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专题集邮组织得到FIP的承认后,FIP便立即正式成立专题委员会。半个世纪以来,专题集邮以其巨大的生命力,雄厚的群众基础,得到迅猛的发展。据权威专家估计,现在世界上每四个集邮者中就有三个专题集邮者,即比例达到75%。 专题集邮在中国有雄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也有专题集邮的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集邮者加入到专题集邮队伍中来。1982年,北京率先举办“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北京”专题集邮展览,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而后短短几年,专题集邮队伍迅速壮大。 由于专题集邮本身的特点,使广大集邮者容易接受。实践证明:1、专题集邮不受国别的限制;2、不受邮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3、世界各国发行邮票的内容丰富多彩,为专题集邮者选题提供广阔的空间;4、经济投入有更大的灵活性,为更多集邮者特别是青少年辟出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专题集邮在中国更广受集邮者欢迎。 我国专题集邮的进步和发展 近20年来,专题集邮在我国发展迅速,不但人数众多,参加国内省市、全国的邮展专题类数量越来越多,占该邮展的比例越来越大,获奖面越来越宽,获奖等级也越来越高,而且从过去完全资料性的邮集发展成为故事性、趣味性的邮集,选题上越加精练,制作上日见精良,在国际邮展上获奖也向高奖迈进,出现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邮集。 1983年全国邮展,440部邮集880框,获奖邮集共96部,其中专题邮集获奖共44部。 1987年全国青少年专题邮展,158部邮集460框,获奖共95部。 1989年全国集邮展览,204部邮集1060框,获奖邮集180部,其中专题类获奖76部。 1993年全国邮展,314部邮集,其中专题92部,居各类邮集参展之首。 1997年全国邮展,268部邮集共1000框,其中专题类87部占总数的43%,获高奖邮集越来越多。 2001年全国邮展,244部1223框,其中专题类103部,占总数约42%。第一次专题邮集在全国邮展中获大金奖。 2001年全国青少年邮展,156部501框,专题类119部,占总数80%。 2002年全国首届老年邮展,103部共501框,其中专题类52部占总数50%,其中金奖1部、大镀金奖1部、镀金奖10部、大银奖14部、银奖16部、镀银奖9部、铜奖1部。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专题集邮在全国性邮展上占比例越来越大,获奖也越来越多,奖级越来越高,成为综合性邮展的主角。在国际和世界邮展上也已有多部邮集沾金,而且我国专题集邮已在世界邮展上首获金奖。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专题集邮水平 中国是集邮大国,但还不是集邮强国,虽然集邮人数众多,有一个十分庞大的邮集参展群体,尤其以专题为最,但是在国内外获奖级别还不是很高,整体上也没有达到问鼎的能力。因此任重道远,当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我国专题集邮水平是当务之急,应在以下几方面抓好: 1、选题新,研究深,制作好。FIP对专题邮集评分标准,其中突出一点有“创新”内容,要首先认识其核心,包括选题创新、研究创新、制作和专题信息利用的创新等。选题时要有自己的构思,有特点,不要千篇一律。研究上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增加珍罕,增强竞争。邮集到一定水平,或参加级别较高的邮展,要提高竞争力,就是样加邮品的珍罕程度。FIP新规则将邮品品相和珍罕性从过去的各15分,变成品相10分、珍罕性20分,珍罕性相对增了5分,因此珍罕性就显得较重要。当然,珍罕邮品需要的投入较大,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根据每个集邮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所以说,专题邮集搞出来容易,搞好就较难,就是这个道理。 3、深化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专题知识首先要切题、精练,同时尽量有故事性和趣味性。集邮知识的深化某种程度与珍罕有关,因此只有珍罕的变体票、错版票、遇难封、史前封或其他特殊说明才有较好的前题去叙述邮识。(李伯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