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183|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红色经典艺术品:不沉寂的绩优股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9-7 22: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还记得诞生于特殊背景下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吗?这些作品或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革新中国画的典范,或是在各自的艺术根基上催发出炫目的艺术新葩……  江苏凤凰国际拍卖2017春拍,再推“难忘的红色岁月——红色经典作品”。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红色经典”艺术品再次成为拍场的焦点。
  谈到拍卖公司为何会对“红色经典”艺术品产生兴趣,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表示,拍卖公司或者艺术经营者基于市场的考量,大多都会提前做市场分析,比如有些类别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价位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上升空间很难,那么他们就会转而挖掘一些目前还有巨大升值空间的艺术品。而“红色经典”艺术品恰恰符合这个特征:美术史已经对它有一个固定的认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代表人物也已经产生,有利于市场进行推广和运作。
  实际上,红色题材进入拍卖市场伊始,只有中国嘉德率先试水,不断尝试。直到2005年后,各大拍卖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红色题材专场,甚至有些成为了自身的拍卖品牌。其中,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蒋兆和、黄胄、钱松岩等大师的作品颇受青睐,且拍卖成交价不菲。
  “这一时期的艺术本身就较为特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所以有些重要题材的作品会经过市场的几次转换,价格不断递增。”杨卫坦言。
  从以往的拍卖结果可以看出,拍卖市场确实在间隔数年后反复上拍有些“红色经典”作品。以徐悲鸿1951年创作的《九州无事乐耕耘》为例,这件作品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拍以192.5万元成交,此后却并未消失于艺市。反而在2004年北京荣宝拍卖会上以1705万元易主,而到了2011年12月的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则又以2.668亿元再度拍出,打破了徐悲鸿作品的价格纪录。无疑,轮番上涨的数字令人唏嘘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1 15:24 , Processed in 1.169745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