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465|回复: 1
收起左侧

书法作品集泛滥小议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7-1 22: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日前,收到一件特快专递,是一位占驻要害部门的书法同道寄来的作品集。集子带函套,富丽堂皇,有大、重、厚的特点:很大,八开本;很重,约两斤多;很厚,不是因为作品多,作品单面印刷,背面空置,而是纸张精良,单张纸就很厚;定价亦不菲,400多元。作品质量呢?不好不差,一般吧。  面对这样的作品集我有些犯愁了。第一,不便读。我这人有卧读的习惯,如此厚重的作品集,只能借助书桌正襟危坐地阅读,而且那铜版纸在灯光下有反光,晃眼睛。第二,不便存放。我那书柜每档高度有限制,塞不进去。第三,不好处置。卖给收破烂的吧?估计值上两三元,可人家在扉页上还给题上了“大名”,朋友的一片心意不好辜负。最后只好转赠其他书友,至于书友如何处理,也就不得而知了。
  我想收到如此豪华作品集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至于收到其他类型的集子就是人人皆经历过的了。大家不期然收到的书法作品集有厚的有薄的、有精装的平装的、有自费的公费的、有个人的集体的等五花八门。如今出版印刷业发达,只要有钱,谁想出书都行,而且丰俭由人,加上书法作品写起来又很快,于是书法家们一窝蜂地出作品集,会写字的出,那些有足够胆量,敢于写字的也出。如此这般,作品集不泛滥成灾才怪。
  于是,就有这样的故事:某印友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作品集赠送给石开先生。石开翻过之后说:“我看了就行,集子还是你拿回去好。”兰干武先生到外地出差,临到返回时,求助身边书友:“手头有些他人作品集,谁方便带?给谁。”
  过去人们出书慎重,与现今似乎有些区别。李泽厚先生著有《美的历程》,1983年该书重印时,他主动抽掉书后图版,以减去重量,降低定价,从而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他为人考虑、不求奢华的作风,与当下书法作者应该是截然不同的了。
  书法作者为何乐此不疲地抛出作品集呢?一是有些人以为出版作品集可以提高知名度,殊不知,这事如果弄不好,在某种程度上非但不能提升名气,反倒会损坏自己的形象。试想,如果将某些稚嫩的作品刊发出来,只会扩大自己的负面影响,让行家对你产生怀疑。二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当今出作品集似乎是一种风尚,于是就有人在攀比心理的引导下跟风。三是当代的出版业不规范。不少出版社为了创收,只管贩卖书号,不管作品质量的优劣。更何况这类作品集还可以不用书号出版,反正是用于送人的,又不卖。再说,当代书法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掏点钱印书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作品集越出越多,越出越豪华,惟可读可赏的却越来越少。
  好的作品集当然好,但时下又有多少呢?面对作品集泛滥成灾,我有两个建议,即一要慎印,二要慎发。
  慎印。谁都觉得自己的作品好,水平到底如何?能好到哪里去?人贵有自知之明。出书还是应该待年龄稍大些时为好,因为探索时期的作品毕竟不成熟,让这类作品流传出去有什么好处?岂不是既浪费钱财又不利自己吗?当然,有的人花的钱是公家的,但公家的也要节约啊。
  慎发。逢人就发书,类似发传单、做广告,有必要这样做宣传吗?试想,这书如果发给圈内人,是否给人增添阅读与存放的负担?懂行的真的能喜欢吗?如果发给圈外人,还应该考虑是否会误导人。误导人的事还是不做为好,如果贻误后人,良心更会受到谴责。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204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7-2 0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3 10:57 , Processed in 1.077021 second(s), 18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