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287|回复: 2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梅花五角疯涨30倍?!你钱包里还有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3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6-8 19: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人民币收藏一直是收藏界的大热门,近几年,随着第四套人民币逐步退出流通市场,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开始不遗余力的收藏这些梅花五角,而梅花五角硬币的身价变化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今天,就和小集一起来看看梅花五角到底是如何走上钱币界舞台的!

一、梅花五角做工精致、外表美观
梅花五角背面的六朵梅花绽放实属设计精美,其设计用意也是有良苦用心的,寓意着对过去苦的追忆与对今后香的祝愿。
梅花5角由黄铜合金制成,呈金黄色,色泽耀人;整体呈圆形,边部有间断丝齿,铸有6段直齿,每段8条;正面图案以梅花为主,图案右上方印有“5角”及其汉语拼音字样,“5”为空心字,中以横纹填满,“5”较大,“角”较小,“角”之勾为宋体;背面图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为主景,国徽上方印有汉语拼音国名,国徽下方印有国名和铸造年号;外缘内有圆点组成的圆圈,使币面显得更美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材质特殊,或将成为最后一版黄铜材质硬币
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铜资源开发比较少,技术贫乏,勘探技术低下,因此从1991年到1994年我国制造硬币用的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铜材,俗称黄铜。同时由于经济的调节,黄铜的价格早已高出梅花五角自身的价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损耗大,数量锐减,实际存世量稀少
91、92年的铜材质特别好,因此大量不法商贩将梅花五角硬币熔化打制成手镯、项链等工艺品……进一步加大了梅花五角的损耗,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91、92年的梅花五角数量锐减!
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下达了对梅花五角只收不付的通告后,梅花五角开始被国家大量回收,导致其实际存世量大大减少。
四、发行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独特
梅花五角很特殊的一点是它的发行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中国人民银行,因此,梅花五角具有极为独特的历史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91-94年的梅花五角收藏价值较高
梅花五角发行的时候,正是我国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在1993年到1994年两年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式有所变化,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货币政策也随之调整。因此,在这两年间,梅花五角的铸造数量很少。到了1996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梅花五角的铸造量随着需求量大大提升。所以在梅花五角中91年至94年的梅花五角硬币收藏价值相对来说较高。
六、流通硬币收藏市场开始崛起
近年来纪念币市场并不景气,而流通硬币较纪念币来说收藏的成本更低,收藏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因此,很多收藏爱好者转而去收藏流通硬币。同时随着梅花五角“只收不付”通告的下达,更是加快了收藏爱好者对梅花五角的收藏,其价格也随着需求在进一步的上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三花作为现流通硬币,基本上还没有投资价值可言,而老三花,尤其是梅花五角,国家已经停止发行十个年头,属于只消耗不生产的品种,最主要的是梅花五角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正是投资者大规模吃货的最佳时机!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38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6-9 0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处于起步阶段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1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陈老板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09:07 , Processed in 1.109193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