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038|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专题展品的素材和说明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4-5 13: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美国集邮家玛丽安.欧文思有两部很著名的专题邮集,一部是《大象》,一部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前者曾在1990年伦敦世界邮展中获大金奖,后者也两度在世界邮展中获金奖。笔者有幸得到两部展品的复印件,并把它们译为中文。在翻译地程中,有一些心得,现总结出关于素材和说明文字的一些观点,以供同好者参考。
    一. 关于素材
    1. 邮戳:看了两部邮集,感觉各种各样的邮戳已取代邮票成为专题展品中最主要的一类素材。因为邮戳往往比邮票更体现收集难度。值得一提的是,盖有专题销票邮戳的实寄封、片、简已不再整个展示在贴片上,除非是邮政用品或非常难得的封、片、简。因为除了邮戳、封、简的其余空间并不能提供专题信息,放在贴片上是浪费空间,在评审员看来,则是缺乏相关素材而凑贴片。最好的做法是把这些封、片、简制成邮戳剪片展示或开天窗展示,笔者倾向于前一种做法,因为天窗开得过多,对展品的外观是有影响的。
    2. 封、封、简:因为一般的盖有邮戳的封、片、简已不能整个展示,所以在专题展品中,采用的封、片、简主要是邮政用品和一些难得的早中期封、片、简。对于近期的邮政用品,趋向于用它们的附图 (因为附图面积大 ),而如果仅邮资图有专题信息而其他部分没有,这种近 期邮政用品应该慎用,否则,会被视作是浪费贴片空间。而对于那些难得的早、中期封、片、简而言,与其说作者看中其附载的邮票或邮戳上的专题信息,不如说看中它们的珍罕性。
    3. 素材的多样性:关于多样性,笔者在此只想提两点。一是早期费用票(或可称税票),尽管FIP 已把税票单独列为一个集邮类别,但把费用票纳入专题展品的做法,倒是未有所闻,而在《大象》中,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早期费用票及其样张,或许,这种做法可供国内的专题集邮者们借鉴。二是水印。《大象》中用了一件1948年10月12日上海永宁加盖金圆邮票,是用1944-1946年百城凸版中信式中山像邮票中3角的一枚加盖“金圆壹圆”的字样。作者指出,印刷该邮票的纸是从印度的Tit-aghur 进口的,纸上印有大象吼叫的水印,以象征印度。而在笔者所见到的包括《中国邮票图鉴1897 -1949》(马任全著)在内的中国邮票目录上,均未有此记载。玛丽安女士的考证之细,令人叹为观止。
    4. 素材的珍罕性:《大象》与《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中,均用了很多古典邮票,以及各种早期印样、样票、变体票。甚至用了三页贴片对一枚古典邮票进行了版式和变体的研究。对早期素材进行传统化的研究,这应是实现专题珍罕性的一种较好方式,很值得我们思考。此外,珍罕性的重心应放在“罕”上,很贵的邮品却不一定“罕”。如“猴”版票的价格几乎双倍于大龙阔边五分银新票,但放入专题展品中,后者远比前者令人瞩目。上述两部展品中,都用了不少早中期邮戳,其价格不一定昂贵,但收集难度却是不言而喻的。

    二. 关于说明
    1. 前言:陈为乐先生 (南飞雁按:陈为乐先生为新加坡著名集邮家、国际评审员) 讲过,前言已不视为纲要的一部分,要不要前言是无关紧要的事。但大多数专题展品还是有前言的,只不过要求前言能以最少的字“拎”住整部展品的内容。因此,笔者以为,前言可看作说明的一部分。《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前言:"Historic a-nd scenic trip down the Danube from the Black Forest to the B-lack Sea!"笔都译为“沿多瑙河顺流而下旅行,从黑森林到黑海,回顾其历史,领略其风光。”一句话,言简意赅,展品的内容、线索都得以体现。
    2. 专题说明:在两部展品中,几乎每页的开头都有一段较详细的专题说明(不是小标题)来概括本页内容。而并没有分到每件素材旁边来说明。有时对于一些特别的素材,也作一些特别的专题说明。但这些说明文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我们很难从素材的画面或文字上直接读出来,也就是说,这些说明都是由素材引申、总结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专题知识的研究。
    3. 集邮知识的说明:在两部展品中,除了版式研究外,对相当多的素材的背景都作了充分的挖掘。如在《大象》中,作者用了一枚含“象鼻”地名字样邮戳,并在下面加了如下一段文字:“在苏丹,蓝色尼罗河和白色尼罗河共同汇流成尼罗河。在汇流点上游,蓝、白两个尼罗河之间的土地如同象鼻状。1823年,在那里设置了城镇,其名称在阿拉伯语中即象鼻的意思(见邮戳)。但我们更熟悉于“喀土穆”这个名字,戈登将军就死在这里。” (笔者顺带提一下,戈登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侵略者的头子,在镇压苏丹人民起义时被击毙) 可以说,玛丽安女士对于素材的研究,已近科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关于素材背景的说明,足可以让展品在“研究”上拿足分。但这种说明,在国内的专题展品中还很难看到。
     纵观两部展品,在素材和文字的处理上有不少与国内不同的地方,或许,我们的差距就在这些不同之中。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08:44 , Processed in 1.140308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