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256|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如何鉴别封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4-1 15: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封泥,又称“泥封”,是印章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封泥的鉴别方法。

  封泥简介

  封泥又叫泥封,是古人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盖有印章的泥团。

  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节南山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末年全国有1587个县,不过秦代的县数还不太清楚。通过对秦朝封泥的研究可知,目前(截至2012年)封泥中发现了约140个县,已成为研究秦代县制的珍贵史料。

  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中国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秦帝国通信系统的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

  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不使用封泥。它不是印章,而是最早用印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的钤痕的珍贵实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封泥的鉴别

  封泥虽然只是几千年的一块块泥巴,封泥的泥土特性是很难仿造的,所以很少有赝品,但是也有造假的手段和方法,所以我们要学会鉴别仿造的封泥。收藏封泥[4]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封泥造假方法一

  用古陶印加工改造的封泥,这类假封泥极难辨识。其实,最复杂的东西往往最简单,二者的区别在于――陶印是反写字,印下后才是正字,而封泥上的字则全为正字,凭此一点就可当场甄清。

  收藏封泥的藏有在鉴别封泥的时候可以参照清代的《封泥考略》,因为绝大部分封泥上的人名或官职都能在清代的《封泥考略》中找到,经验不足的收藏家不必当场成交,拍下图片去书里核对。

  封泥造假方法二

  一是切割秦汉砖铭冒名顶替。造假者寻来残破的秦砖汉瓦,将带有字迹的部分切割下来,选三四个连在一起的字制成“封泥”高价出售。这类赝品清一色为方形,就是没有圆形,因为铭文都是竖写,字体不可能出现圆形排列。“切割封泥”另一破绽是很难看到“印”字,这也是由秦汉铭文决定的。

  封泥的外形

  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

  由于施行封泥时,软泥入槽多少不一,如正好填满方槽,则泥块干后呈方形,如软泥多而溢出方槽,则这块泥干后呈不规则的圆形,加之年代久远,自然剥蚀脱落致使封泥的边缘残缺破损,这种宽厚的边栏,粘连断续,极富变化,给人以古拙质朴,自然率真的美感。

  封泥的历史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建咸阳宫,其中一处名章台,秦始皇曾在这里“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于是,中央各公卿机关、全国各郡县的奏章便向这里源源汇集。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简,作为当时的一种保密措施,上奏官员要将竹简捆好,并糊上泥团,再在泥上钤上自己的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烧烤,促其干硬。奏章被送到章台,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封泥完好,确未被奸人私拆偷阅,才敲掉泥封壳御览。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2 09:28 , Processed in 1.076986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