1095—1100年)铸,为道宗五泉之最后一品。此钱制作粗劣,因文字漶漫不清,《辽史》及旧泉谱上曾误载为“寿隆元宝”。面文“寿昌元宝”四字楷书,旋读,以阔缘长“昌”者少见;光背无文,然可见错范或八角菱花穿者。径2.3厘米,重2.7~3.9克。寿昌钱在辽故地时有出土,然与大康元宝一样,同为辽钱中品相最差者。

【乾统元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年间(1101—1110年)铸。“乾统元宝”四字隶书,旋读,“乾”作鱼钩乾为“乾”字,“元”字左挑,钱文较“道宗五泉”端庄整肃,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2克左右。文字有大小之别,边廓有宽窄之分,常见以大字窄缘小平为多,阔缘小字者罕见。旧谱每录当十大钱数种,然据考订均系后人伪作。

【天庆元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1120年)铸。面文“天庆元宝”隶书,旋读,“元”字欠工,“庆”字独大而失隶趣,然仍不乏辽钱风韵。制作尚工,文字清楚,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3克左右。辽天庆钱传世较多,然须与西夏“天庆元宝”区别。西夏天庆面文正楷,端庄秀丽,制作尤精,不难与之分辨。又,世传一种钱文直读之“天庆通宝”,旧谱有列入辽钱者,实误,其为安南所铸。

【大辽天庆】
  传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1120)所铸镇库钱。“大辽”为国号,“天庆”系年号,与“大夏真兴”同为集国号年号于一钱者。面文楷书旋读,制如当十,径4.4厘米,光背无文。此钱制作精工,厚重壮美,传世仅二品,然文字稍异。今钱币家卫月望疑为圣宗朝叛将大延琳据东京时(1029年)所铸:“大”系延琳之姓,“辽”为僭号“兴辽”之简称,“天庆”亦其所行年号。且东京素有钱帛司铸钱之例,故大延琳造此大钱以庆开国非为不能。又虑天祚之世府库空虚,兼以金兵威逼甚紧,复造“大辽天庆”势有所难。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44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7-3 23: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23: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3 12:51 , Processed in 1.123768 second(s), 19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